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推出Open Intents Framework,L2扩容难题何解?
2月20日,以太坊基金会(EF)宣布推出全新的模块化、开放框架——Open Intents Framework。这一框架由以太坊生态中30多个团队共同推动,旨在实现全生态互操作性加速发展。据EF官方介绍,该框架的目标是让任何链都能无缝将意图传递给用户,并提升跨链用户体验。
显然,EF的这一新框架意在推进其L2生态之间的流动性整合及费用降低。然而,近几个月来,关于“L2反哺L1能力”的讨论愈发激烈。由于ETH价格表现持续疲软,市场对以太坊生态经济格局的不满情绪逐渐升温,许多人认为L2作为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有效完成对ETH本身的价值捕获。
L2危机:不止于“反哺”
“L2反哺L1,帮助ETH实现价值捕获”,这是加密行业过去几年对以太坊生态未来发展的主导想象。然而,过去一年以太坊L1的“收租情况”却与最初愿景相去甚远。
以Arbitrum为例,其向生态内的Layer 3平台收取10%的手续费,而作为Layer 2平台,它仅向以太坊支付2%的费用。此外,随着Blob机制上线后,L2的平均运营费用更是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受到Solana生态的强劲冲击,整个以太坊生态的表现疲软直接体现在了L2板块上。据L2 BEAT数据显示,自去年底以来,L2总锁仓价值(TVL)持续下跌。仅在2月初的一周时间里,OP、ZKsync及Starknet等头部L2的TVL便下跌了约5%,L2板块的活跃度与Gas消耗也跌至冰点。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EF仍然坚持推行L2的扩容路线与升级。近日,EF在官方博客中宣布,以太坊Pectra网络硬分叉升级计划将于北京时间2月25日05:55在以太坊测试网Holesky上线。Pectra是继去年Dencun之后的又一重大升级,其主要目标便是改善L2生态的扩容能力。
为什么在当前环境下,扩容仍然是以太坊关注的重点?
实际上,即便在Blob机制的帮助下,L2仍然面临费用争夺的问题。去年10月,Scroll开启SCR空投认领时,以太坊网络Blob费用瞬间被推高至4.52美元,达到数月以来的高点。而随着L2活动放缓,Blob费用又迅速回落至接近零的成本。
此前,Blob费用大幅上涨的情况已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去年7月L2活动激增期间,另一次则是在更早的3月,Blobscriptions铭文潮火热期间。
有研究员分析指出,Blob费用增加对以太坊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更昂贵的Blob会导致向网络支付更多的Blob Gas,但同时也在推高用户在L2上执行交易和转账的成本。从实际情况看,每当以太坊生态活跃度较高时,Blob这一扩容机制几乎形同虚设。
另一方面,Blob空间的争夺战也让L2龙头、“以太坊唯一希望”的Base感受到巨大压力。
今年1月,Base联创Jesse在推文中表示,L2的增长已受到Blob费用限制的严重影响,一些由日常需求驱动的压力使得网络费用出现周期性价格飙升。值得注意的是,Jesse自去年9月中旬起便一直在强调解决扩容问题是Base当下的工作重点,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非依靠以太坊网络的原生机制。
今年1月,PolynomialFi联合创始人Gauthamzzz在博客文章中提到,以太坊L2正面临严重瓶颈。目前,55%的Blob空间被少数几条L2完全消耗掉,按照当前L2的增长趋势,以太坊L2生态将在2025年5月达到最大容量。届时,若该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以太坊生态将面临崩溃。
当前,以太坊每个区块仅有3个Blob,而现实情况则是数十个L2在争夺这3个宝贵的存储位置。这就好比数十个不断发展的城市在争用一条仅有三车道的高速公路。
当前,Blob的平均使用率已接近100%,而这些Blob存储的使用量高度集中于Base等极少数头部L2中。更多L2要么无人问津,要么在有热度时呈现出超高的交易成本。许多社区成员认为,即便在Pectra升级后,每个区块的Blob数量由3个增加到6个,也很难挽救当前的L2困境。
“L2互通”能解决问题吗?
在这样的背景下,“L2互通”成为缓解危机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这可以解决以太坊生态流动性割裂的现状;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将头部L2的存储需求均摊出来,分配给其他有需求的L2。
去年5月,Vitalik曾表示:“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的去中心化(无操作员、无管理)协议,用于将资产从一个L2快速转移到另一个L2,并将其集成到钱包的默认发送界面中。但在对任何花哨的玩具过于执着之前,先做好基础工作。”Vitalik称,当前最大的用户体验问题是L2-verse感觉不够“像一个统一的以太坊”。
今年1月,Vitalik再次在博客文章中强调L2之间强化互操作性的必要性。他表示,L2面临两个主要挑战:规模和异质性挑战。除了提升L1和L2的硬件扩容实力外,各Layer 2和钱包之间还需要加速改进并标准化互操作性,使以太坊更像个“单一的生态系统,而不是34个不同的区块链”。
然而,现实情况或许并没有那么简单。在众多已经上线的L2中,大多数L2已发行了自己的原生代币,这意味着这部分L2在经济层面已经与ETH以及以太坊生态间接脱钩。换句话说,当前的大部分L2盈利模式仍以“卖币”为主,而非像Base这样单纯依靠排序器费用创造收益。
这使得大多数L2在未来的“经济利益对齐”问题上,会优先考虑自身代币的价值捕获,更趋近于与其他L2保持竞争而非共享关系。对ETH本身的“朝贡”则更是趋于表面文章。在实现“大一统政权”的道路上,以太坊这个分封王朝似乎没有太多强劲的筹码。“L2互通”的实际成果还需要等待时间验证。
- 1加密市场乱象:CLS Global操纵案与做市商掠夺性行为的监管启示
- 2川怼怼 到底能不能开除鲍老板?
- 34 Alpha宏观周报:软硬撕裂、关税反复:衰退前夜?市场困局何在?
- 4Web3 “过气”的超级明星协议 如今都怎么样了?
- 5特朗普猛烈抨击鲍威尔引发市场震荡:美元下挫,比特币突破8.7万美元
- 624H热门币种与要闻 | 币安Alpha上线评估TGE及空投参与资格的积分系统;币安拟为加密资产管理者提供与传统金融交易类似的“基金账户”(4月25日)
- 7黄金疯涨后,白银会是下一个投资焦点吗?
- 8空投周报 | 币安即将空投EPT代币,Walrus计划向SUI生态游戏掌机持有者发放空投(4.14-4.20)
- 9AI Agent周报 | auto.fun平台上线,原生代币为ai16z;Virtuals推出新Launchpad平台Genesis(4.1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