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稳定币发展态势:美国引领潮流,欧洲逐步跟进,中国审慎观望

稳定币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货币形式,在过去的一年里迅速崛起,其市场规模已达到2885亿美元。花旗银行预测,若稳定币年交易量接近法币流通速度,到2030年发行量可能达到1.9万亿美元,在牛市场景中甚至可达到4万亿美元。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对于稳定币的态度和政策差异明显。美国凭借其强大的金融体系和政策支持,成为稳定币发展的领头羊;欧洲虽然监管起步较早,但受区域特性和市场分散性影响,进展相对缓慢;而中国则在面对过热的市场炒作时,选择了更加审慎的监管策略。
美国:红利初步释放,企业战略大不同

美国在稳定币乃至加密领域占据中心位置,美元稳定币在链上稳定币的份额占比高达99%。今年7月,特朗普签署《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标志着美国进入了“私人可发币”的新时代。
随着监管框架的确立,美国各大银行和科技公司纷纷布局稳定币业务。例如,Circle、Tether等公司不仅提升了自身市值,还推动了技术进步。然而,Meta因过去的Libra项目而受到严格审查,显示出监管机构对大型科技公司发行稳定币的警惕。
欧洲:跟进速度缓慢,主要银行开始采取行动
尽管欧洲在加密资产监管方面走在前列,但由于市场分散和高昂的监管成本,其加密产业发展较为有限。2024年底生效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为稳定币设定了明确的监管要求。

面对美元稳定币的竞争压力,欧洲主要银行如ING、Banca Sella等计划联合推出欧元稳定币项目,以增强欧洲在数字支付领域的自主性。不过,由于数字欧元进展缓慢,欧洲在这一领域的整体竞争力仍显不足。
中国:以香港为核心,面对两地监管差异性掣肘
香港作为中国的金融窗口,对稳定币持开放态度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然而,内地监管部门对稳定币及相关业务表现出高度谨慎,要求金融机构低调处理相关业务。

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的推进显示了中国政府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另一种布局。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成立,表明中国更倾向于通过官方渠道来应对数字货币的挑战。
尾言
综上所述,全球稳定币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美国凭借其领先的监管和市场优势,继续引领潮流;欧洲虽有跟进,但受制于内部因素,步伐相对迟缓;而中国则在审慎监管的同时,积极推广数字人民币,力求在全球数字货币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 1美联储2025年降息对非必需消费品与科技股的深远影响
- 2币安人生上线币安Alpha,三天市值突破1.5亿美元的背后
- 3比特币引领加密货币市场:4.35万亿美元市值背后的战略配置与宏观经济驱动
- 4比特币今日新闻:飙升至历史高点,对冲美元贬值与政策波动成焦点
- 5「币安人生」暴涨背后的流量密码:CZ与何一的推波助澜
- 6OpenAI将ChatGPT重塑为多功能应用平台,推出App SDK与AgentKit
- 7Aster空投计划:打击洗盘交易与市场抛售压力的博弈
- 8Berachain/比特币市场分析(2025-10-05):短期支撑位或成关键
- 9美国通过GENIUS法案:稳定币监管新时代巩固美元数字主导地位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 交易所 | 成交额 |
---|---|---|
1 | ![]() |
¥1.07万亿 |
2 | ![]() |
¥3,595.45亿 |
3 | ![]() |
¥575.23亿 |
4 | ![]() |
¥208.35亿 |
5 | ![]() |
¥2,564.50亿 |
6 | ![]() |
¥2,263.34亿 |
7 | ![]() |
¥2,783.18亿 |
8 | ![]() |
¥14.37亿 |
9 | ![]() |
¥159.06亿 |
10 | ![]() |
¥732.53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