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ase APP整合到潜在的原生代币发行:Base生态核心项目速览
作者:Kevin,Movemaker研究员:来源:X,@MovemakerCN
Base App 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链上钱包,而是被重新塑造成一个融合资产管理、内容创作、社交互动和交易功能的综合性数字生态平台。自2025年7月中旬由 Coinbase Wallet 更名以来,Base App 正在加速向 Web3“超级应用”或“一体化应用”的战略转型,将社交、支付、交易和去中心化应用无缝整合至统一平台。
这一转型是 Coinbase 推动大规模用户进入 Web3 生态的关键步骤。Base在 2025 年 7 月创下了日活跃用户 350 万的历史新高,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Onchain Summer等激励活动以及生态内 dApp 的快速普及。作为进入 Base 生态的核心入口,Base App 的用户活跃度与链上数据的跃升密切相关。
在应用体验和生态建设方面,Base App 的更新幅度同样令人瞩目。在“BaseCamp 2025”大会上,团队首次公开表示正在探索发行 Base 网络的原生代币,这可能是激励生态系统创作者和开发者的重要一环。
同时,Base 团队宣布了连接 Base 与 Solana 的开源跨链桥项目,以促进资产和流动性的跨链转移,进一步拓展 Base App 用户的资产互操作性, 使 Base App 从“一个钱包”蜕变为一个多功能平台。
更名后的 Base App 在整合丰富链上功能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mini apps 直接嵌入用户的动态流中,让他们无需切换工具即可体验 Remix 游戏平台、Noice 内容打赏以及 Decentralized Pictures 这种共同创作电影的全新模式;用户能够买卖数百万种加密资产,使用 NFC 感应支付实现免费的 USDC 秒级到账转账,甚至只需持有 USDC 就能开启高达 4.1% 的年化奖励计划,将资金利用率最大化。
与此同时,Base App 将社交体验与金融活动深度融合。基于 Farcaster,用户可以在信息流中直接查看朋友的链上交易动态,并在同一界面完成代币兑换,实现了“社交即金融”的全新交互方式。用户可以自由设定自己的社交档案,创建和管理社群,通过内置群聊和内容分享功能实现高效协作,所有操作均在 App 内完成,无需跳转,显著提高社区互动效率。平台内嵌的 AI Agent更是将交易、汇款和投资组合优化等金融操作直接融入聊天体验,让用户能够在对话中即刻完成金融决策。聊天界面中的 USDC 转账功能则进一步降低了支付门槛,几秒内免费到账,使数字货币支付像发送消息一样自然。
Base App 在支付领域的动作也不容忽视,其推出的“Base Pay”系统已与 Shopify 等电商平台完成集成,简化了加密支付流程。与此同时,“Base 账户”作为通用身份凭证的引入,降低了用户在不同 dApp 之间切换的复杂度,为更顺畅的生态体验铺平了道路。开发者工具“Base Build”则为构建和推广 mini apps 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丰富了 App 内的应用生态,进一步巩固了 Base App 作为生态枢纽的地位。自 7 月测试版发布以来,已有超过 50 万美元的创作者收益通过 Base App 支付,超过 50% 的发帖用户获得了收入,这表明其内置的社交和内容变现功能已经开始发挥实质作用,创造者经济初步展现出活力。
这种从钱包到综合平台的战略升级,显然是 Coinbase 借鉴微信等超级应用成功模式的重要尝试。通过将复杂的区块链交互(如交易、支付和身份管理)简化,并与用户熟悉的社交功能结合,Base App 试图大幅降低普通用户进入 Web3 世界的门槛。从当前 Base 链的活跃度和创造者经济的表现来看,这一战略方向已经展现出潜力。展望未来,Base App 能否凭借不断完善的生态系统、新功能上线的节奏以及可能的原生代币发行,真正成为引领下一波 Web3 用户浪潮的超级应用,将是整个行业高度关注的焦点。
在理解了 Base App 的战略转型和功能布局之后,要真正把握其未来潜力,仅停留在产品本身显然不够,更关键的是透视整个 Base 生态的资本分布与增长动力。毕竟,一个公链的生命力不仅取决于入口应用的易用性,还取决于其生态系统中哪些项目正在吸引资金、用户和开发者。
Base 区块链在过去几个月的用户活跃度飙升固然抢眼,但这些流量最终沉淀到哪些赛道、哪些协议,才是真正决定 Base 网络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无论是 DeFi 协议、社交类 dApp、游戏应用还是基础设施工具,它们的市值、流动性和创新方向,都直接影响着 Base App 作为“超级应用”能否持续留住用户,并支撑其潜在原生代币的价值锚定。
因此,接下来我们将一览 Base 生态中值得关注的20个项目,通过梳理这些项目的市场定位和资本表现,来判断 Base 生态的真实厚度,并进一步揭示其未来增长的动力来源。这不仅是对 Base App 转型成果的补充观察,也是评估整个 Base 网络未来战略走向的重要参考。
Aerodrome Finance
-
市值: 10.7 亿美元
-
赛道: DEX、DeFi 和借贷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Bitget、Bybit、Coinbase、Gate 与 Upbit
简要评价
