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行业法律风险与商业价值的平衡之道:控制权光谱分析
作者:Daniel Barabander,来源:Variant Fund,编译:Saoirse
在加密领域,创始人普遍意识到法律层面上“控制权”所伴随的风险。近年来,业界对“控制权”重要性的认知有所提升,但如何合理评估和理解“控制权”仍存在困惑。许多创始人将“控制权”简单等同于“雷区”,却对其背后的逻辑缺乏清晰认识。
更恰当的理解是:控制权本质上是一个光谱(spectrum)概念,即从强控制到弱控制的连续渐变区间。要明确自己在这一光谱中的位置,需回答两个核心问题:
-
谁在行使控制权?
-
控制权的作用范围是什么?
关于“谁在行使控制权”
其核心变量是去中心化程度,光谱形态如下(控制权从强到弱):
-
单一主体控制 → 内部多重签名控制 → 独立多方多重签名控制 →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控制 → 完全不可篡改
关于“控制权的作用范围”
其核心变量是权限边界,光谱形态如下(控制权从强到弱):
-
完全升级权 → 带时间锁的完全升级权 → 特定外部依赖升级权(如更换预言机) → 暂停功能权 → 完全不可篡改
明确上述两个维度的光谱定位后,即可将其套用于目标法律体系。控制权分析适用于几乎所有法律领域,因为法律追责的核心逻辑通常围绕“谁对什么拥有控制权”展开。
以货币传输法律认定为例:我曾提出,对用户资金的单方面控制权是判定主体是否构成货币传输者(money transmitter)的必要条件(尽管 Tornado Cash 案的判决持不同观点,我已在相关论文中阐述对该法律解释的异议)。在界定“单方面控制”时,需同时考量:(1)去中心化程度;(2)权限边界。
-
场景 A:某单一管理员持有密钥,但仅能在紧急情况下暂停协议;
-
场景 B:真正去中心化的 DAO 拥有完全升级控制权。
这两种场景均不构成内部人单方面控制,因此从法理上可主张相关项目不构成货币传输者。
这种控制权分析还可延伸至其他法律领域。以证券法中的 Howey 测试为例,其中“他人努力”要件的核心,本质上是判断是否存在具备控制权的管理者,而协议的技术控制权层级正是该判断的重要依据。
至于如何在控制权光谱中定位,需结合具体法律体系与法律顾问审慎决策。但从宏观视角看:控制权从商业角度带来便利,从风险角度伴随成本。关键在于确保成本收益分析的平衡性,明确保留控制权的核心目的。例如,若保留控制权的主要诉求是应对紧急情况,那么仅保留暂停功能的“控制成本”(法律责任层面)将显著低于完全升级权。应精准识别业务中真正不可或缺的控制需求,再匹配相应的控制权层级。
- 1美联储2025年降息对非必需消费品与科技股的深远影响
- 2币安人生上线币安Alpha,三天市值突破1.5亿美元的背后
- 3比特币引领加密货币市场:4.35万亿美元市值背后的战略配置与宏观经济驱动
- 4比特币今日新闻:飙升至历史高点,对冲美元贬值与政策波动成焦点
- 5「币安人生」暴涨背后的流量密码:CZ与何一的推波助澜
- 6OpenAI将ChatGPT重塑为多功能应用平台,推出App SDK与AgentKit
- 7Aster空投计划:打击洗盘交易与市场抛售压力的博弈
- 8Berachain/比特币市场分析(2025-10-05):短期支撑位或成关键
- 9美国通过GENIUS法案:稳定币监管新时代巩固美元数字主导地位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 交易所 | 成交额 |
---|---|---|
1 | ![]() |
¥1.24万亿 |
2 | ![]() |
¥4,217.54亿 |
3 | ![]() |
¥651.48亿 |
4 | ![]() |
¥236.50亿 |
5 | ![]() |
¥2,931.23亿 |
6 | ![]() |
¥2,617.81亿 |
7 | ![]() |
¥3,244.18亿 |
8 | ![]() |
¥14.42亿 |
9 | ![]() |
¥178.39亿 |
10 | ![]() |
¥829.17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