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鹏港大对话精华:稳定币、RWA、交易所与AI融合等10大核心观点

15 小时前 17 技术

本文来自币安创始人赵长鹏8月27日在MetaEra主办的“香港加密金融论坛”上与港大副校长的对话。

10条核心观点速览:

1. 美国政府深刻理解了Tether对美元全球地位的战略价值。美国人本身并不需要稳定币,几乎所有USDT用户都在美国境外,这实际上扩大了美元的全球影响力。

2. 稳定币本质上是帮助底层货币实现全球化的工具。目前多个接触的国家都希望自己的法定货币可以上链,每个国家至少应拥有几个稳定币产品。

3.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股票市场,通过区块链技术吸引全球投资者购买美股对其经济发展极为有利。若美国股票顺利上链,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4. 其他国家如果不参与RWA变革,则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正如中国如果没有阿里巴巴,电商市场就可能被亚马逊主导一样,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缺席同样会带来深远影响。

5. 交易所对可交易资产不应设限,所有资产都应当能够在同一平台自由流通。真正的差别在于合规层面:需要向哪个监管机构申请牌照以及能否获得批准。

6. 监管部门要求所有业务都在本地进行,这对数字货币行业意义不大。如果只允许本地居民交易,根本无法产生足够的交易量,没有流动性将导致价格波动剧烈。

7. 据了解,香港多数持牌交易所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尽管短期内尚能维持,但这种亏损模式难以长期持续。

8. 10到20年后,去中心化交易所规模肯定会超过中心化交易所,这是未来的趋势。

9. DAT的核心逻辑是将数字货币以股票化的方式进行包装,让传统投资者获得数字货币敞口。这一群体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远大于币圈。

10. AI与Web3.0的结合绝非概念炒作,而是未来必然会出现突破性发展的趋势。AI的货币体系必然是基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这意味着区块链交易量将出现指数级增长。

全文如下:

一、谈稳定币:从USDT诞生到美国稳定币法案

其实,我并非稳定币领域的专家,但币安平台承载了全球约70%的稳定币交易量,这使我们成为了行业内最重要的稳定币分发渠道。

简单介绍稳定币的发展历史,最早的稳定币技术雏形是Colored Coins。2014年,USDT由Brock Pierce发起,随后逐步发展至2017年依然平淡无奇。

2017年币安成立时专注于币币交易,但由于缺乏法币交易功能,用户体验存在一定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决定支持USDT作为下跌时的避风港。

稳定币最初被视为短期储值工具,因此支持USDT的决策相对简单,仅需集成产品即可。

之后,USDT迎来了飞速发展期:

首先是2017年后,币币交易所快速发展,包括币安在内的众多平台开始支持USDT,推动其快速增长。

随后,USDT又因亚洲用户对美元需求的增长而迎来第二波动力。Tether盈利能力突出,但由于美国监管压力保持低调。

2019年,Paxos主动联系我们合作发行稳定币BUSD,其市值在2023年达到230亿美元。

2023年,美国政府清退BUSD项目,但用户资金得到了完整清退,证明了项目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稳定币与交易所已成为加密金融领域最核心盈利板块之一,商业模式简化且具备巨大市场潜力。

美国政府对于稳定币的态度发生了显著转变,凭借商业背景深刻理解Tether对美元全球地位的战略价值。几乎所有的USDT用户都在美国境外,进一步扩大了美元的全球影响力。

稳定币本质上是帮助底层货币实现全球化的工具,对各国具有吸引力。当前多个国家表现出浓厚兴趣,希望发展本地稳定币。

美国于7月通过《GENIUS法案》,提出限制CBDC发展的政策方向,体现了对美元全球主导地位的深远战略布局。

区块链技术天然适用于稳定币,目前仅美元稳定币较为成熟,其他国家货币的稳定币尚未崛起,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二、谈RWA:挑战和深远影响

RWA赛道具备广阔前景,但落地难度高于预期。具体挑战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 流动性困境

金融属性较强的产品更容易实现代币化,而非金融类资产面临根本性障碍。

例如房地产代币化后由于波动小导致流动性不足,订单簿深度不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 监管复杂性

