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基金会成立dAI团队,推动AI与区块链融合的未来
以太坊基金会近日宣布成立了全新的dAI团队,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这一举措被许多人视为以太坊在技术革新和应用场景拓展上的重要一步。
长期以来,AI Agent被认为是能够推动Crypto叙事发展的关键“救赎”。以太坊要巩固其作为全球公链去中心化和安全结算层的地位,面临的技术负债已不容忽视。而AI Agent可能正是刷新旧技术、开辟新场景的最佳选择。
那么,这支备受期待的dAI团队究竟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呢?
1. 构建“AI Economy on Ethereum”,打造链上自主支付协调机制
dAI团队计划推动AI Agents在以太坊链上实现自主支付和协调,彻底去除中间商的角色。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一系列AI基础设施组件的成熟:
- AI Memory(上下文记忆方案)
- AI Oracle(实时动态价格喂送方案)
- AI Processor 或 Multi-Agents(自主协调管理调度平台)
- AI Agent 自主DAO治理方案
按照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一贯“指哪打哪”的风格,这次的新方向是否能够带动一波以太坊生态中的AI组件创新潮?值得拭目以待。
2. 提出“Decentralized AI Stack”愿景:开放、可验证、抗审查
尽管口号响亮,但现阶段的现实情况却令人不得不冷静思考。“开放性”和“抗审查”目前几乎难以实现,原因在于核心算力和模型仍掌握在OpenAI、Anthropic、Google等巨头手中。
在去中心化算力、算法以及联邦学习等平台实现规模化应用之前,Web3 AI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制于一个API钩子,缺乏真正的主动权。
不过,“可验证性”是目前唯一可信的方向。AI Agent场景中可以大规模应用ZK-Proof(零知识证明)和TEE(可信执行环境)等技术,这无疑为ZK赛道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此外,公告中提到的ERC-8004标准旨在解决AI Agent的身份验证问题。虽然这一标准可能并非真正的创新起点,但以太坊的技术萌芽往往从标准制定开始。
至于d/acc的理念虽令人感动,但并不足以支撑以太坊真正成为AI的“neutral base layer”。这不仅需要技术标准的支持,更需要杀手级应用和开发者生态的快速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