Aerodrome在 Base 生态中扮演着流动性枢纽的角色,核心交易对包括 WETH/USDC、WETH/cbBTC 和 USDC/cbBTC,为 Base 上的主要资产提供了深度与高效的市场撮合。
Aerodrome 可以看作是DEX的集大成者。它很聪明地借鉴了 Curve 和 Convex 的代币经济模型来管理代币和社区治理,同时又采用了类似 Uniswap V3 的集中流动性做市商来提高资金效率。简单来说,它既能激励用户提供流动性,又能让交易者的滑点更低,把各方的利益都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Aerodrome 目前无疑是 Base 生态中的绝对龙头。它和 Base 以及 Coinbase 的关系非常铁,Coinbase Ventures 不仅投资了它,还在积极参与它的社区治理,亲自投票引导流动性,摆明了是想把它打造成 Base 链的“御用”交易所和流动性中心。随着 Base 生态活跃度的持续提升,加上未来 Coinbase 主应用可能会直接集成 Base 上的DEX,Aerodrome 作为首选,几乎预定了源源不断的机构流动性和用户。从数据上看,它的锁仓量(TVL)和协议收入在 Base 链上长期霸榜,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正向飞轮效应。可以预见,只要 Base 发展,Aerodrome 就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
融资情况: 2024 年 2 月,获得 Coinbase Ventures 领导的 Base 生态系统基金战略投资,具体投资金额未公开披露。
-
团队介绍: 由 Velodrome 团队推出,核心成员包括联合创始人 Alexander Cutler 和 Tao Watts。团队核心成员在去中心化金融领域拥有丰富经验。
Virtuals Protocol
-
市值: 8.4 亿美元
-
赛道: AI, Launchpad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Binance, Bybit, MEXC, Upbit
简要评价
Virtuals Protocol 是 Base 链上一个现象级的打新平台,它的玩法直击用户痛点。首先,所有新项目的募资市值都定得极低,让早期参与者能用“白菜价”拿到筹码,想象空间巨大。其次,它不像很多土狗盘那样上线就全流通,而是像机构轮一样线性解锁代币,并且把所有募资都丢进流动性池,防止了项目方直接砸盘跑路。如果项目没募成,钱会全退给用户,加上平台对项目有一定筛选,参与风险相对很低。
Virtuals 一上线就凭借创新机制成为 Base 生态打新赛道的绝对核心,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早期的暴富效应吸引了大量快钱,导致新项目普遍面临“上线即砸盘”的巨大抛压。官方为稳定生态推出的“绿锁机制”虽然抑制了抛售,但也拉长了盈利周期,直接导致社区怨声载道,许多投机者认为“长拿必亏”,对项目方操作颇为不满。
不过,如果抛开这些投机噪音,Virtuals 的基本面其实相当扎实。它最大的成绩,也是其核心价值所在,就是已经成功孵化出了多个知名的 AI Agent 项目,并且这些项目已经被集成到了 Base App 中。这在整个 AI+Crypto 赛道里都是一个非常亮眼的、实打实的成果。尽管团队一些将币价与特定行为挂钩的操作值得商榷,但总体来看,团队的方向是正确的。Virtuals 的未来价值,并不取决于短期投机者的情绪,而在于它孵化的这些“AI 硕果”最终能否成熟落地,产生真正的现金流。因此,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当前的币价波动和社区负面情绪,或许正是考验耐心的时刻。
-
融资情况
Pre-Seed: 1,200,000 美元,由 a16z Crypto Startup School (CSS) 支持。
Seed: 2,000,000 美元,由 a16z CSS、Delphi Ventures 和 PKO Investments 领投,Animoca Brands、GCR 等参投。
-
团队介绍: 团队由来自谷歌、Unity 和微软等公司的 AI 及游戏行业资深人士组成。
MORPHO
-
市值: 7亿美元
-
赛道: DeFi, Lending
-
是否原生: 多链
-
CEX上币情况: Bitget, Bybit, Coinbase, Gate, MEXC, OKX
简要评价
Morpho 最初的切入点非常巧妙,它没有直接和 Aave、Compound 这些借贷巨头硬碰硬,而是像一个“优化器”,嫁接在它们之上。通过点对点的匹配机制,它能给用户提供比巨头们更香的存贷利率,同时又利用这些成熟协议作为后备资金池,让用户能放心使用。站稳脚跟后,Morpho 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型,从一个应用产品升级成了一个最小化、去信任化的借贷“基础设施”。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在 Morpho 上像搭乐高一样,自由创建风险隔离的、定制化的独立借贷市场。
Morpho 的发展路径堪称教科书级别,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积累用户和声誉,拿到 a16z 的投资后迅速成长为头部借贷平台,然后果断转型做底层基建,打开了更高的天花板。它在 2024年6月上线 Base 链,可以说是强强联合,迅速成为了 Base 生态中举足轻重的 DeFi 协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在 Base 上推出了首个经过 Coinbase 官方认证的RWA金库,这个独特定位让它在 Base 生态中几乎没有直接竞争对手,也使其与 Coinbase 的关系更加紧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
