代码即法律:加密货币行业在采用率加速下面临的挑战与未来

4 小时前 11 区块链
摘要
代码即法律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目标,但现实却更加复� 。
币币情报道:
随着采用率的加速,代码即法律对加密货币产生了影响
法规即法律有支持者,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盖蒂

最近的一部纪录片《代码即法律》已在AppleTV+、Amazon Prime Video和YouTube Movies上线。该纪录片探讨了随着机构采用率提高,对投资者和加密货币倡导者而言日益重要的问题。影片回顾了两起标志性黑客事件:以太坊DAO黑客攻击和Indexed Finance遭受的攻击。前者是首个筹集1.6亿美元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却因黑客攻击而遭受重创;后者则将安第斯·梅杰多维奇 (Andean Medjedovic)描绘为“代码即法律”运动的象征,并贯穿始终地强调了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这些黑客攻击,以及许多其他备受瞩目的数据泄露事件,给加密货币行业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阻碍了个人或机构更广泛地采用区块链及链上资产。纪录片中还提到,从2025年初开始的Bybit事件等案例表明,尽管每个事件的具体规则可能有所不同,但在Layer 2甚至Layer 3应用之前,仍需协调一些核心概念,尤其是Web3应用在非加密原生领域的扩展。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严格的“代码即法律”思维模式如何发展,以及随着加密货币在经济各个领域不断取得进展,机构需要如何接受加密原生属性。

法规尚未准备好

在加密原生领域,一个普遍共识是,既然区块链及其应用程序的底层代码经过编写并审核,逻辑上不应违背其规则。然而,在审视诸多黑客攻击和违规行为时,这种假设显得脆弱。人为因素可能导致代码编写错误、测试不充分或补丁更新引入新漏洞。简而言之,几乎每个软件部署都可能发生错误,因此,纠正错误和寻求补救措施的能力对于广泛应用至关重要。

尤其对于那些支持比特币、加密货币或稳定币作为未来支付方式的人来说,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不可篡改且无法更改的假设可能会破坏这一目标。对于个人和机构而言,在遭遇黑客攻击或数据泄露时,能够撤销交易并寻求补救是一项基本期望。

目前,“代码即法律”尚未完全适应商业规模和市场现实。

现行法律仍然适用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围绕两兄弟展开,这表明“代码即法律”的思维模式可能走向非法或不道德的极端。安东·佩雷尔-布埃诺和詹姆斯·佩雷尔-布埃诺被控预谋盗窃,导致加密货币交易对手方投资者损失2500万美元。辩方称,由于以太坊区块链没有中央权威机构和政府监管,这些行为纯粹出于经济利益驱动。

撇开这起案件不谈,此类论点似乎部分符合“代码即法律”的思维模式。理论上,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和自动化的系统,因此欺诈意图难以证明。然而,对于传统金融(TradFi)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来说,这些指控和论点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如果区块链倡导者希望吸引更多非加密原生用户参与链上活动,那么惩罚涉嫌利用系统性弱点的行为者的能力应该是普遍认同的。

监管机构是必要的中间人

投资者应从这部纪录片及与代码相关盗窃和违规行为的持续法律纠纷中汲取的一个关键启示是,至少在目前,监管机构和监管仍是加密货币市场的必要组成部分。尽管区块链纯粹主义者、“代码即法律”极端主义者或其他反监管部门持有不同意见,但完全依赖基于代码的执法并不足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

完全依赖基于代码的执法,并赋予其对涉嫌犯罪活动寻求赔偿的能力,肯定会继续阻碍散户和机构投资者接受加密资产。投资者保护、投资产品和服务的保险以及联系支持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金融服务的基本期望。随着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TradFi)的不断融合,这些期望也将逐步应用于加密货币。

“代码即法律”的理念有一定价值,但目前尚不足以成为推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更广泛采用的基础。

币币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交易平台最新公告查看更多>
成交额排行榜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成交额
1 币安网币安网 ¥3,336.94亿
2 欧易OKX欧易OKX ¥1,225.35亿
3 HTXHTX ¥250.10亿
4 CoinbaseCoinbase ¥97.75亿
5 大门大门 ¥882.42亿
6 BitgetBitget ¥532.41亿
7 BybitBybit ¥1,025.10亿
8 双子星(Gemini)双子星(Gemini) ¥6.48亿
9 UpbitUpbit ¥61.91亿
10 Crypto.comCrypto.com ¥169.0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