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AR基金会高层换岗:聚焦“用户拥有的AI”能否破局公链竞争?

4 小时前 12 技术

作者:Zen,PANews

2025年10月中旬,正值生态发展关键转折期的NEAR基金会宣布了一次近年来最重要的高层人事调整,一口气引入五位资深行业专家,分别负责产品、商业、市场、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核心领域。

这一覆盖多关键领域的管理层补位,一方面源于开发者与资金的稀缺注意力,以及同业竞争愈发激烈;另一方面,则与NEAR将战略重心转向“用户拥有的AI”的产品与生态布局密切相关,试图让多年技术储备真正走向可规模化应用。

正如NEAR协议联合创始人Illia Polosukhin所言,五位新高管的加入,将帮助其将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走出Web3圈层,推动隐私保护的AI原生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落地与普及。

“五虎将”履新:全面覆盖产品、市场和技术

NEAR基金会任命“五虎将”:“用户拥有的AI”叙事能否破局?

近年来专注于底层技术研发的NEAR基金会在2025年10月完成了一次引人注目的高层人事调整,一次性增聘五位资深高管进入领导层。这五位新任高管此前分别在彭博社、数字货币集团(DCG)、Flipside Crypto和dYdX等知名机构担任要职:

Matt Kummell :首席商务官(Chief Commercial Officer)。他拥有传统金融和加密领域的丰富经验,曾在DCG担任高级运营副总裁,并出任DCG旗下矿业公司Foundry及区块链媒体CoinDesk的董事会成员。在NEAR基金会,他将制定明确的商业战略,帮助NEAR生态实现更广泛的市场采用。

Alycia Tooill :人力负责人(Head of People)。她深耕科技创业与区块链公司的HR领域多年,曾先后在Wyre担任人事主管,并在区块链数据分析公司Flipside出任人力资深副总裁。她的加入旨在吸引并留住AI和隐私计算方向的顶尖科技人才。

Chris Briseno: 首席市场官(Chief Marketing Officer)。他在加密市场营销方面拥有实战经验,加入NEAR前曾担任区块链数据平台The TIE的首席市场官。Briseno熟悉加密行业的营销打法和社区运营,他的任务是提升NEAR的全球知名度和用户认知度,加强市场号召力,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规模和生态活跃度。

George Zeng:首席产品官(Chief Product Officer)兼NEAR AI总经理。Zeng横跨Web2与Web3的产品管理和创业背景使其成为理想人选,他曾任职Facebook产品经理,并在去中心化交易平台dYdX担任首席运营官。作为NEAR AI部门的总负责人,他将加速推进NEAR在隐私保护AI产品方面的研发和市场投入。

Bowen Wang:首席技术官(Chief Technical Officer)。作为NEAR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Bowen Wang此次被正式任命为首席技术官,并以“NEAR One”创始人的身份领导核心研发工作。他是NEAR早期工程团队的骨干,专长涵盖区块链协议、分片技术等底层架构。

可以看出,五位新任高管在各自领域拥有数十年的深厚经验。他们的加盟使NEAR组建起一个多元且互补的领导班子,共同驱动NEAR从“技术架构阶段”迈向“产品落地和商业化阶段”的关键转型。

“User-Owned AI”战略:用户掌控AI未来

近年来,区块链行业掀起了与人工智能(AI)结合的新潮流。作为Transformer架构的共同创建者,Illia在AI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这也促使NEAR从分片公链转型为与AI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NEAR基金会在2024年中明确提出“User-Owned AI”(用户拥有的AI)理念,认为AI技术的未来应由用户掌握控制权,而非被少数科技巨头垄断。

NEAR基金会任命“五虎将”:“用户拥有的AI”叙事能否破局?

NEAR选择切入这一问题,目标是在区块链上打造开放的AI基础设施,把数据和智能的主导权交还给用户,避免出现“AI寡头”。为此,NEAR在2024年启动了阶段性战略调整,将发展重点从纯粹完善区块链底层技术转向“区块链 + AI”的融合,致力于成为用户掌控AI的支点平台。

为落实这一战略,NEAR基金会在2024年组建了专门负责AI方向的团队和项目架构。其中包括由Illia和联合创始人Alex Skidanov牵头的“NEAR.ai研发实验室”,集中资源投入AI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原型开发。该实验室首先着手打造一个“AI开发者”系统,借助生成式AI从用户意图出发自动构建端到端的Web3应用。

NEAR围绕“用户拥有AI”已经规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具体业务方向,包括隐私保护的AI计算、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和AI与链上功能集成。例如,NEAR推出的区块链意图(Intents)功能可视为AI代理的链上接口,正被用于支持首批自主AI代理,在链上进行自主决策和执行操作。截至目前,NEAR Intents累计处理的交易量已超过20亿美元,并预计在2025年底前实现翻倍增长。

此外,NEAR基金会成立了专注于AI项目的孵化器和投资部门HZN,为早期Web3 x AI项目提供支持。2025年6月,NEAR Horizon AI孵化计划公布了六支入选团队,涵盖开放数据层、图神经网络分析、支付基础设施等多个方向。

在资金层面,NEAR基金会于2025年2月推出NEAR AI Agent Fund,计划将2000万美元的流动性部署到链上,专注于扩大基于NEAR技术构建的完全自主和可验证代理的开发。

NEAR基金会的机遇与挑战

近一年来,NEAR基金会已将重心从建设底层基础设施转移到“User-Owned AI”与产品落地。近几个月,NEAR在“用户拥有的AI”方向持续推进。

9月16日,去中心化预测网络Allora Network宣布其“集体智能/预测层”接入NEAR生态,为交易、风控、路由等场景中的应用与AI代理提供可用的预测信号。8月上旬,NEAR基金会与IQ AI达成合作,围绕“代理资产化”与多链执行展开探索。

同一时期,NEAR团队发布年度《State of AI on NEAR: 2025 Update》,将AI Agents与可验证代理协议确定为全年主线,并强调与外部流动性(含以太坊L2等)的协同,使代理能够在多链间自然调用资金与功能。

NEAR基金会任命“五虎将”:“用户拥有的AI”叙事能否破局?

然而,NEAR也面临严峻挑战。开发者生态上,NEAR需要与以太坊、BSC、Solana、Avalanche等其他公链竞逐优质项目和开发者资源。近两年,NEAR的月度活跃开发者数量长期处于下滑趋势,其跨链开发者近期再次出现大量流出,逼近过去一年的低位区间。

如今,各公链在性能、成本、工具链与分发渠道上的竞争已达到极致,资金与开发者的注意力更加稀缺。“User-Owned AI”叙事能否奏效,可能在短期内就要对NEAR基金会的执行能力和产品交付能力进行一场大考。如何在竞争激烈的Web3 AI赛道中脱颖而出,将是新领导团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币币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交易平台最新公告查看更多>
成交额排行榜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成交额
1 币安网币安网 ¥4,427.98亿
2 欧易OKX欧易OKX ¥1,623.11亿
3 HTXHTX ¥315.86亿
4 CoinbaseCoinbase ¥79.42亿
5 大门大门 ¥1,087.97亿
6 BitgetBitget ¥619.34亿
7 BybitBybit ¥1,266.77亿
8 双子星(Gemini)双子星(Gemini) ¥4.97亿
9 UpbitUpbit ¥48.25亿
10 Crypto.comCrypto.com ¥236.0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