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生态下半场:技术路径与价值承载的终极较量
作者:Evan Lu, Waterdrip Capital
自2023年Ordinals协议的兴起,BTC生态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经历了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快速演进。如今,随着BTC价格突破12万美元/枚的历史新高(ATH),BTC生态的1.0周期似乎已接近尾声。然而,尽管市场表现亮眼,BTC生态相关代币的表现却未尽如人意。任何技术从提出、发展到落地都需要时间,而作为全球最大的价值存储网络,BTC生态的技术实践仍处于早期阶段。
当下,BTC生态的不同技术路径表明,我们仍处于一个充满潜力的发展期。真正的繁荣尚未到来,而BTC L2的路线之争才刚刚拉开帷幕。
BTC生态的1.0与2.0时代
尽管BTC已被广泛认可为“数字黄金”,但其脚本语言的简化和PoW共识机制虽然保证了极高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却也限制了可扩展性与可编程性。作为加密行业的底层锚定资产,BTC仍有大量未被充分释放的价值。例如,若仅将10%的BTC(约210万枚)用于DeFi,按每枚10万美元计算,将释放高达2100亿美元的流动性。
从生态组成来看,BTC生态可分为基础设施层(L2)和上层金融协议(BTCFi)。本文将重点解读BTC基础设施的技术路径及其比较。
BTC生态1.0:TVL优先
在BTC生态的1.0时代,其核心特征是“TVL优先”。这一模式通过资产桥或托管将BTC转移到L2网络,并在其上部署DeFi协议以激活流动性。这种做法类似于ETH侧链的玩法,典型代表是Polygon。然而,尽管这种方法能够快速累积资金与用户基础,但BTC资产的安全性却难以得到保障。
BTC生态2.0:技术本质的革新
进入2.0时代,BTC生态回归技术本质,探索如何在安全性、效率和原生兼容性方面实现突破。从雷电网络的主网上线,到ZK Rollup、RGB、BitVM等技术路线的推进,越来越多项目开始尝试让链上原生资产在L2上实现更安全、高效、原生的生息与流转。这不仅为开发者提供了创新空间,也为BTC生态从“估值驱动”走向“PMF驱动”奠定了重要基础。
BTC L2技术路径全景对比
根据现有技术栈,我们可以对不同技术路径进行分类和比较:
BTC L2的不同技术路径对比,数据来源:https://worried-eagle-e5b.notion.site/BTC-21b34b2a8d7a80cb83c1d0021e3a5696
下图选取了15家BTC L2项目,将其TVL数据和技术方案进行了可视化对比:
BTC L2发展情况一览,数据来源:https://worried-eagle-e5b.notion.site/BTC-21b34b2a8d7a80cb83c1d0021e3a5696
数据显示,大部分L2的TVL受市场波动影响显著下降。尽管闪电网络的TVL数据有所上升,但其锁仓量实际上也在缩减。
BTC L2的不同技术路径概况
闪电网络:BTC最正统的L2方案
闪电网络是BTC最早的L2之一,其基本机制是通过链上创建2-of-2多签地址构建双向支付通道,并利用哈希时间锁合约(HTLC)确保交易双方在链下多次交互后能安全结算到主链。整个过程中,只有开启和关闭通道的两笔交易需写入主链,大幅节省区块空间并提升效率。
为了弥补早期闪电网络仅支持BTC支付的局限性,Lightning Labs推出了Taproot Assets(TA)协议,支持在BTC网络发行原生资产并与闪电网络无缝兼容。TA协议基于BTC的UTXO模型和Taproot升级,确保比特币主链的数据整洁,同时允许资产嵌入闪电网络通道中进行快速转移。
此外,不仅仅是稳定币,RWA资产和项目代币也可在BTC上发行,从而构建起一个多资产交易网络。
开发进度
截至2025年6月,闪电网络已运行10年,拥有超过1.6万个节点和4.1万个活跃通道。去年BTC突破10万美元时,其总锁仓容量已超过5,000 BTC,目前保持在接近4,000 BTC左右。
闪电网络各项数据一览,数据来源:https://mempool.space/zh/lightning
今年Q1,Tether宣布将通过TA协议发行USDT进入闪电网络生态,标志着传统金融机构对闪电网络的认可。
局限与挑战
尽管闪电网络已足够成熟,但其拓展性仍受限于网络效应和通道路径设计。TA协议虽弥补了资产层的不足,但需要用户自建节点以保障安全性的设计拉高了门槛。
雷电网络:原生账本扩容
