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V机器人案件:以太坊协议漏洞引发的金融犯罪

3天前 35 技术

近日,美国司法部揭露了一起利用以太坊区块链协议漏洞进行的复杂金融犯罪案件。涉案金额高达2500万美元,两名被告通过技术手段实施“黑客攻击”并勒索受害者,引发了广泛关注。

MEV机器人案:利用以太坊资产池规则犯罪

一、案件背景

涉案人员:Anton Peraire-Bueno(24岁)和 James Peraire-Bueno(28岁),兄弟二人均为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他们因涉嫌共谋实施电信欺诈、电信欺诈以及洗钱被起诉。

根据指控,两人利用以太坊区块链中MEV(最大可提取价值)系统的公开特性,策划并执行了一场针对待处理交易的“窃取”行动,并以此对受害者实施勒索,涉案金额约为2500万美元。案件于2024年5月进入法律程序,若罪名成立,二人可能面临超过20年的监禁。

二、作案手法解析

要全面理解案件,需掌握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MEV(最大可提取价值): 指在区块链上通过调整、包含或排除交易顺序所能获得的最大利润,常见形式包括套利和清算。

交易内存池(Mempool): 一个公开的交易池,存储等待验证者打包进区块的交易。

验证者(Validator): 负责将交易打包并创建新区块的网络参与者。

具体作案步骤如下:

第一步:窥探与定位。两人持续监控以太坊的Mempool,寻找有利可图的套利交易机会,并锁定了由三笔交易组成的高额利润套利捆绑包。

第二步:策划“陷阱”。他们未通过正常方式竞标交易,而是设计了一种复杂的攻击方案,利用以太坊代码中的漏洞,针对MEV-Boost软件的运作机制展开攻击。

第三步:实施攻击 - “挟持”交易。通过设立自己的验证者节点,他们在极短的时间窗口内(约12秒)成功阻止了这些交易被正常打包,并让原始提交交易的MEV机器人误以为交易失败。

第四步:窃取与重构。当原MEV机器人放弃后,他们迅速重新编排这些“被挟持”的交易,并将套利利润导向自己控制的钱包地址。整个过程伪装成正常的交易重组,实则为非法窃取。

第五步:试图洗钱与勒索。得手后,他们通过混币器、跨链桥等手段清洗赃款,并威胁受害者支付赎金,否则将向税务机关举报其加密货币活动。

三、案件影响与意义

这是美国司法部首次对与MEV相关的攻击行为提起刑事诉讼,标志着区块链领域新型犯罪行为的法律定性迈出重要一步。案件明确区分了合法的“竞争性”MEV活动与“欺诈性”的黑客攻击行为。

美国司法部副部长 Lisa Monaco 表示:“尽管被告采用了极其复杂的技术手段,但他们的违法行为仍被查明并受到法律制裁。”她还强调,数字资产政策应由立法机构制定,而非交由法院裁决,这或将为未来类似案件提供参考。

此案向DeFi和MEV领域的参与者发出强烈信号:即便在“代码即法律”的区块链世界,利用技术漏洞牟取非法利益同样会受到传统法律的约束。同时,这也促使区块链社区进一步加强协议安全性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法律思考与启示

从我国刑法角度来看,该案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盗窃罪和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根据《刑法》第264条和第274条,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以威胁手段索取财物的行为均构成犯罪。此外,行为人掩盖犯罪所得的行为还可能构成洗钱罪。

在司法实践中,本案凸显三个核心问题:一是犯罪定性,利用区块链漏洞非法转移资产本质上仍属于侵犯财产权犯罪;二是证据认定,如何固定、提取和认定区块链数据作为电子证据;三是跨境协作,涉及国际资金流动时需启动刑事司法协助。

此案也提醒我们,应加强对区块链领域新型犯罪的研究,完善相关司法解释,确保在技术中立原则下有效打击利用新技术实施的犯罪行为。

总而言之,这起2500万美元的MEV机器人案件是一起典型的高技术金融犯罪,其本质是利用区块链协议漏洞进行非法牟利。案件的审理结果将对未来类似事件的法律适用产生深远影响。

币币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交易平台最新公告查看更多>
成交额排行榜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成交额
1 币安网币安网 ¥1.09万亿
2 欧易OKX欧易OKX ¥3,813.66亿
3 HTXHTX ¥679.55亿
4 CoinbaseCoinbase ¥294.00亿
5 大门大门 ¥2,736.40亿
6 BitgetBitget ¥1,648.24亿
7 BybitBybit ¥2,974.93亿
8 K网(Kraken)K网(Kraken) ¥143.76亿
9 双子星(Gemini)双子星(Gemini) ¥21.63亿
10 UpbitUpbit ¥178.8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