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 和 PAYAI 的战略布局:MEME与实用代币的转型之路
作者:haotian
近期,关于 $PING 和 $PAYAI 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投资者普遍疑惑:为何这两个项目在市场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拉升动作?一个以 MEME 身份起家的项目却高调宣布进军 Launchpad 领域,另一个具备实用价值的代币却选择进行代币迁移和池子切换,似乎有“弃盘”之嫌。这些操作无疑为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即便是资深投资者也难以完全预测未来的走势。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的一些观察:
1)从逻辑上看,这两位选手的动作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在解决各自的核心短板。如果市场基本面转好,这些举措很可能被视为利好。
对于 PING 来说,作为 MEME 币种,其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持续的价值赋能,仅靠共识和情绪支撑显然难以长久。而 PAYAI 所处的技术实用型项目领域则面临天花板较低、技术门槛不高的困境。因此,现阶段两个项目都缺乏足够的“信心面”来支撑其发展。
然而,PING 和 PAYAI 的近期动作正是为了弥补这些不足:
PING 尝试通过 Launchpad 模式摆脱单纯的 MEME 属性,赋予其正向飞轮效应;而 PAYAI 则通过代币迁移,将自身从工具属性扩展至基础设施协议层。这些升级无疑为项目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2)由于这些规划尚未完全落地,我们只能从逻辑层面进行分析。
PING 推出 Launchpad 并不令人意外。在熊市环境下,单纯依赖情绪和共识已无法维持价格稳定。此前点燃的 x402 赛道叙事可能因过于 MEME 化而逐渐熄火。然而,一旦转型为 Launchpad 平台币,情况将大不相同。通过不断上线新项目,平台可以逐步试错并赋能生态,直至找到一个具备良好流动性的节点,实现逆袭。从这一角度看,PING 的战略升级无疑是明智之举。
相比之下,PAYAI 的代币迁移更容易引发市场的猜疑。部分投资者认为,这是项目方试图通过迁移控制局面的手段。但若真是阴谋,直接利用 FUD(恐惧、不确定性和怀疑)策略岂不是更有效?因此,我更倾向于认为,项目方的确意识到了 Facilitator 工具属性的局限性,希望通过升级为协议层来为代币提供持续赋能,包括引入质押机制、奖励系统、生态激励以及 CEX 上锁等措施。从长期视角来看,这种决策同样值得肯定。
3)至于为何市场对此存在诸多误解,原因或许在于:大部分投资者仍以炒 MEME 的思维涌入 x402 赛道,抱持着“搂一发就走”的心态。然而,x402 赛道的成长逻辑远非传统 MEME 币所能承载,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PING 推出 Launchpad 仅仅是 x402 赛道资产发行叙事的开端。尽管未来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更多的 Launchpad 正在孕育之中。从 c402 Market 中透露出的一个个创意信号可以看出,新一轮的 Launchpad 绝不仅仅是发行无用代币那么简单,而是能够结合 GameFi、SocialFi 等实用性业务场景,推动行业向前迈进一大步。
PAYAI 向协议服务层的升级则更加微妙。据悉,这个团队具有浓厚的技术工科背景。虽然这种风格在熊市中显得低调,但我认为这反而是好事。他们拥有足够的时间窗口去证明自己,而 Facilitator 恰恰是一个价值捕获和商业延展空间兼具的细分赛道。全新的定位标志着团队开始为 Facilitator 提供持续赋能,最终改变其在 x402 生态中的地位和价值捕获能力。

币安网
欧易OKX
HTX
Coinbase
大门
Bitget
Bybit
K网(Kraken)
双子星(Gemini)
Upbit
泰达币
以太坊
比特币
Solana
USD Coin
瑞波币
币安币
First Digital USD
狗狗币
大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