具备金融属性的产品往往涉及是否为证券的定义问题。

大国及金融发达国家有明确定义和多部门监管,小国则由单一部门管理。不同监管部门使合规条款复杂,企业需申请多种牌照,可能导致业务受限。

3. 产品机制缺陷

美国证券代币化在产品层面目前不成立。现有股票代币化产品如xStocks的代币价格与真实股票价格未挂钩,说明机制不通。

4. 不做就会被淘汰

尽管面临挑战,但稳定币的成功验证了金融资产代币化的可行性。

美元已通过稳定币实现上链,几乎所有区块链资产以美元计价,欧元和人民币基本缺失。

美国积极支持发展方向,其他国家若不参与变革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不做会被淘汰,正如中国若无阿里巴巴,电商市场可能被亚马逊主导一样。

尽管存在监管挑战,但这一趋势对经济影响深远,各国应认真考虑相关布局。

对创业者而言,需精准把握市场窗口期节奏。

当前正值黄金窗口期,美国政策对虚拟货币支持态度强烈,其他希望发展经济的国家也将采取行动。

三、谈交易所:香港如何打造世界级交易所?

1. 交易所应不设限

交易所对可交易资产不应设限,所有资产都应在同一平台自由流通。

所有资产在上链后只是一个Token,真正的差别在于合规层面。

未来交易所应实现全球各类资产统一交易,最大化流动性和高效价格发现机制。

RWA也存在独特挑战,例如“链上钉子户”问题。

全球化资产上链对多数国家并非遥不可及,许多国家更可能采纳国际化标准。

2. 香港如何打造世界级交易所

香港在加密行业监管初期选择严格管控,但这在数字货币行业意义不大。

无论服务器位于何处,被黑客攻击的几率相同。

分割运营需投入10亿美元级别成本,并面临人才短缺问题。

仅允许本地居民交易将无法产生足够交易量,价格波动剧烈。

真正用户保护来自于足够深的订单池。

香港多数持牌交易所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但香港改进速度非常快。

香港政府积极与行业参与者沟通,表现得非常积极。

现在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正是探索机会的绝佳时机。

四、谈DEX

未来去中心化交易所规模肯定比中心化交易所更大。

去中心化交易所无KYC要求,使用方便快捷且透明度高。

从监管角度看,DeFi或带来监管红利。

用户体验来看,去中心化交易所操作过程复杂。

随着时间推移,部分用户熟悉钱包后可能转向去中心化交易所。

去中心化交易所手续费较高,但长期来看费用会更便宜。

10到20年后,去中心化交易所规模肯定会超过中心化交易所。

虽然不会主导相关项目,但从投资角度支持了许多类似项目。

五、谈数字资产财库:传统投资者获得加密资产敞口

DAT核心逻辑是将数字货币以股票化方式包装,让传统股民便捷参与投资。

DAT领域存在多种层次和形态,各类模式可并存。

DAT公司主要有以下几种运营模式:

1. 被动的单一资产持有模式

以Strategy为代表,专注比特币单一资产的被动持有。

2. 主动的单一资产交易模式

尝试判断涨跌进行主动交易。

3. 多资产组合管理模式

持有多种不同的数字货币,考验管理者能力。

4. 生态投资建设模式

除持币外还投资生态建设,比如专注以太坊的公司。

不同模式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成本与管理要求。

目标是将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同时推动长期持有的理念。

DAT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让传统投资者获得数字货币敞口。

这个群体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比币圈大得多。

参与的DAT项目中,通常只扮演小额支持者角色。

一般不做主导,也不管理这些公司,而是寻找合适的管理者。

六、谈AI与Web 3.0的结合

AI与Web 3.0结合虽仍不够理想,但绝非概念炒作,未来必然会出现突破性发展。

AI将使用数字货币和区块链作为货币体系,区块链交易量将出现指数级增长。

交易更具全球性,AI将自动处理结算与支付。

当前Web 3.0领域多数所谓AI代理仍停留在伪产品阶段,缺乏真正使用价值。

AI应被视为公共产品,代币持有者分享收益或许更合理。

尽管尚未完善,但AI与Web 3.0结合的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币币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交易平台最新公告查看更多>
成交额排行榜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成交额
1 币安网币安网 ¥9,130.86亿
2 欧易OKX欧易OKX ¥3,286.86亿
3 HTXHTX ¥666.89亿
4 CoinbaseCoinbase ¥226.67亿
5 芝麻开门芝麻开门 ¥2,573.62亿
6 BitgetBitget ¥3,319.78亿
7 BybitBybit ¥2,843.79亿
8 双子星(Gemini)双子星(Gemini) ¥25.86亿
9 UpbitUpbit ¥259.71亿
10 Crypto.comCrypto.com ¥520.7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