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Fomo Perp Dex的冷思考:市场繁荣背后的“违和”警示
作者:X@tmel0211
近期,越来越多投资者陷入对Perp Dex的Fomo情绪中。在市场热度高涨之际,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反思这波热潮背后可能隐藏的问题。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1)这一波Perp Dex的崛起,主要得益于@HyperliquidX的成功范例。据预测,2025年上半年总交易量将突破万亿规模,其中Hyperliquid独占70%市场份额。依托手续费+回购的双轮驱动模式,它已成为一个现象级的CEX Killer产品。
因此,各方势力纷纷模仿:CEX因恐慌而跟随,其他Perp Dex协议因嫉妒而效仿,KOL们则因害怕错过下一个$HYPE而推波助澜。
2)像@Aster_DEX、@SunPerp_DEX等新项目,正是CEX借鉴Hyperliquid思维后推出的新产物。它们试图用Hyperliquid的产品逻辑改造CEX,并以交易所的运营模式重新定义DEX。
其运营逻辑简单明了:前期吸引LP和大户注入资本,中期通过积分奖励和空投制造Fomo情绪,后期依靠低费率和业务返佣锁定流量。整个过程中,技术叙事更多是包装手段,真正的核心在于这套“运营飞轮”。
3)HyperLiquid率先验证了其业务逻辑,掌握了流动性和定价权,从而让CLOB机制、高性能L1等概念站稳脚跟。如今,@Lighter_xyz、Aster、Sunperp等后来者也采用了类似的策略——先借助“黑盒技术”造势,再通过漂亮的数据吸引关注,最后靠积分/空投锁住用户。
例如,Lighter的ZK-SNARK证明验证每笔交易目前仍是闭源黑箱,真实与否无人知晓;Aster的ZK优化+多链+防MEV隐藏订单仍处于Roadmap阶段,仅靠@cz_binance的喊单推动;至于Sunperp的表现,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4)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批评老牌Perp DEX难以崛起的原因,实际上是为他们指明方向。因为这些项目大多仍困于透明性、合规性和业务扩展之间的技术难题,或许只需换一套更灵活的玩法就能焕发新生。
比如@dYdX从Layer1到Layer2再到独立链的发展历程漫长,却因治理代币不分红的合规问题受阻;@GMX_IO则因AMM高滑点限制了扩张潜力。
可以说,具备技术实力的理性主义者正在被现实束缚,而擅长讲概念刷数据的新秀们反而成为了市场的希望。如果这一波Perp Dex新势力全面占据主导地位,可能意味着DeFi版Perp Dex的彻底失败。
5)Hyperliquid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用交易挖矿+回购模式颠覆了过去依赖治理代币套娃挖矿的传统DeFi模式。CEX愿意投入真金白银打造新产品,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会,这对散户而言并非坏事,至少能跟随趋势分一杯羹。
但问题是,“交易量—Fees—回购—Token增值”的正向增长飞轮目前只有Hyperliquid跑通,其他新兴项目能否经得起市场验证?如果最终只是复制创建CEX然后Rug的老套路,那么当前市场的散户还能承受新一轮的收割吗?
- 1花旗集团发布2025年底以太坊价格目标:分析师看好未来潜力
- 2特朗普的政治施压:瞄准美联储理事以争夺政策控制权
- 3SOL价格逼近关键阻力位:Solana是否将迎来突破?
- 4BullZilla、Ripple和BNB:2025年加密市场三大焦点——谁能带来百倍收益?
- 52025年值得关注的加密项目:Avantis、Somnia与Pepe Coin的机遇与挑战
- 6比特币对美联储降息的敏感性:宏观政策风险与价值存储叙事的博弈
- 7美联储降息在即,加密货币市场或迎剧烈波动
- 8比特币有望在2025年10月1日突破13.5万美元:稀缺性与宏观经济驱动的完美风暴
- 9以太坊2025年价格预测:花旗银行解析看涨与看跌情景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 交易所 | 成交额 |
---|---|---|
1 | ![]() |
¥4,019.79亿 |
2 | ![]() |
¥1,123.88亿 |
3 | ![]() |
¥235.73亿 |
4 | ![]() |
¥53.78亿 |
5 | ![]() |
¥866.13亿 |
6 | ![]() |
¥826.45亿 |
7 | ![]() |
¥1,182.65亿 |
8 | ![]() |
¥5.10亿 |
9 | ![]() |
¥60.62亿 |
10 | ![]() |
¥97.01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