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中本聪时刻:工作量证明驱动的效率革命

3天前 35 技术
AI需要一场比特币范式的革命。

原文作者:Gonka 联合创始人 Daniil Liberman 和 David Liberman

前言

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PoW)机制曾推动硬件从GPU进化到效率高出10万倍的ASIC芯片。AI网络同样需要这种激励竞争的机制来实现突破。

比特币基础设施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当奖励真正聚焦于效率时,人类创新的潜力将被无限激发。

十五年前,比特币挖矿还主要依赖游戏显卡,网络缓慢且算力低下。然而,比特币的PoW机制通过真金白银奖励那些能够最高效处理区块的矿工,直接引发了一场无情的硬件装备竞赛。如今,比特币运行在专业矿机(ASIC)上,其效率甚至比最顶级的英伟达显卡高出数十万倍。这是只有将奖励聚焦于最有价值的核心工作时,才能实现的技术奇迹。

仅仅15年的时间,比特币挖矿基础设施的算力容量已突破惊人的16 GW。这相当于同时运行1000万个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 GPU——不仅效率碾压,其规模也远超OpenAI、微软、亚马逊、谷歌云和xAI的总和。

AI需要一场比特币范式的革命

当前,AI算力市场被通用芯片垄断,价格昂贵且供应稀缺。但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像构建比特币网络那样构建AI网络,让任何人都能贡献算力,并因高效执行有价值的AI任务而获得奖励,会发生什么?

这将彻底颠覆行业格局。任何人都可以直接生产、安装硬件并开始“铸造货币”,而不再需要依赖人脉和关系争取稀缺芯片。

这正是Gonka的愿景——让AI普惠人人。

届时,专门为AI任务设计的定制化芯片的价值将前所未有地凸显。

硬件制造商将为了制造最便宜、最高效的AI处理器展开激烈竞争。曾经改变比特币挖矿市场的力量将再度爆发,而且这次会更加猛烈,因为有无数从比特币革命中致富、手握数十亿美元的信徒,正准备掀起下一场技术浪潮。

工作量证明如何解锁AI的万亿市场

许多早期的去中心化AI项目选择了权益证明(PoS)——这本质上是将奖励分配给持有最多代币的人,而非那些真正建设最强基础设施的人。

以Bittensor为例,其网络中最强的算力来自Subnet 64,该子网真正运行着大型AI模型。然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者却只获得了网络5%的奖励。剩下的95%流向了那些质押代币的巨鲸或关联矿工,他们贡献的算力微乎其微甚至为零。

这种模式显然本末倒置。我们需要奖励那些打造更好硬件的人,而不是那些囤积代币、坐享收益的人。

工作量证明不仅仅关乎加密货币,它是一种通过竞争来驱动创新的强大工具,而非满足于现状。在短短10年内,区块链社区就构建出了比整个中心化市场算力总和高出数千倍的基础设施。

对于AI而言,这意味着它将从昂贵、中心化的计算模式,走向像电力一样廉价、无处不在的智能。未来几年,运行AI模型的成本将几乎为零。

早期贡献者:AI革命的最大赢家

今天的AI就像2009年的比特币,早期参与者将拥有最大的机会。关注并加入那些采用工作量证明机制的AI项目,投身于基础设施建设,贡献算力并进行挖矿的人,将是下一轮技术革命中最大的赢家。

币币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交易平台最新公告查看更多>
成交额排行榜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成交额
1 币安网币安网 ¥5,106.63亿
2 欧易OKX欧易OKX ¥1,746.61亿
3 HTXHTX ¥365.49亿
4 CoinbaseCoinbase ¥82.63亿
5 大门大门 ¥1,419.02亿
6 BitgetBitget ¥1,211.30亿
7 BybitBybit ¥1,520.55亿
8 双子星(Gemini)双子星(Gemini) ¥5.26亿
9 UpbitUpbit ¥70.72亿
10 Crypto.comCrypto.com ¥359.1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