融资情况: Morpho 自 2021 年以来共完成了多轮融资:
-
2021 年 10 月:种子轮融资 1,800 万美元,投资方包括 a16z、Variant Fund、Coinbase Ventures 等。
-
2022 年中:融资 1,800 万美元,由 a16z 和 Variant Fund 领投,参与方还包括 Nascent、Semantic Ventures、Cherry Ventures 等。
-
2024 年 8 月:融资 5,000 万美元,由 Ribbit Capital 领投,其他投资方包括 a16z crypto、Coinbase Ventures、Variant、Brevan Howard、Pantera、Blocktower 等。
-
团队介绍: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由 Paul Frambot (CEO), Merlin Egalite 和 Mathis Gontier Delaunay 于 2021 年共同创立。根据公开资料 (Seedtable, Dealroom),团队规模在 11 到 50 人之间。
Keeta
-
市值: 4.5亿美元
-
赛道: L1, RWA
-
是否原生: 多链
-
CEX上币情况: Kraken
简要评价
Keeta 是一条专门为RWA赛道打造的高性能公链。它的核心卖点有两个:一是极致的合规性,通过内置KYC/AML、数字身份认证等功能,深度迎合传统金融机构的需求;二是超高的性能,它宣称能达到千万级的TPS和亚秒级交易确认,旨在解决RWA代币化后大规模流转的效率瓶颈。它的团队也很有看点,CEO曾在风投机构任职,CTO则是老牌公链Nano的前核心开发者,经验丰富。
Keeta 这个项目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它最耀眼的光环来自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施密特不仅领投了它的种子轮,还亲自担任顾问为其站台,甚至在推特上一个简单的关注都能让其代币价格暴涨,市场影响力可见一斑。这种顶级大佬的背书让Keeta从一开始就赚足了眼球。
然而,挑战也同样巨大。首先,它宣称的千万级TPS目前还停留在纸面上,市场都在等着看它在真实主网上能否兑现承诺。其次,光环再亮也只能吸引投机者,Keeta最终需要真正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采用,让它们愿意把真金白银的RWA放到链上来,这需要漫长的时间去验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项目目前在信息透明度和社区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疑虑,亟待改善。可以说,Keeta的开局非常华丽,但能否将这份期待转化为真实的商业落地,是它接下来面临的最大考验。
-
融资情况: 种子轮 (2023 年 6 月): 17,000,000 美元,由前谷歌 CEO Eric Schmidt 旗下的风险投资公司 Steel Perlot 领投。
-
团队介绍: 创始人兼 CEO 为 Ty Schenk。团队成员包括 Roy Keene, Tanveer Wahid, 和 Ezra Ripps。 团队规模在 11 至 50 名员工之间。
Avantis
-
市值: 3.4亿美元
-
赛道: DEX, DeFi, RWA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Bitget, Bybit, Coinbase, Gate, MEXC, Upbit, Binance
简要评价
Avantis 是 Base 链上的去中心化衍生品(永续合约)交易所,用户可以在上面交易加密货币、外汇、黄金、原油等各类资产,最高杠杆可达500倍。它的核心玩法是“通用杠杆层”,通过“零费用合约”、“亏损返还”等机制来降低交易成本。对于流动性提供者(LP),它设计了一套独特的风险分层模型:你可以选择把钱放进风险和收益都更高的初级资金库(Junior Tranche),也可以选择风险和收益都相对稳健的高级资金库(Senior Tranche),给了不同风险偏好用户灵活的选择。
Avantis 自从主网上线以来,数据增长非常迅猛,累计交易量、用户数和协议手续费都相当亮眼,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 Base 生态最大的衍生品协议。它的成功离不开背后“全明星”级别的团队和资方。CEO曾是 Pantera Capital 的投资人,团队成员也多有麦肯锡、巴克莱等顶尖机构背景。融资方面更是豪华,连续获得了 Pantera 和硅谷传奇投资人 Peter Thiel 的 Founders Fund 领投,这在DeFi项目里是相当少见的顶级背书。
当然,项目也存在一些瓶颈,比如受限于Base链本身的速度,偶尔会有下单延迟或失败的问题,移动端体验也有待优化。不过团队对此有清晰的规划,正在开发 Avantis v2 和一条专属的EVM兼容链,旨在未来实现更高效、无Gas费的交易体验,并计划将交易品类扩展到股票、体育等领域,野心不小。
-
融资情况: Avantis 共完成了两轮融资,总额为 $1,200 万美元:
-
2024 年:种子轮融资 $400 万美元
-
2025 年 6 月:A 轮融资 $800 万美元,由 Pantera Capital 和 Founders Fund 领投
-
团队介绍: Avantis 的核心团队包括:
-
Harsehaj Singh: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