雷电网络是一种基于BTC主网软分叉兼容的原生账本扩容方案,其核心技术在于扩展BTC脚本语言的OP_CAT指令并结合UTXO Bundling技术,从而实现高性能合约执行。
与闪电网络的异同
不同于闪电网络需要保持链下交互的支付通道时刻开启,雷电网络采用一种去交互式的异步设计,支持用户之间无需直接信任或持续连接即可完成链下UTXO所有权转移。
此外,雷电网络提出了Goldinal的BTC一层资产统一标准,并配合其开发的BitMM系统实现了BTC网络上原生的链上AMM。
开发进度
截至6月中旬,雷电网络的主网已有近5万名用户,总交易笔数接近400万笔:
雷电网络链上数据一览,数据来源:https://data.thunderbolt.lt/?new
联合挖矿:Stacks与Fractal
联合挖矿是一种允许矿工在不增加额外计算资源的情况下同时为多个区块链进行挖矿的技术。其中,Stacks和Fractal是代表性项目。
Stacks采用了独特的“转移证明”(Proof of Transfer,PoX)共识机制,而Fractal则通过递归扩展结构和混合挖矿机制提高交易处理能力。
RGB与RGB++:链下资产发行与智能合约
RGB协议是一种基于BTC网络UTXO模型的链下资产发行和智能合约协议,通过“一次性密封条”和“客户端验证”机制实现资产状态的私密变更和验证。
RGB++则引入了“同构绑定”技术,将BTC的UTXO映射到Nervos CKB的Cell上,提升了资产状态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ZK-Rollup:沿袭ETH L2思路
ZK-Rollup的核心在于将大量链下交易打包生成加密证明并提交至主链进行验证。Merlin和B² Network是该领域的代表性项目。
项目进展
截至目前,BSquare总锁仓量(TVL)已突破6亿美元,链上日交易量峰值达9亿美元,拥有50万平台活跃用户。
BitVM:用BTC Script实现图灵机
BitVM是一种构建在BTC主网上的扩展协议,其核心目标是实现无需更改共识机制即可支持任意可验证计算的通用虚拟机环境。
尽管BitVM系列协议具有极致原生性,但其技术复杂度极高,目前仍缺乏成熟的开发者生态与标准化工具。
未来展望:BTC L2的多极竞争格局
BTC L2各个解决方案在技术实现上各有侧重,未来将是多极竞争格局。不同方案将服务于不同的核心场景,共同支撑BTC生态的长期繁荣。
随着美元稳定币的涌入和L2模块化创新的推进,BTC生态边界将不断外延,迎来一场“支付主权+合约扩展”的双向升级。
参考资料
https://eprint.iacr.org/2025/709
https://riema.notion.site/Bitcoin-Thunderbolt-1d7f5aa90cdd803b8a73d080c83af098
https://x.com/kevinliub/status/1919499375035756580?s=46
https://www.theblockbeats.info/flash/289746
- 1Little Pepe (LILPEPE) 加密货币长期价格预测:2027年或达5美元
- 2Strategy与BitMine:比特币和以太坊金库巨头的对决
- 3比特币周期峰值预警:专家分析称比特币或已接近上限
- 4华尔街传奇Tom Lee:以太坊将成金融基础设施核心,Bitmine引领ETH国库模式新纪元
- 5分析师 Benjamin Cowen 警告:以太坊或将引发比特币及加密市场回调
- 6美国司法部:诈骗犯利用新冠身份盗窃计划窃取政府1600万美元失业救济金
- 7Claude升级新功能:为保护心理健康可主动终止对话
- 8比特币“害怕错过”情绪加剧,下一步或将重新测试11万美元支撑位
- 9华尔街空头吉姆·查诺斯批评迈克尔·塞勒比特币购买行为,称MSTR市场“需求疲软”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 交易所 | 成交额 |
---|---|---|
1 | ![]() |
¥7,491.69亿 |
2 | ![]() |
¥2,756.77亿 |
3 | ![]() |
¥540.86亿 |
4 | ![]() |
¥163.55亿 |
5 | ![]() |
¥2,028.17亿 |
6 | ![]() |
¥2,399.37亿 |
7 | ![]() |
¥2,296.67亿 |
8 | ![]() |
¥18.86亿 |
9 | ![]() |
¥170.44亿 |
10 | ![]() |
¥302.75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