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 vs SOL 一场没有赢家的比较
作者:haotian
有朋友建议我发起一场“ETH vs SOL”的大论战,以便通过这种对比来分清孰是孰非、孰强孰弱。我对此直接拒绝,原因如下:
1)仅限于以太坊的纵向讨论,不适宜对比Solana
发起一场针对以太坊的建议讨论,目标在于深刻分析以太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探讨现状中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类似“内部思想启蒙运动”的空间讨论,旨在表达“爱之深,责之切”的初衷。
将Solana或其他外部力量拉入对比,会让这一初衷被扭曲,容易被外界曲解为“黑白分明”的抹黑。加密领域依然是个“黑暗森林”,无论如何客观中立,都会引发阴谋论和偏见。
2)论战难以公正,价格预期影响评价
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对比论战,在“拉盘即正义”及唯价格论的趋势下,会将以太坊简单地判定为“输家”。论战看似客观,实则为大众对价格预期的情绪发泄,无法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
3)生态位不同,强行对比有失公允
以太坊和Solana的生态位截然不同,硬性比较并不负责。
-
以太坊:开创了智能合约可组合金融范式,承载了颠覆Web2的市场期待,经历了两轮牛熊周期,拥有成熟的DeFi生态、NFT尝试,以及元宇宙探索。
-
Solana:作为高性能的Alt-layer1项目,尽管因SBF等资本危机一度受挫,但在币价、MEME市场活力、PayFi、DePin等领域表现出色。
两者都各有优势,若强行放在一起对比,会因偏见和立场不同而变成无意义的争论。
例如:Solana可以以活跃的MEME生态引流用户,而以太坊则可反驳拥有更成熟的DeFi基础设施。这种不同生态的对比显然无法得出“输赢”。
4)去中心化思想的掌控力正逐渐减弱
以太坊依然延续“去中心化、自由、开放、协作”的原教旨思想,但在当前Crypto商业竞争日益复杂的环境中,这种思想逐渐失去掌控力。
即便不考虑Solana等“商业拓展型”项目,以太坊的主网和layer2在发展战略上也难以实现统一。在去中心化组织的“松散性”与商业化组织的“效率性”之间,必然存在矛盾。
去中心化思想面对快速发展的商业环境已显乏力,要真正实现Mass Adoption的愿景,需要一个新型文化和组织框架来接轨ETF基金、合规、链下资产和增量用户等。只有这样,加密货币的宏大目标才能重新被拾起。
- 15.17币圈行情分析:比特币与以太坊操作策略参考
- 2香港正式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全面解读其立法历程与核心内容
- 3Movement事件深度解析:项目方、做市商与VC的利益博弈与行业破局之道
- 4下周焦点:TRUMP主题晚宴与稳定币GENIUS法案最终表决领衔(5.19-5.25)
- 5空投周报 | WLFI通过向持有者空投USD1提案;Boop.fun提前关闭空投申领计划(5.12-5.18)
- 6GENIUS法案通过:稳定币监管新时代来临,哪些加密资产将受益?
- 7 如果你持有价值 1,000 美元的柴犬股票,到 2035 年,SHIB 能让你致富吗?
- 8 随着 LIBRA memecoin 调查的深入,阿根廷法院解除了 Milei 的银行保密制度
- 9Pi币面临崩盘危机:0.70美元支撑位能否坚守至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