Brank:联合创始人
Kaito
-
市值: US$289,417,444.76
-
赛道: AI, InfoFi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Binance, Bitget, MEXC, OKX
简要评价
Kaito 正在进行一场宏大的实验,它试图用Web3的方式重塑内容和注意力的价值分配。它的核心逻辑是:解决当前Web2平台低效(信息茧房)和不公平(创作者和用户无法分享平台价值)的痛点。为此,它创造了一套由AI驱动的“注意力证明”(Proof-of-Attention)机制,将无形的“注意力”量化为可赚取的积分(Yaps)。整个生态围绕这个机制展开:内容创作者(Yappers)通过发布高质量、高互动的内容来赚取Yaps,而项目方则通过这个平台获得真实的市场关注度。最终,通过排行榜和Launchpad等产品,将创作者、用户和项目方深度绑定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Kaito无疑是当前InfoFi赛道的绝对龙头,它构建的产品矩阵已形成初步护城河。但它的模式存在一个悖论:在试图量化和奖励注意力的同时,它可能正在加速消耗和扼杀真正的注意力。
Kaito的激励机制设计得像一个高回报的赌场游戏,极具成瘾性,这导致大量创作者陷入了为了排名和奖励而高频、重复、同质化发帖的“内卷”之中,这不再是真实的价值分享,而更像是一场“表演注意力的游戏”。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创作者的疲劳和普通读者的厌倦。
从商业角度看,Kaito的盈利模式仍处于婴儿期,获客成本极高(已分发超1亿美元,远超其融资额),且严重依赖X等Web2平台的数据供给,存在断供风险。可以说,Kaito是一个肩负着伟大愿景,但商业模式尚未验证、核心机制又带有“自我毁灭”倾向的矛盾体。它正处于“可货币化注意力”叙事的顶峰,但也显现出明显的疲劳迹象。其真正的挑战在于,能否在耗尽市场的耐心之前,迭代出更健康的、能奖励深度价值而非表面功夫的机制。
-
融资情况: KAITO 在 2023 年 通过两轮融资累计筹集 US$ 1080万,主要投资方包含 Sequoia Capital、Dragonfly、Spartan Group 等。
-
团队介绍: 创始人 / 核心人员包括 Yu Hu(Founder/CEO),Sandra Leow(Research Partner),WenMoon(Head of Ecosystem and Special Projects),Tianqi Wang(BD),Jiwoo Jun(BD)等。人数在11-50人之间.
ZORA
-
市值: US$218,064,790.00
-
赛道: Launchpad, Social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Bitget, Bybit, Coinbase, Gate, MEXC
简要评价
Zora 已经进化成 Base 生态头部 Launchpad,其核心玩法是“发帖即发币”。通过与全新的 Base APP 深度集成,任何创作者都可以轻松地为自己或为任意一条贴文发行代币。它的代币机制设计成了一个三层金字塔结构:底层是海量的“贴文代币”,上一层是“创作者代币”,顶层则是母币 ZORA。贴文代币的交易对是创作者代币,而创作者代币的交易对是 ZORA,这样一来,下层代币的交易活跃就能层层传导,最终刺激顶层母币 ZORA 的需求。
Zora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抱上了一条大腿”——全面升级后的 Base APP。作为 Coinbase 亲手打造的超级应用,Base APP 承担了 Base 生态最直接的分发渠道,而深度嵌入其中的 Zora 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这种强大的渠道优势,让 Zora 上的代币创建数量暴增,甚至在叙事层面,有些KOL已经把它视为“Base网络的准官方代币”。
然而,Zora 的模式也存在明显的短板。首先是交易费用极其昂贵,每笔交易高达3%的“税”,买卖一次就是6%,这劝退了大量Meme币交易者,使得Base链上真正的Meme交易量主要还是集中在Virtuals和Clanker等平台。其次,尽管代币创建数量惊人,但绝大部分都是缺乏长期价值、随时可被替代的“廉价贴文币”,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凤毛麟角。因此,尽管Zora的用户规模不俗,但交易金额普遍不大。它的飞轮效应要想持续,未来必须涌现出一些真正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头部创作者和子代币来支撑其市值。
-
融资情况:
-
种子轮 (2020年): 2,000,000 美元
-
A 轮 (2021年): 8,000,000 美元
-
风险轮 (2022年): 50,000,000 美元,由 Haun Ventures 领投,Coinbase Ventures、Kindred Ventures 等参投。
-
团队介绍: ZORA 由三位 Coinbase 的早期员工 Jacob Horne, Slava Kim 和 Tyson Battistella 共同创立。根据公开的LinkedIn 数据,ZORA 的团队规模大约在 50 至 100 名员工之间。
SoSoValue
-
市值: US$181,601,545.00
-
赛道: DeFi, 数据分析
-
是否原生: 多链
-
CEX上币情况: Bybit, Gate, MEXC
简要评价
