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亿美元RWA数据争议:Figure与DefiLlama的链上信任之战
原创 | Odaily 星球日报(@OdailyChina)
作者 | Ethan(@ethanzhang_web3)
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总锁仓价值(TVL)是衡量协议实力和用户信任的重要指标。然而,近期围绕120亿美元现实世界资产(RWA)的数据争议,正在挑战用户对这一指标的信任。
9月10日,Figure联合创始人Mike Cagney在X平台公开发声,指责链上数据平台DefiLlama拒绝展示其RWA TVL,并质疑其“去中心化标准”的公正性。随后,DefiLlama联合创始人0xngmi发布长文回应,揭露Figure所声称的120亿美元规模背后的异常数据,直指其缺乏链上可验证性。
事件时间线:Figure指控DefiLlama偏见,后者强势反击
这场争议的导火索源于Figure联合创始人Mike Cagney的一则推文。他在X平台宣布Figure的房屋净值信贷产品(HELOCs)已上线CoinGecko,但同时指责DefiLlama拒绝展示其Provenance链上的130亿美元TVL,理由是“社交平台粉丝数不足”。(注:Mike提及的130亿美元与后续回应中的120亿美元存在差异。)
约一小时后,Provenance Blockchain CEO Anthony Moro在同帖下表达对DefiLlama的不信任。随后,Figure创始人澄清称CoinGecko和DefiLlama从未向其索要费用或代币,试图平息“付费上榜”的猜测。
9月12日,L1数据仪表板Artemis联合创始人兼CEO Jon Ma公开抛出橄榄枝,表示愿意为Figure提供展示数据的机会。此时,舆情一度倾向Figure,许多人质疑DefiLlama的可信度。
直到9月13日,DefiLlama联合创始人0xngmi发布长文《The Problem in RWA Metrics》,系统揭示Figure的数据问题,舆论风向开始反转。ZachXBT等意见领袖转发支持,强调“这些指标并非100%可在链上验证”,进一步巩固了DefiLlama的立场。
DefiLlama调查结果:数据矛盾重重
在长文中,0xngmi详细列出了针对Figure的尽职调查结果:
- 链上资产规模不符:Figure宣称链上发行的RWA规模达120亿美元,但实际可验证的仅有约500万美元的BTC和400万美元的ETH,其中BTC的24小时成交量仅2000美元。
- 稳定币供给不足:Figure自发型稳定币YLDS总供应量仅2000万美元,远不足以支撑120亿美元的交易规模。
- 可疑的转账模式:多数RWA资产的转账交易由其他账户操作,地址间几乎没有交互记录,疑似数据库镜像。
- 缺乏支付痕迹:贷款流程多通过法币完成,链上几乎找不到对应的支付和还款记录。
社区表态:DefiLlama获压倒性支持
ZachXBT(链上侦探):
直言Figure的操作属于“公然施压”,并指出:“你们正试图用不可验证的指标向DefiLlama施压。”
Conor Grogan(Coinbase董事成员):
批评那些私下质问DefiLlama的机构人士,认为他们若无法独立核实数据,则在行业内的可信度将大打折扣。
Ian Kane(Midnight Network伙伴关系负责人):
建议DefiLlama引入“活跃TVL”指标,以显示RWA的实际资金流动情况,从而避免“停滞或作秀式TVL”。
此外,ZachXBT注意到Figure创始人不断转发疑似AI生成的“声援评论”,并公开点名,引发更多对Figure舆论操作的反感。
结语:透明与信任的博弈刚刚开始
Figure与DefiLlama的争端,表面上是一场榜单风波,实质上暴露了RWA赛道的核心问题——如何定义“链上资产”。
- DefiLlama的坚持:只统计链上可验证的TVL,拒绝接受缺乏透明度的数据。
- Figure的模式:资产可能真实,但业务逻辑依赖传统金融系统,链上部分仅为数据库回显。
这场争议表明,如果无法链上验证,所谓的120亿美元等于零。在一个以透明与可验证为底线的行业中,“虚拟TVL”只会侵蚀用户信任。
随着更多RWA协议涌入市场,类似问题将层出不穷。行业亟需统一的验证标准,否则“虚假繁荣”将成为击穿信任的下一颗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