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教父」与 CZ 的数字黄金之争:谁才是未来的信任基石?
作者:imToken
如果 XAUT 等代币化黄金,和 BTC 同时放在你面前,你会选择哪一个?
众所周知,在传统金融(TradFi)世界里,黄金是「硬通货」的象征,而在加密货币(Crypto)领域,比特币也被视为「数字黄金」。随着黄金加速上链,两者之间的界限正变得前所未有地模糊。
在此背景下,一场颇具意义的辩论让这一话题再度升温——「黄金教父」Peter Schiff 正式向 CZ 发起挑战,主题围绕「比特币 vs 代币化黄金」展开。这场争论不仅揭示了两种资产的优劣,更引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
在现实世界资产(RWA)逐步融入 Web3 的新时代,「信任」是否能够彻底被代码取代?

「黄金教父」与 CZ 的论战
回顾历史言论,Peter Schiff 无疑是比特币最顽固的批评者之一。
在他看来,比特币只是投机者的幻象,而黄金才是货币的回归。「代币化黄金」则是将金本位进一步带入数字时代的桥梁——既具备黄金的实体支撑,又拥有区块链带来的一系列优势。
这意味着 Peter Schiff 坚定地站在「内在价值」和「实物可靠性」这一边。而 CZ 的回应则直接且尖锐,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代币化黄金的根本弱点:「代币化黄金并非真正的链上黄金,它依然建立在信任之上。用户相信发行方会在未来履约,而不是代码直接保证这一切」。
简单来说,即使是 Tether Gold(XAUT)这样有 Tether 等背书的项目,在战争、管理层更替或监管冲突等极端情况下,用户仍需依赖传统体系的延续。
客观而言,CZ 的观点没有错。XAUT 等代币化黄金项目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机构信用的映射资产,无法彻底摆脱中心化依赖。但 Schiff 的观点也不能算全错,因为他站的角度是「内在价值与实物可靠性」。
说到底,Schiff 与 CZ 的辩论并非价值判断的对错之争,而是两种不同「可靠性模型」的碰撞:前者是实物可靠性(基于黄金的稀缺性),后者是系统可靠性(基于代码的去信任)。
为了深入理解代币化黄金这种映射资产的定位及其可靠性的局限性,我们需要先回顾传统金融是如何处理实物黄金的。
从纸黄金到代币化黄金:进化与妥协
其实早在 XAUT 这种代币化黄金产品出现之前,TradFi 就已经开始尝试将黄金「凭证化」,其中最典型的方式就是「纸黄金」。
正如字面意思,纸黄金是一种银行的黄金存折或无实物交割的黄金 ETF,可以简单理解为信用凭证,也即用户不再直接拥有黄金,而是持有银行的「信用承诺」,透过纸黄金户口买卖的黄金或其他贵金属,期间不涉及任何实货交收。
这种方式解决了实物黄金难以分割和不便携带的问题,让黄金变得轻盈、可流通。像各家银行推出的「纸黄金」产品,确实给了不少用户便捷的黄金投资与持有机会。

来源:中银香港
但归根结底,这类模型的根基依旧在于「中心化单点信任」,因为它依赖于金融机构的信用背书。银行可以发行超过其实际黄金储备的凭证(即超发)。在金融危机或大规模挤兑时,纸黄金的持有者可能无法足额兑换实物,面临信用风险和兑付风险。
除非像大型国有银行等强信用背书的产品,才能尽可能把这个风险降到最低。换言之,纸黄金是允许用户牺牲了确定性,换来了流动性和便利性。
而 XAUT 等代币化黄金的出现,则可以看作是「纸黄金」的区块链版本升级:它延续了「黄金储备+数字凭证」的映射逻辑,将凭证从银行账本搬到了任何人都可查看的公链上——仍以 Tether 推出的 XAUT 为例,每枚 XAUT 据称代表一盎司存在瑞士保险库中的黄金,用户可通过钱包 7×24 小时持有、转账或交易这些代币。
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让黄金获得了 7×24 小时的全球流动性,其他维度则和「纸黄金」差别不大,即用户不必再承担金条的储存和运输成本;最后,小额投资者也能通过碎片化代币持有黄金。
然而 Tether Gold 并不是一个「完全去信任」的系统,它的安全与稳定依旧取决于 Tether 公司自身的储备披露、托管安排与法律框架。虽然 Tether 宣称每一枚 XAU₮ 都有黄金实物对应,但外界仍难以独立验证保险库的实况、审计的独立性,乃至在极端环境下的可赎回性。
总而言之,XAUT 是对纸黄金模型的颠覆性升级,它结合了实物黄金的直接所有权(承诺完全储备)和 Crypto 的高效转移(链上代币),但仍保留了中心化发行带来的机构信用风险。
RWA 的宿命:无法摆脱的中心化权衡
而代币化黄金的这种可靠性困境,其实也能延伸到所有 RWA/ 映射资产与链上原生资产的根本区别,集中体现了 Web3 发展中效率与理想的矛盾。
其中就包括稳定币,尤其是若干年来一直作为加密叙事主线的「中心化稳定币」与「去中心化稳定币」之争:
-
算法稳定币(如 UST):试图完全摆脱中心化,用算法创造价值,但其迅速崛起和崩塌证明,纯粹的代码信任在缺乏实体支撑时极其脆弱;
-
中心化稳定币(如 USDC):2023 年硅谷银行风波对 USDC 的重创,暴露了其对传统银行体系和中心化监管的过度依赖;
-
去中心化稳定币(DAI/USDS):长期以来试图用加密资产超额抵押来维持去中心化,但为了提升规模和稳定性,也不得不逐步引入 RWA 资产作为抵押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向实体信任的妥协;
可以说,除了 BTC 和 ETH 之外,无论是稳定币,还是 XAUT,抑或是其它 RWA 资产,其宿命就是无法摆脱中心化。
因为 RWA 的本质是「将链下资产的价值映射到链上」,这个过程必然需要发行实体承诺 1:1 兑付,同时受监管的托管机构安全存储实物资产,而在法律框架上也要确保代币持有者在法律上拥有追索权。
最终的权衡,其实也很直观——XAUT 在资产价值上比 BTC 更保守、有实物背书;但 BTC 在系统架构上比 XAU₮ 更抗审查、更去中心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Schiff 和 CZ 都没有错,他们只是在捍卫两种不同的未来模型:
-
Schiff 的未来(RWA): 「数字效率 + 实体可靠性」,牺牲去中心化,但确保价值背书;
-
CZ 的未来(BTC): 「代码信任 + 去中心化」,牺牲内在价值,但确保系统抗审查性;
这也预示着 Web3 不会是一个纯粹的代码世界,而是一个代码信任与实体信任共存的生态。

币安网
欧易OKX
HTX
Coinbase
大门
Bitget
Bybit
K网(Kraken)
双子星(Gemini)
Upbit
泰达币
以太坊
比特币
Solana
USD Coin
瑞波币
币安币
First Digital USD
狗狗币
OFFICIAL TRU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