SoSoValue 是一个由AI驱动的加密货币投研平台,它的核心使命是拉平机构和散户之间的“信息差” 。平台利用AI技术处理海量的链上和链下数据,过滤掉市场噪音,然后通过多指标图表、链上追踪,甚至是定制化的Telegram机器人,把复杂的信息转化成普通人也能看懂的投资洞察 。它最出圈的功能是
首创的比特币现货ETF资金流仪表板,这个工具直观地展示了传统资金进出加密市场的动向,解决了当时加密原生和传统金融投资者共同的困惑 。
SoSoValue 的爆发力非常惊人,凭借其精准切入市场痛点的ETF仪表板,上线短短五个月就吸引了超过120万注册用户,展现了极强的PMF 。它的成功吸引了顶级资本的注意,获得了红杉中国(HongShan)领投的415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更难得的是,创始团队自己也投入了近1000万美元的自有资金,显示了对项目长期发展的巨大信心和承诺 。
除了产品本身,SoSoValue 还在积极构建生态,通过与SafePal等拥有千万级用户的平台合作来扩大影响力,并通过研究员大赛等活动来培养一个去中心化的投研社区 。可以说,SoSoValue 不仅仅想做一个数据工具,它的野心是成为加密投资研究领域的中心枢纽,让有价值的研究和项目都能被公平地“看到和听到” 。
-
融资情况:
-
种子轮: $4.15M (2024-06-23),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GSR、Alumni Ventures、CoinSummer Labs、OnePiece Labs。
-
$15.00M , 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Mirana Ventures、SafePal、SmallSpark。
-
团队介绍: 创始人为 Soso 和 Luffy。团队成员拥有在摩根大通、高盛等顶级金融机构以及字节跳动、腾讯等科技巨头的工作背景。
AWE Network
-
市值: US$131,036,360.64
-
赛道: AI, Launchpad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Binance, Bitget, MEXC
简要评价
AWE Network 的前身是 2019 年成立的 STP Network,最初专注于去中心化治理和RWA赛道。但随着AI技术的发展,团队将项目使命升级为构建“自主世界”——一个由AI智能体和人类共同驱动的、持久演化的数字生态。它的技术核心是“自主世界引擎(AWE)”,一个模块化的AI原生框架。面向用户的产品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社区门户World.Fun,用户可以在上面创建、体验和孵化各种AI小世界;另一个是数字身份系统 AWNS,通过.aw域名为用户提供跨越不同AI世界的通用身份。
-
融资情况: 私募轮 (2019-05-29) 融资 $7.00M,投资方包括 NGC Ventures、Alphabit Fund、BlockVC。
Venice.ai
-
市值: 9258 万美元
-
赛道: AI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Bybit, Coinbase, Gate, MEXC
简要评价
Venice AI 是一个部署在 Base 链上的去中心化人工智能平台,它的核心理念是隐私保护、无审查和社区驱动。技术上,它不依赖中心化服务器,而是通过分布式 GPU 网络来处理用户的请求,并且所有用户数据都只保存在本地,确保了数据主权完全归用户所有。平台集成了包括 Meta Llama 3 和 Stable Diffusion 在内的多种开源大模型,功能覆盖文本、图像、代码生成,还能解析PDF和做数据可视化。
Venice AI 的创始人是加密货币交易所 ShapeShift 的创始人 Erik Voorhees。它最大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其对隐私和抗审查的极致追求,这精准地切入了注重数据主权的AI用户和开发者的需求。自上线以来,平台的用户增长数据非常亮眼(已吸引40万注册用户,日活达5万)。当然,“无审查”也是一把双刃剑,这意味着平台需要应对随之而来的内容风险,同时其高阶功能的开发也面临一定的技术门槛挑战。
-
团队介绍: 创始人为 Erik Voorhees, 交易所 ShapeShift 的创始人兼前 CEO。
OpenxAI Network
-
市值: 8800 万美元
-
赛道: AI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No Main CEX Listing
简要评价
OpenxAI Network 是一个P2P人工智能网络,它的目标是让任何人都可以在链上轻松创建、拥有和商业化自己的AI应用,完全摆脱对中心化公司和中介的依赖。其核心创新在于将全球的GPU计算资源代币化(tGPU),变成一种可自由交易和使用的流动资产。这种模式极大地降低了AI开发的门槛和成本,据称比使用亚马逊AWS或谷歌云能节省高达80%的费用。
OpenxAI Network 的愿景宏大,它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中心化AI存在的弊病,如企业垄断、基础设施封闭和高昂成本等问题。试图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 AWS + Hugging Face + Stripe”的结合体,即同时提供去中心化的算力、开源AI模型库和支付能力。
但是如何将叙事与用户实际体验完美融合并推导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是OpenxAI接下来面临的挑战.
