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ayerzero的女巫检举
近日,知名的跨链项目Layerzero发布了一则新闻,鼓励自认为是“女巫”的用户“自首”并且还鼓励检举揭发其他的“女巫”用户。
这则新闻在业内引发了轩然大波。
自2020年以Uniswap为首的一众DeFi项目发起空投以来,加密生态中的很多项目为了吸引种子用户、建立初始社区,都采取了空投代币的方式鼓励用户参与项目,在项目中进行交互。
最早的Uniswap等DeFi项目制定的空投标准非常低,比如像Uniswap只需要在平台上进行过一次交易就可以获得400枚代币。
这些空投的代币一上线后,其价格几乎都会被炒作得非常高。
这使得加密生态的很多用户看到了通过空投“挣外快”的机会。
于是大家从最开始增加交互频率,到后来用多个账号进行交互,再到更后来发展成专门成立工作室写脚本用大量账户进行自动化的批量交易。
人们把这种操作称为“薅羊毛”/“撸空投”。
我印象中近两年比较夸张的是Aptos的空投,网上传出好几例因为薅这个项目的羊毛而一夜暴富的团队。
这样的故事更激发了羊毛党们蜂拥而入。
然而这些参与交易的批量账户真的就是项目的忠实用户吗?显然其中大部分并不是,但这些用户却逐渐成了项目方空投的主要受益者。
这完全违背了项目方的初衷,也不利于发展真正的忠诚用户,因此后来的项目方们也开始用各种手段甄别“真实”用户和“虚假”用户。
这些被认为是“虚假”的用户被项目方们称为“女巫”---就像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中描述的“女巫攻击”中的女巫那样,他们进入系统的目的不是为了系统健康的发展,而是为了私利可能做出损害系统的事。
项目方们对女巫的甄别也从最早自己通过链上交互行为辨别“女巫”账户,到后来和加密生态中的数据分析团队(比如Nansen)合作辨别“女巫”,再到今天Layerzero不仅使用各种工具、和相关团队合作、还发起检举揭发的招数。
Layerzero这类事件的发生,我认为从趋势上讲是可以预见的。
从项目方的角度看,随着启动成本越来越高,对代币空投一定会越来越谨慎。越往后,空投的资格认定也会越苛刻。
从用户的角度看,往后无论是专职的羊毛党还是普通散户,从薅羊毛的方式获取的利润也会越来越稀薄,最终可能会达到收入与投入成本非常接近的某种程度。
从空投成为一夜暴富一定会成为历史。
项目方抓“女巫”我是认可的,但采用检举揭发的方式抓“女巫”我非常反感。
这种方式利用并且放大人性的弱点,通过挑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故意制造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从而营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
在我有限的认知中,这种做法是人类历史上某些不堪回首的时期使用的。
但现在,竟然被加密项目拿来仿效,而且这个项目还是得到了众多顶级风投资助的项目,这实在是这个行业的不堪。
这只能说明,项目团队一方面抓“女巫”无能,另一方面在思维方式上存在严重的问题。
对这个项目,我没有专门花时间和精力去使用过,因为我一向对类似这类跨区块链主链的项目不太看好。所以还好没有在这样的项目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未来,即便要跨链,我大概率也不会用这样的项目。
- 1美联储2025年降息对非必需消费品与科技股的深远影响
- 212.5万美元一枚!比特币只想掀掉一切天花板
- 3比特币引领加密货币市场:4.35万亿美元市值背后的战略配置与宏观经济驱动
- 4币安人生上线币安Alpha,三天市值突破1.5亿美元的背后
- 5比特币有望在2025年第四季度突破15万美元:宏观经济与机构采用共同推动
- 6比特币今日新闻:飙升至历史高点,对冲美元贬值与政策波动成焦点
- 7OpenAI将ChatGPT重塑为多功能应用平台,推出App SDK与AgentKit
- 8SEC新规加速Solana与XRP ETF审批,75天时间框架点燃市场期待
- 9「币安人生」暴涨背后的流量密码:CZ与何一的推波助澜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 交易所 | 成交额 |
---|---|---|
1 | ![]() |
¥8,408.89亿 |
2 | ![]() |
¥2,919.52亿 |
3 | ![]() |
¥546.68亿 |
4 | ![]() |
¥201.01亿 |
5 | ![]() |
¥2,311.57亿 |
6 | ![]() |
¥1,951.49亿 |
7 | ![]() |
¥2,394.63亿 |
8 | ![]() |
¥13.94亿 |
9 | ![]() |
¥135.45亿 |
10 | ![]() |
¥699.94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