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的应用场景与近期发展动态分析
作者:Lao Bai
在探讨东西方一级市场视角后,本文结合YZi Labs官宣投资Plume Network这一RWA平台的案例,深入分析RWA赛道的近期变化及未来趋势。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 RWA是否真正具备应用场景或产品市场契合(PMF);
- 哪些RWA资产适合上链,哪些不适合;
- 过去的解决方案与当前的新方案对比;
- RWA近期的风向变化与市场趋势。
RWA是否真的有应用场景?
以美股上链为例,这是社交媒体平台上争议较大的话题。部分人认为美股上链多此一举,因为已有成熟的投资渠道,而链上资产的波动性远高于美股。然而,笔者对此持不同看法。
首先,从渠道角度来看,尽管许多高净值投资者通过富途、FirstTrade等传统证券平台进行多元化投资,但圈内大多数散户并未开通美股账户。链上美股交易可以为这些散户提供无门槛的投资机会。
此外,稳定币(如USDT/USDC)的总市值持续增长,这实际上扩展了美元霸权在传统金融之外的影响力。如果加密货币通过稳定币+PayFi+类支付宝体验的智能钱包实现大规模普及,美国是否会愿意让全球用户通过简单操作购买其股票?相比繁琐的银行开户流程,链上美股交易显然更具吸引力。
其次,从应用场景来看,假设一位投资者在Meme币交易中赚取了10万USDT,并希望将其换成特斯拉股票。即便拥有美股账户,也需要经过OTC兑换法币、银行转账至券商账户等一系列复杂流程,通常耗时3-5个工作日。而链上美股交易可实现秒级转换,极大地降低了摩擦成本。
哪些RWA资产适合上链?
对于To C端用户而言,股票是最适合上链的资产。多数散户对一级私募股权等复杂资产缺乏认知,因此Token化非上市企业股权并不现实。而对于To B端,资产类型更加多样化,主要目标是减少流通摩擦。例如,某些RWA项目尝试将一级股权(如SpaceX)Token化,但这类操作受限于资源合作和法律条款。
此外,像IP、小说版税、电影票房等中间态资产也正在探索中,但目前尚处于早期阶段。
过去的解决方案与当前新方案对比
过去,美股上链主要依赖合成资产(如SNX、Mirror、GNS),但这种方式已被市场证伪。当前的新方案包括:
- 通过合规Broker Dealer实现美股代币化,确保资产真实性,但交易时间受限且需KYC;
- Ondo Global Market采用类似稳定币的模式,允许授权发行方直接发行代币化股票,灵活性更高,但可能仅适用于非美国用户。
RWA近期风向与市场趋势
近几个月,RWA领域的动态频繁,以下是部分值得关注的新闻:
- Ondo计划推出链上股票市场,并与特朗普的WLFI展开合作;
- Sui与WLFI建立合作关系;
- Frax推出frxUSD,与BlackRock+Superstate合作;
- Ethena发布新产品Converge,专注于稳定币与Token化资产的存储和结算;
- AAVE计划发行新币Horizen,旨在拓展RWA业务板块;
- 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计划分阶段允许公司实体进行虚拟资产交易,可能重启STO计划;
- YZi Labs投资Plume Network RWA平台。
这些动态表明,RWA正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未来,PayFi+RWA+类Web2.5的Consumer APP有望成为主流赛道,而AI+Crypto仍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