BIM
-
市值: 8500 万美元
-
赛道: DeFi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No Main CEX Listing
简要评价
BIM 是一个多链的DeFi协议,定位是“一站式”收益优化器。它把交易所、跨链桥、质押等多种功能都整合到了一个界面里,用户把钱存进它的金库(Vaults),协议就会自动帮你去各种流动性池里挖矿并复利,实现“躺赚”。这个项目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平庸且模糊”。收益聚合器,是DeFi领域里一个非常古老且竞争极其激烈的赛道,俗称“机枪池”。BIM 完全没有展示出任何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或创新点,听起来就像是无数个早已死掉的前辈们的翻版。在一个匿名团队就能圈钱跑路的DeFi世界里,这些信息的缺失是巨大的危险信号。
Definitive
-
市值: 7304 万美元
-
赛道: DeFi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Coinbase, Gate, Kraken, MEXC
简要评价
Definitive 是一个构建在 Base 链上的收益聚合协议。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一套复杂的自动化策略,帮用户在各种DeFi应用里进行挖矿、复投、调仓等操作,以追求最优收益。它还提供了一系列高级功能,比如限价单、止损单、跨链交易和无Gas交易等,试图将专业交易工具带入收益聚合领域。这个项目最大的亮点,可能也是唯一的亮点,就是其“前Coinbase工程师”的创始团队背景。这无疑给项目镀了一层金,在技术可靠性上提供了一定的背书。然而,抛开这层光环,Definitive 面临的现实非常骨感。收益聚合赛道早已是一片血海,同类产品多如牛毛,从老牌的Yearn Finance到各大公链上的本土协议,竞争极其惨烈。
对于大多数“挖提卖”的DeFi农民来说,他们真正关心的只有收益率,这些复杂功能是否是刚需,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最终,这类协议的生死只取决于一件事:它的策略能否持续跑赢市场和所有竞争对手。在变幻莫测的DeFi世界里,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长期完成的任务。因此,尽管团队背景不错,但项目的前景依然充满挑战,需要向市场证明它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更复杂”的普通机枪池。
-
融资情况: Seed (2023年11月8日): $4.10M,投资方包括 BlockTower Capital*, Coinbase Ventures, Nascent, Robot Ventures, CMT Digital, Geometry, Matrixport Ventures (*代表领投)。
-
团队介绍: 由前 Coinbase Prime 的工程师组成。
Sapien
-
市值: 7254 万美元
-
赛道: AI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Bitget, Coinbase, Kraken, MEXC
简要评价
Sapien 定位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铸造厂”,专门为AI模型生产和标注训练数据。它的模式是发动一个由全球110多个国家用户组成的社区“AI工人”,通过游戏化的任务广场,以众包的形式完成海量的文本清洗、图像标注等数据处理任务。平台设计了质量管控系统来确保数据精度,并为企业客户提供API接口,让他们可以方便地采购这些高质量的训练数据。
Sapien 切入的赛道无疑是正确的——AI对高质量数据的需求堪称一场永恒的淘金热。然而,扒开“去中心化”、“区块链”这些华丽的外衣,其商业模式的本质,说得好听点叫“人机回圈”(human-in-the-loop)。
项目面临的核心拷问是:用Web3的方式来组织人力密集型产业,故事很性感,但现实很骨感。Sapien需要向市场证明,它的去中心化模式需要在成本和效率上优于传统巨头,更要在质量和规模上更具吸引力,否则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
融资情况: Sapien 于 2024 年 4 月和 10 月分别披露了分别为 500 万美元和 1050 万美元的两轮种子轮融资,其中 10 月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Primitive Ventures、Animoca Brands、Yield Guild Games 等知名机构。
-
团队介绍: CEO Rowan stone,曾是 Base 的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 Trevor Koverko 是早期证券数字化项目 Polymath 项目创始人。
Towns Protocol
-
市值: 6548 万美元
-
赛道: Social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Binance, Bitget, Coinbase, Gate, MEXC
简要评价
Towns Protocol 是一个开源的去中心化实时消息协议,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 Web3 版的 Discord。它以应用链的形式构建在 Base 之上,允许用户创建自己真正拥有的、可编程的群聊空间(Spaces)。这些空间支持链上会员制、端到端加密,并且由于它是一条专为社交打造的链,理论上可以支持大规模用户进行实时通信。它的登录方式也很友好,支持谷歌、推特账号,降低了非加密用户的进入门槛。
