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Alpha积分内卷加剧,流量外溢效应显现
撰文:Frank,PANews
随着Binance Alpha的积分门槛不断攀升,用户参与成本显著增加,而空投收益却大幅缩水,这一现象引发了社区对「内卷」式玩法可持续性的广泛讨论。与此同时,这种高参与度是否真的为其他生态带来了流量红利?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剖析Binance Alpha的真实影响。
流量「外溢」的虚与实:Sui生态未达预期
Binance Alpha的积分游戏机制在前文中已有详细介绍。总体来看,随着用户数量的激增,每次空投的收益存在明显的上限,而积分门槛则呈指数级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为了维持利润空间不得不进一步压缩成本。
近期,Binance Alpha上线了Sui生态代币,并公布了多个Sui生态的Alpha项目。由于刷交易量时Gas费用较低且不易被夹子机器人攻击,Sui生态被认为将成为用户刷量的新洼地。然而,实际数据显示,Sui生态代币的交易量并未如预期般爆发。例如,NAVX在24小时内的交易量仅为334万美元,其余代币如HIPPO、BLUE、SCA等的交易量甚至不足数十万到数万美元。相比之下,Solana链上的项目交易量普遍超过1000万美元,BSC链上的头部项目交易量更是高达2亿美元。
此外,币安钱包官方跨链桥尚未支持Sui生态和BSC链资产的直接兑换,用户需要通过其他跨链桥完成资产转移,这无疑增加了操作成本。
Solana生态受益明显,MEME项目表现亮眼
Solana是Binance Alpha上除BSC之外上线项目最多的生态之一。5月初以来,Solana的DEX交易量显著提升,从5月4日的22亿美元增长至5月15日的45.9亿美元,涨幅超过一倍。其中,MOODENG、jellyjelly等头部代币的交易量和价格均有明显上涨。MOODENG自上线以来价格上涨了140%,而5月份上线的6个Solana生态代币平均涨幅达到12.32%,成为少数正向表现的生态之一。
除了Solana,Sonic生态(Fantom的新品牌)也因Binance Alpha的上线获得了资金流入。尽管仅上线了3个项目,但其5月份上线的两个代币平均涨幅达到了65.93%,位列所有生态之首。不过,由于代币数量较少,这一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Sonic生态的整体潜力。
项目迷思:上线即巅峰还是价值发现?
对于项目方而言,上线Binance Alpha是否意味着价格的一飞冲天?数据显示,5月份上线的23个代币平均涨跌幅为-5.04%。其中跌幅最大的达到了75%,而短期的价格拉升往往伴随着随后的大幅回撤。即使是首发并提供空投活动的项目,也未能获得市场的长期青睐。5月份上线的7个空投活动代币平均跌幅达31.5%,截至5月14日全部处于下跌状态。
总体来看,Binance Alpha上线的项目平均市值为7000万美元,最低市值约为160万美元,最高市值达到2.71亿美元。Solana生态的几个新上线代币平均市值超过1亿美元,显示市场对其要求更高。
内卷终局:专业玩家的角斗场与普通用户的离场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Binance Alpha的积分门槛已逐渐演变为一场专业工作室与大户之间的零和博弈。当前积分门槛高达205分,用户需每日完成至少15分才能跟上节奏。以本金1000美元计算,用户每日还需完成约8000美元的交易量,而相关滑点和Gas费用可能超过10美元。若未能达到下一次门槛或空投收益较低,用户将面临亏钱又费精力的两难局面。
最新一期RDAC代币的空投结果表明,用户卖出后仅能获得25美元,难以覆盖205积分的成本。可以预见,积分门槛将继续上升,而交易量需求也将呈指数级增长。要么Binance Alpha提高单地址空投金额,要么大批用户退出,使积分门槛回落至合理区间。无论如何,这种内卷模式似乎已接近终点。
综合来看,Binance Alpha的「流量溢出」效应在不同生态间表现差异显著。Sui生态未能承接大量刷量行为,而Solana生态则展现出更强的增长潜力。对于项目方而言,短期曝光难以转化为持续价值支撑,空投活动也无法拯救价格颓势。这场由积分驱动的狂欢正在无情地将普通用户挤出局,而高强度「内卷」模式的可持续性也正逼近临界点。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