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股融合新趋势:从“囤币”迈向“用币”的实践探索
作者:岳小鱼 来源:X,@yuexiaoyu111
币股融合的趋势正在不断加速!
近日,一个备受关注的消息传来:美国上市公司 CIMG (NASDAQ: IMG) 与去中心化AI项目 FLock 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基于隐私保护的AI健康监测产品。这一合作不仅展现了币股融合的新动态,也揭示了加密货币从“囤币”到“用币”的重要转变。
1、币股融合的第一阶段:囤币的局限性
目前,币股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购入加密货币资产进行“囤币”。这种模式依赖于代币价格长期上涨的预期,为企业提供叙事空间。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明显局限性。加密货币市场具有强烈的周期性,一旦熊市来临,代币价格普遍下跌,可能导致币股双杀,形成螺旋式下跌的风险。
流动性的打通只是第一步,更深层次的融合在于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的创新结合。
代币化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股权的简单映射,而是可以与各种权益相结合,从而与实体企业的业务深度融合。例如,像泡泡玛特这样的上市公司,未来可以通过持有其代币,让用户不仅能获得分红,还能享有热门商品(如labubu实物)的优先购买权。
股票上链的意义在于,它将企业从封闭世界带入开放世界,利用链上的可组合性创造更多玩法,这无疑为企业的叙事空间提供了无限可能。
2、从囤币到用币:FLock.io 的实践案例
从“囤币”到“用币”,FLock.io 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该项目并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FLock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AI项目,目前已在政务、金融、医疗等多个行业实现落地应用。最近,FLock 正将其隐私保护AI技术引入消费健康领域,这一场景对隐私保护的需求尤为关键。
美国上市公司决定将FLOCK代币纳入企业金库,主要原因在于其业务需要借助FLock提供的隐私保护AI技术支持。双方正共同开发一款名为 LifeNode 的AI健康监测与推荐产品,该产品结合隐私保护AI和区块链技术,直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买币是为了用币,用币则是为了提升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股价与业务的长期协同增长。
3、总结与展望
此前,我曾预测币股融合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流动性打通,传统企业获得全球流动性,币圈项目获得合规机构的资金支持;
第二阶段:创新金融玩法的出现,充分利用链上金融系统的可组合性;
第三阶段:代币与实际业务的深度融合,将产品、企业、股权、权益和金融工具等关键要素全面打通。
目前来看,虽然创新金融玩法尚未大规模涌现,但代币与业务的结合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标志着从“囤币”到“用币”的转变正在加速。
我们可以对这类项目保持持续关注,因为它们很可能成为推动币股融合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力量。
- 1美联储2025年降息对非必需消费品与科技股的深远影响
- 2币安人生上线币安Alpha,三天市值突破1.5亿美元的背后
- 3比特币引领加密货币市场:4.35万亿美元市值背后的战略配置与宏观经济驱动
- 4比特币今日新闻:飙升至历史高点,对冲美元贬值与政策波动成焦点
- 5「币安人生」暴涨背后的流量密码:CZ与何一的推波助澜
- 6OpenAI将ChatGPT重塑为多功能应用平台,推出App SDK与AgentKit
- 7Aster空投计划:打击洗盘交易与市场抛售压力的博弈
- 8Berachain/比特币市场分析(2025-10-05):短期支撑位或成关键
- 9美国通过GENIUS法案:稳定币监管新时代巩固美元数字主导地位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 交易所 | 成交额 |
---|---|---|
1 | ![]() |
¥1.30万亿 |
2 | ![]() |
¥4,025.64亿 |
3 | ![]() |
¥607.15亿 |
4 | ![]() |
¥231.26亿 |
5 | ![]() |
¥2,822.98亿 |
6 | ![]() |
¥2,546.82亿 |
7 | ![]() |
¥3,154.37亿 |
8 | ![]() |
¥12.46亿 |
9 | ![]() |
¥174.44亿 |
10 | ![]() |
¥752.96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