Towns Protocol 的背景堪称“天胡开局”。创始人是知名社交应用 Houseparty 的联合创始人,经验丰富;投资方更是星光熠熠,顶级风投 a16z 连续两轮领投,Coinbase Ventures 也参与其中,在熊市中能拿到这种级别的融资,足以证明其在资本市场的受认可度。
然而,Web3 社交赛道是一个著名的“协议坟场”,无数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项目都在这里折戟沉沙。Towns Protocol 面临的挑战与它的前辈们并无不同:如何解决用户迁移这个终极难题? 它的产品形态酷似 Discord,这意味着它要直接从业界巨头口中抢用户。尽管技术上做到了去中心化和用户所有权,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放弃一个已经拥有庞大关系网络和流畅体验的成熟产品,迁移到一个新平台的动力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至今没有一个Web3社交项目能给出完美的答案。Towns 拥有顶级的团队和资本,但它要挑战的是根深蒂固的用户习惯,这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的战斗。
-
融资情况: Towns Protocol 的核心团队曾开发过社交视频应用 Houseparty,该应用被 Epic Games 收购。项目获得了 a16z crypto、Coinbase Ventures 和 Benchmark 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
-
团队介绍: Towns 项目由 Here Not There Labs 公司开发,该公司由 Brian Meek (CEO) 和 Ben Rubin (联合创始人) 领导。Ben Rubin 此前是 Houseparty 和 Meerkat 这两个知名社交应用的联合创始人。团队位于美国,拥有丰富的社交应用和区块链技术背景。
B3 (Base)
-
市值: 6098 万美元
-
赛道: 游戏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Bybit, Coinbase, Gate, MEXC
简要评价
B3 是一个专为游戏打造的 Base 生态 Layer 3 网络。它的核心理念是“开放游戏”(Open Gaming),旨在解决当前 Web3 游戏各自为战、互不相通的“孤岛”问题。其技术架构通过 GameChains 让每个游戏可以独立运行,同时又通过“链抽象”(Chain Abstraction)技术实现底层资产和用户的互操作性,让玩家无需手动切换网络或跨链,就能在不同游戏间无缝体验。
B3 最大的看点在于其强大的背景和资源整合能力。作为“Coinbase系”的创业团队,它背靠 Base 生态的流量和合规优势,加上2100万美元的融资,开局资源非常雄厚。从早期数据来看(超80款游戏接入,数百万活跃钱包),其运营和生态构建能力也确实不错。
然而,B3 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它既不想做纯粹的技术基建,也不想深度绑定某一个爆款游戏IP,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理论上想象空间更大,但风险在于可能陷入“两头不靠”的尴尬境地。它面临的真正难题并非技术,而是利益分配:如何说服那些已经拥有自己代币和经济模型的游戏项目,真正融入B3的生态,甚至接受$B3作为通用代币?这需要极强的商业谈判和生态运营能力。可以说,B3 的基础设施已经搭好,但最终能否成功,还是要看上面能开出多少真正好玩、能留住用户的花(游戏)。
-
融资情况: 种子轮 (2024年7月22日): $21.00M,投资方包括 Pantera Capital*, Hashed, Collab+Currency, Sfermion, Mirana Ventures, Bitscale Capital, Makers Fund, Mantle Network, Geoff Renaud (*代表领投)。
Impossible Cloud Network
-
市值: 3975 万美元
-
赛道: Depin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Bitget, Bybit
简要评价
Impossible Cloud Network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云基础设施(DePIN)平台,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 Web3 版的 AWS 或阿里云。它的模式是让全球的硬件提供者(ScalerNodes)将闲置的存储、计算和网络资源贡献出来,形成一个资源池;同时设立监控节点(HyperNodes)来保证服务质量。企业和个人用户可以租用这些云服务,而整个网络的运转、治理和激励则通过其原生代币 ICNT 来实现。
“去中心化AWS”是一个极其宏大且动听的故事,也是DePIN赛道里最难啃的骨头,无数项目都在这条路上折戟沉沙。Impossible Cloud Network 所描绘的蓝图,几乎是每个同类项目都会讲的标准模板,毫无新意。
DePIN 项目最经典的“死亡螺旋”——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在这里尤为突出:在没有大量付费企业客户之前,你如何吸引到足够多、足够稳定、足够专业的硬件供应商?反之,在没有形成稳定可靠的资源网络之前,你又如何说服企业客户放弃成熟的AWS,把身家性命攸关的业务部署在你这个前途未卜的网络上?
