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代币化资产难以真正替代现实世界资产

多年来,关于现实世界资产(RWA)应用滞后的标准解释一直归结于监管问题。这是一个看似合理的说法,尤其是在一个习惯以合规性为界限的行业中。然而,这一解释正逐渐失去说服力。目前,美国、欧洲和亚洲的监管机构已经为代币化开辟了受控路径,例如香港政策声明2.0对代币化金融资产的支持,欧盟的DLT试点制度以及美国《天才法案》的规则制定。尽管如此,风险加权资产(RWA)的发展依然缓慢。
问题的核心并非仅仅是合规性,而是更深层次的技术瓶颈:如何跨时间、跨司法管辖区和跨系统地协调链上状态与链下现实。如今,将债券或建筑物代币化已不再困难,但如何让这些数字债权具备可执行的权利、明确的期限以及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仍然是亟待解决的关键。
时间为何比代币更重要
从时间这样基础的概念说起。在传统金融中,时间戳定义了结算窗口、付款期限和留置权的执行。而在代币化市场中,缺乏可信且共享的时间基础设施成为一种结构性风险。
Pharos 联合创始人 Wish Wu 表示:“如果没有可靠的时间戳,对交易顺序或截止日期的分歧可能会扰乱运营,甚至使各方面临监管风险。” 为了让 RWA 发挥作用,每个参与者都需要确信事件的发生顺序已被准确记录。然而,这种同步层尚未大规模实现。
超越桥梁:同步事件,而不仅仅是代币
行业目前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代币桥接上,即在区块链之间转移数字资产。然而,对于 RWA 来说,需求远不止于此。它需要的是跨系统的事件同步。
Analog 首席密码学家 Peter Namisiko 解释道,同步意味着“为具有法律意义的重大事件维护一份单一、不可篡改的‘黄金记录’”,无论是房产契约、发票付款还是资产净值更新。链下确认的付款应该触发链上抵押品的释放,并且不仅限于一条链,而是在所有相关链上。
这比简单的桥接问题复杂得多,现有的基础设施几乎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RWA 市场将面临碎片化的风险:同一资产可能拥有多个版本的“真相”。
法律执行力和链下纪律
即使技术上的同步得以实现,法律上的可执行性也常常成为短板。Blocksquare 首席执行官丹尼斯·彼得罗夫契奇(Denis Petrovcic)指出,许多团队在法律层面尚未完成之前便急于出售代币:“在抵押贷款最终确定并注册之前,投资者保护措施在法律上并不存在。代币交易仅基于承诺,而非权利。”
因此,遵循正确的先后顺序——先签订合同和公证,最后进行代币销售——是将数字债权转化为可执行资产的关键所在。这里的同步不仅意味着数据反馈,还意味着尊重物权法、留置权登记和争议处理程序的节奏。
隐私是缺失的要素
同步难题的最后一块拼图是保密性。公共区块链建立在透明度的基础上,但在受监管的市场中,完全透明往往成为一种障碍。COTI 首席执行官 Shafah Bar Geffen 认为:“链上隐私的缺失对机构来说是致命的。” 如果没有选择性披露,企业将陷入两难境地:如果一切都是匿名的,则无法满足反洗钱规则;如果一切都是公开可见的,则无法满足数据隐私规则。
为此,COTI 正在尝试使用诸如“乱码电路”(Garbled Circuits)之类的轻量级加密工具,以实现可验证且合规的选择性隐私。同步不仅仅关乎时间和逻辑,还关乎谁在何时看到什么。
通往真实的 RWA 市场之路
在传统金融领域,同步账本早已存在。SWIFT、中央证券托管机构和清算机构负责协调所有权、抵押品和结算等复杂的交接过程。然而,DeFi 目前尚无类似的解决方案。
在建立这些机制之前,代币化仍将只是表面功夫。可编程资产的前景并非受限于监管,而是依赖于协调。
讽刺的是,监管现在或许是相对容易解决的部分。相比之下,可证明时间的同步、跨链事件逻辑、可执行的法律状态以及选择性披露才是真正的难点。这些问题一旦得到解决,风险授权(RWA)才能从代币化走向真正可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