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国库公司崛起:链上影响与市场动态分析
作者:Tanay Ved 来源:Coin Metrics 翻译:善欧巴,金色财经
关键要点:
-
以 ETH 为核心的数字资产国库快速扩张,仅两月积累220 万枚 ETH(占供应量的 1.8%),导致供需失衡。
-
这些国库计划通过质押和 DeFi 部署资金,既提升回报又增强网络安全性与流动性。
-
尽管目前处于积累阶段,但更多链上参与可能放大以太坊的安全性、流动性和企业资金管理风险。
数字资产国库的兴起与趋势
数字资产国库(DAT)是指在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持有 BTC 或 ETH 等加密资产的企业。这一模式正在成为投资者进入市场的新兴渠道。
2024 年现货 ETF 的推出释放了此前无法直接持有 BTC 和 ETH 的投资者需求。而数字资产国库则为投资者通过股票敞口获得加密资产及其生态的机会,并能战略性地进行资金筹集和部署。
过去,Michael Saylor 的策略手册展示了如何通过股权融资和可转债筹集资金,累计持有62.8 万枚 BTC(占比特币供应的 2.9%)。如今,类似模式扩展至以太坊生态系统,一批企业正争相将 ETH 纳入其国库。
然而,ETH 国库与 BTC 国库存在本质区别——ETH 能够参与以太坊的质押与 DeFi 生态,从而利用原生收益并在链上高效部署资金。本文探讨这些国库对以太坊供应动态的影响及其潜在的网络效应。
供应动态:争夺 5% 市场供应
自今年 7 月以来,以太坊数字资产国库已累计220 万枚 ETH,约占当前供应的 1.8%。以下是主要参与者:
-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115 万枚 ETH(约 48 亿美元)
-
SharpLink Gaming:52.1 万枚 ETH(约 22 亿美元)
-
The Ether Machine:34.5 万枚 ETH(约 14 亿美元)
-
Bit Digital:12 万枚 ETH(约 5.03 亿美元)
-
BTCS Inc.:7 万枚 ETH(约 2.93 亿美元)
其中,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 是最大的 ETH 持有方,占供应量 0.95%,且其目标是持有流通供应的5%。随着市场条件变化,这些企业正加速储备积累。
从发行机制来看,以太坊采用权益证明(PoS),新 ETH 分配给验证者,部分手续费被销毁,因此净发行量在通缩与通胀之间波动。自 2022 年 9 月“合并”以来,以太坊共发行244 万枚 ETH,销毁198 万枚 ETH,净供应增长45.43 万枚 ETH。相比之下,仅自 7 月起,ETH 国库公司就累计持有220 万枚 ETH,远超同期净新增发行量。
结合以太坊 ETF 的流入情况,供需失衡更为明显。ETF 流入速度加快,正稳步吸收以太坊1.072 亿枚的流通供应(市场可用供应),这还不包括共识层质押的29% ETH和其他智能合约中持有的8.9% ETH。如果国库和 ETF 持续累积,价格对新增需求的敏感度将进一步放大。
生态影响:质押、DeFi 与链上活动
虽然大多数 ETH 国库仍处于积累阶段,但部分资金已开始流入链上。通过接入以太坊的质押与 DeFi 基础设施,这些公司旨在提升收益率并有效利用资产,形成与比特币国库被动持有的鲜明对比。
以太坊目前提供名义年化 2.95%和实际年化 2.15%(通胀调整后)的质押收益。假设国库公司持有的220 万枚 ETH中有30%按当前约 3% 的收益率质押,年收入可达约7,900 万美元。企业可通过两种方式参与质押:运行自有验证节点或使用流动性质押协议(如 Lido、Coinbase 或 Rocket Pool)。
以 Aave v3 为例,流动性质押代币(如 wstETH)构成了深度流动性池,目前规模已达110 万枚 ETH。国库资金的加入将进一步增强流动性,推动链上活跃度。
企业国库表现与链上健康的联动
随着上市 ETH 国库不断扩大链上布局,其财务表现与以太坊网络健康的关系愈加紧密。大规模、长期持有可以减少流通供应、提升公信力和流动性,但杠杆率过高和运营风险也可能将企业波动传导至网络。
尽管如此,企业国库仍受市场力量和投资者情绪影响。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持续的投资者信心可扩大持仓与参与度;反之,标的价格急剧下跌或杠杆过度可能导致抛售或链上活动减少。
结论
企业 ETH 国库的迅速崛起表明以太坊作为储备资产与链上收益来源的双重吸引力。它们的存在加深了流动性与网络活跃度,但也带来了杠杆、融资等风险。跟踪资产负债表健康状况与链上活动,将是理解这些机构化载体影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