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发展困境的三大核心问题
作者:Lane Rettig,以太坊前核心开发者、以太坊基金会前员工;翻译:金色财经xiaozou
随着以太坊即将迎来十周年,该项目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部割裂和发展方向分歧问题,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举步维艰。上周,我分析了以太坊陷入困境的三大文化相关原因,而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现实问题:人才危机、用户体验割裂以及治理问题。
1、人才危机
在2017至2019年间,我曾以不同身份任职于以太坊基金会。回顾这段经历,我发现该组织的运作方式与其他行业相比显得格外混乱。这种混乱直接导致了以太坊在吸引和留存顶尖人才方面的严重不足。
优秀人才通常倾向于选择公平透明且能够提供合理回报的环境,但在以太坊基金会,情况恰恰相反。这里存在一种令人担忧的人才排斥现象:许多掌权者并非因能力或贡献被提拔,而是因为与Vitalik的关系或其他特殊原因。这样的选拔机制不仅无法选出强有力领导者,还会打击其他成员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基金会期间目睹了许多混乱现象:领导层不清楚团队规模、博士级贡献者的时薪仅为25美元、薪资拖欠成常态,派系斗争和权谋算计横行。那些试图加入却遭拒绝的能人和离开基金会寻求更好机会的顶尖人才比比皆是。
此外,一些从以太坊分叉出去的项目(如NEAR和Monad)也反映了这一问题。为何这些才华横溢的创始人选择另起炉灶,而非继续在以太坊生态中建设?答案显而易见:经济模型已坏,以太坊无法为底层创新者提供足够的激励。
虽然当前仍有大量人才在为以太坊奋斗,但变化速率才是关键。以太坊的人才优势正在逐渐萎缩,若不采取措施彻底重构人才管道,未来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2、用户体验割裂
以太坊的用户体验问题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复杂的Rollup生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前的交易体验犹如十年前的跨国旅行:你需要管理分散在多个钱包的数十个账户,每条链都有专属Gas代币,跨链桥既不可靠又高手续费。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扩展策略失误。早在2017年就已明确,以太坊基础层永远无法满足交易需求。然而,以太坊选择了懒惰方案:仅执行Eth2.0路线图的前两个阶段便放弃分片,转而依赖他人部署异构L2链(Rollup)。结果是,数十上百个竞争链和标准涌现,用户、应用和流动性被割裂得支离破碎。
尽管当前有部分互操作性项目(如NEAR的Intents系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但它们无法单独修复EVM生态的内部缺陷。唯一合理的出路是回归分片理念,但这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力和深度变革。
3、治理问题
以太坊基金会的治理问题早已成为社区讨论的焦点之一。正如Vitalik近期承认的,他实质上掌控着基金会——这种事实上的独裁控制缺乏问责机制,使得基金会在留住人才和公平补偿贡献者方面屡屡失败。
在缺乏透明度和监督的情况下,权力往往流向野心家手中,这正是我在基金会期间亲眼所见的现象。此外,基金会初创时期的强势领导者Ming Chan因树敌众多而被迫离职,而继任者Aya则在过去七年里力求维稳,却未能推动实质性改革。
与此同时,以太坊生态中的其他组织虽资金充沛,但多为营利公司,各自为政的愿景进一步加剧了生态割裂。若以太坊欲重振雄风,必须探索绕开基金会的协作路径,建立类似Linux基金会或W3C的中立协调实体。
总的来说,以太坊的未来发展取决于其能否妥善解决上述问题。如果不采取果断行动,它很可能在竞争中失去优势。
(注:本文观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
- 1美联储2025年降息对非必需消费品与科技股的深远影响
- 2币安人生上线币安Alpha,三天市值突破1.5亿美元的背后
- 3比特币引领加密货币市场:4.35万亿美元市值背后的战略配置与宏观经济驱动
- 4比特币今日新闻:飙升至历史高点,对冲美元贬值与政策波动成焦点
- 5「币安人生」暴涨背后的流量密码:CZ与何一的推波助澜
- 6OpenAI将ChatGPT重塑为多功能应用平台,推出App SDK与AgentKit
- 7Aster空投计划:打击洗盘交易与市场抛售压力的博弈
- 8Berachain/比特币市场分析(2025-10-05):短期支撑位或成关键
- 9美国通过GENIUS法案:稳定币监管新时代巩固美元数字主导地位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 交易所 | 成交额 |
---|---|---|
1 | ![]() |
¥1.25万亿 |
2 | ![]() |
¥3,973.38亿 |
3 | ![]() |
¥592.90亿 |
4 | ![]() |
¥227.90亿 |
5 | ![]() |
¥2,797.14亿 |
6 | ![]() |
¥2,516.46亿 |
7 | ![]() |
¥3,107.78亿 |
8 | ![]() |
¥12.37亿 |
9 | ![]() |
¥174.78亿 |
10 | ![]() |
¥747.43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