-
融资情况: 最近一轮融资为 US$ 33.9 million,由 NGP Capital 领投。融资完成之后,其估值(post-money valuation)约为 US$ 470 million。
-
团队介绍: 总部在瑞士楚格; 创始人 / CEO 是 Dr. Kai Wawrzinek。
CLANKER
-
市值: 3733 万美元
-
赛道: AI, Launchpad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Bitget, Coinbase, Gate, MEXC
简要评价
CLANKER 是一个部署在 Base 链上的自主代理,核心功能就是帮普通用户“一键发币”。用户不需要懂任何代码,只需在社交平台Farcaster上并提供代币名称等基本信息,它就能自动完成代币创建、建立流动性池等一系列复杂操作。近期升级的 V4 版本更是集成了 Uniswap V4 的新特性,并增加了动态手续费、防狙击拍卖等高级定制功能,给了代币创建者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收益可能。
CLANKER 凭借其极致的易用性,精准切入了 meme 币发行这个需求极其旺盛的赛道,可以说是一个“小而美”的成功典范。从其远超多数同类平台的亮眼营收和利润数据来看,市场对其产品的认可度非常高,证明了它在 Base 链 meme 发行领域的基础设施地位。
不过,CLANKER 的成功也与 meme 币这个市场的狂热与高风险属性深度绑定。作为一个工具,它极大地降低了创造“空气币”的门槛,虽然方便了创作者,但也意味着其生态中充斥着大量生命周期极短、投机性极强的项目。因此,协议的长期声誉和发展,将考验团队能否在保持“人人可发币”的开放性的同时,引导和孵化出更高质量、更有生命力的 meme 项目,从而在狂野的 meme 世界中建立起更深的护城河。
-
团队介绍: 核心人物有 Jack Dishman(联合创始人)和 proxystudio.eth等。团队在技术 /社交 /AI agent 方向有比较强的工程背景。
MAMO
-
市值: 3208 万美元
-
赛道: AI, DeFi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Coinbase, MEXC
简要介绍
MAMO 是一个基于 Base 链的 AI 个人财务管理平台,你可以把它简单理解成 Base App的“余额宝”或“零钱通”。它的核心功能是“自动复利挖矿”,用户只需将资产(特别是稳定币)存入,Mamo Bot 就会自动帮你把资金投到优质的DeFi策略池里赚取收益,实现真正的链上“睡后收入”,年化收益率据称可达7%。
MAMO 的发展历程堪称一匹“黑马”。它在 Virtual 打新最火热的时期上线,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在很多人眼里,它只是又一个面目模糊的DeFi理财机器人。然而,当其他热门项目都在追逐短期热点时,MAMO 成功被集成到了 Base App 中。
这次集成是其命运的转折点,使其从一个普通DApp一跃成为Base生态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直接触达海量Coinbase用户。
-
团队介绍:核心成员:chrizy.eth
CreatorBid
-
市值: 2844 万美元
-
赛道: AI, Launchpad, 创作者经济
-
是否原生: 原生
-
CEX上币情况: Gate, MEXC
简要介绍
Creator Bid 是一个专注于AI创作者经济和 Launchpad 的平台。近期它迎来了重要的 2.0 版本升级,通过与 InfoFi 龙头项目 Kaito 携手合作,引入了包括“质押打新”在内的一系列新机制,旨在提升用户参与度和扩展其在创作者经济领域的玩法。
Creator Bid 最近的动作显示出强劲的复苏势头。通过与 Kaito 的战略合作,并借鉴 Virtual 等成功项目的经验,推出“质押打新”这类市场验证有效的玩法,可以说是一次非常聪明的“版本迭代”。如果团队能够持续迭代功能,并利用好与Kaito合作带来的协同效应,Creator Bid 在创作者经济这个赛道上仍有不错的持续增长潜力。
-
融资情况:在 2025 年 1 月 23 日,通过在 Base 上的公开销售(public token sale)筹集了 US$2.5 million。 2024年4月26日的投资规模未公布,投资者阵容中包含 Mechanism Capital、Moonrock、Zee Prime Capital 等。
Upside
-
赛道: Social, 创作者经济, 预测市场
-
是否原生: 原生
简要介绍
Upside 是一个基于 Base 链的社交预测市场(Social Prediction Market) 平台。用户可以上传他们认为有可能“走红/爆火”的社交内容链接(比如 Twitter/X、文章、视频等),然后创建市场;其他用户可以购买“上票(Upside tickets)”预测该内容是否会广泛传播。参与者可以通过持票等待价值上涨,或中途卖票获利。平台机制包含独特内容市场、收益分配(内容上传者、投票者、创作者等)与透明链上记录。
-
融资情况: Upside 在 2024 年 12 月 完成了一个 pre-seed 融资轮,融资金额为 US$ 1.2 million,估值约 US$ 10 million。投资人方面支持者中包括 Jason Choi、Arthur Hayes,以及其他大约 25 位天使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