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与美国监管差异加剧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分裂
欧盟加密资产市场(MiCA)监管被视为规范和协调加密货币监管的重要一步,但随着各国监管机构和跨境框架对其通行证机制提出挑战,这一监管正面临日益严格的审查。该通行证系统旨在允许持牌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在所有欧盟成员国无缝运营,然而,由于美国和欧盟内部监管方式的差异,该系统正承受巨大压力。这种紧张关系凸显了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加密货币治理、平衡创新、投资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的复杂性。
2025年7月,美国通过了《GENIUS法案》,该法案专注于支付类稳定币,进一步加剧了争议。与MiCA涵盖所有加密资产的广泛范围不同,《GENIUS法案》严格要求稳定币必须有1:1的准备金支持,并禁止风险资产投资,将稳定币发行者视为与银行类似的机构。这种方法与MiCA更灵活的框架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允许资产参考代币(ART)和电子货币代币(EMT)在遵守审慎标准的情况下以较低的准备金要求运行。美国模式强调联邦监管,美联储和货币监理署(OCC)发挥核心作用,而MiCA则将许可权委托给国家当局,欧洲银行管理局(EBA)负责协调跨境监管。
这些框架之间的冲突在处理跨境运营方面尤为明显。《GENIUS法案》的域外条款要求外国稳定币发行者必须遵守美国标准才能进入美国市场,这实际上创造了一个事实上的监管基准。相比之下,MiCA要求寻求在欧盟运营的非欧盟实体在当地设立机构并遵守其规则。这种双重做法可能会分裂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因为企业必须应对相互冲突的合规要求才能在两个司法管辖区开展业务。例如,虽然MiCA的“单一护照”系统旨在减少监管套利,但美国模式强调联邦监管,这可能会激励企业优先考虑与美国的协调,从而削弱MiCA的协调目标。
执法和处罚方面的关键差异进一步凸显了这种差异。《GENIUS法案》规定对不合规行为处以刑事处罚,包括对重大违规行为处以每天最高10万美元的罚款;而MiCA则授权根据实体的营业额实施相应的制裁,对违规行为处以数百万欧元的罚款。此外,MiCA明确解决了市场滥用和内幕交易问题——这是《GENIUS法案》中的一个漏洞——反映了欧盟对市场诚信的更广泛关注。这些差异使跨境执法变得复杂,并引发了人们对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框架是否能够充分应对快速发展的行业中的风险的质疑。
MiCA面临的压力也源于欧盟内部的动态。批评人士认为,该法规的广泛范围和严格要求虽然旨在促进信任,但可能会给小型企业带来高昂的合规成本,从而扼杀创新。例如,MiCA对算法稳定币的限制以及其对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CASP)的复杂许可流程,已经引发了行业利益相关者的批评。与此同时,美国监管格局碎片化,纽约州的BitLicense等州级规则与联邦监管并存,这带来了不确定性,但也允许进行本地化试验。这种对比凸显了欧盟倾向于集中监管,而美国则倾向于分散、适应模式。
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成熟,MiCA与美国《GENIUS法案》等法规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会影响全球监管格局。尽管MiCA的通行证系统在协调欧盟市场方面仍是一项重大成就,但其有效性取决于更广泛的国际协调。美国的做法强调联邦监管和针对稳定币的特定规则,表明其更倾向于稳定性而非灵活性,这可能会影响其他司法管辖区采用更严格的框架。目前的挑战在于协调这些方法,以确保创新和投资者保护,同时又不加剧监管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