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AI公司如何颠覆传统企业软件市场:a16z深度解析

5 小时前 15 区块链

作者:a16z合伙人Olivia Moore;编译:深思圈

近年来,消费级AI产品的崛起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产品在短短两年内从零用户增长到数百万用户,年收入突破1亿美元的案例屡见不鲜。表面上看,这种增长得益于更快的分发速度和更高的用户平均收入,但更深层的原因却往往被忽视:AI彻底改变了消费级软件的收入留存模式。

a16z合伙人Olivia Moore在《The Great Expansion: A New Era of Consumer Software》一文中将这一现象称为“大扩张”(Great Expansion)。经过深入分析,我发现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调整,更是消费级软件行业游戏规则的根本性变革。我们正见证一个历史性转折点:消费级软件公司不再需要与用户流失作斗争,而是可以依靠用户价值的持续扩张实现增长。消费级市场与企业市场的界限逐渐模糊。

这种变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传统消费级软件公司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源替换流失的用户,仅仅是为了维持现状。然而,那些抓住AI机会的公司发现,其用户不仅不会流失价值,反而会随着时间推移贡献更多收入。这种从“漏水的桶”到“不断膨胀的气球”的转变,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增长模式。

我个人认为,这是出海公司的巨大机会所在。通过PLG(产品主导增长)策略,消费级产品可以直接实现增长和营收,完美避开华人团队在海外SLG(销售主导增长)方面的短板。虽然是面向企业市场,但整个增长模式类似于C端产品。我的Vibe coding项目上线一个月以来,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数据反馈。

传统模式的根本缺陷

让我们回顾一下AI之前的消费级软件盈利模式。Moore在她的分析中提到两种主要模式:广告驱动模式和单层订阅模式。前者如Instagram、TikTok,直接与使用量挂钩;后者如Duolingo、Calm,则让用户每月或每年支付固定费用。

在这两种模式下,revenue retention(收入留存率)几乎总是低于100%。对于消费级订阅产品来说,第一年结束时保持30-40%的用户和收入留存率已被视为“最佳实践”。这种数字令人绝望。

这种模式存在根本性的结构缺陷。公司必须不断替换流失的收入才能维持增长,甚至扩张。就像一个漏水的桶,你不仅要不断加水维持水位,还要加得比漏出去的更多才能让水位上升。这就是传统消费级软件公司面临的困境:它们被困在一个永无止境的获客-流失-再获客循环中。

这种模式的问题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它还影响了公司的整体战略和资源分配。大部分精力都被用来获取新用户以弥补流失,而不是深化与现有用户的关系或提高产品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消费级应用会疯狂推送通知、采用各种手段提高用户粘性,因为一旦用户停止使用,收入就会立即消失。

AI时代的游戏规则改写

AI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游戏。Moore将这种变化称为“大扩张”(Great Expansion),这个名字非常贴切。最快的消费级AI公司如今看到的收入留存率超过了100%,这在传统消费级软件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这种现象的发生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消费者的支出随着基于使用量的收入取代固定的“访问”费用而增加;第二,消费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工具带入工作场所,在那里这些工具可以被报销并获得更大预算的支持。

我观察到的一个关键变化是用户行为模式的根本转变。在传统软件中,用户要么使用产品,要么不使用;要么订阅,要么取消订阅。但在AI产品中,用户的参与度和价值贡献是渐进式增长的。他们开始时可能只是偶尔使用基础功能,但随着他们发现AI的价值,他们会越来越依赖这些工具,需求也会不断扩大。

这种差异的轨迹是戏剧性的。在50%的收入留存率下,公司每年必须替换一半的用户群才能保持不变。而在超过100%的情况下,每个用户群都在扩张,增长叠加在增长之上。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改善,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增长引擎。

精巧的定价架构设计

最成功的消费级AI公司通过混合模式构建了他们的定价策略。不再依赖单一的订阅费用,而是结合多个订阅层级和基于使用量的组件。如果用户耗尽了包含的credits(积分),他们可以购买更多或升级到更高的计划。

这种策略借鉴了游戏行业的启示。游戏公司长期以来从高消费的“鲸鱼用户”那里获得大部分收入。聪明的公司围绕生成数量、任务数量、速度和优先级等变量构建层级,同时提供积分和升级选项。

例如,Google AI提供每月20美元的Pro订阅和每月249美元的Ultra订阅,并对超出数量的Veo3积分收取额外费用。据我了解,很多用户在额外Veo积分上的花费可能与基础订阅一样多。

消费级AI公司如何颠覆传统企业软件市场

Krea的模式也很有趣,他们提供每月10-60美元的计划,并允许用户购买5-40美元的额外积分包(有效期90天)。这种模式既为轻度用户提供了合理的入门价格,又为重度用户提供了扩展空间。

消费级AI公司如何颠覆传统企业软件市场

Grok的定价更是将这种策略推向极致:SuperGrok计划每月30美元,SuperGrok Heavy计划每月300美元,解锁新模型、扩展访问和新功能测试。

消费级AI公司如何颠覆传统企业软件市场

从消费级到企业级的黄金桥梁

另一个重要趋势是消费者将AI工具带入工作场所的速度前所未有。过去,从消费级到企业级的转变通常需要数年时间,但AI工具的实用性如此明显,以至于用户自发地将它们引入工作环境。

从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到对价格不敏感的企业买家的转变创造了巨大的扩张机会。但这需要基本的共享和协作功能,如团队文件夹、共享库、协作画布、身份验证和安全性。

ChatGPT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它不被广泛认为是团队产品,但其定价突出了差异:个人订阅每月20美元,而企业计划范围从每用户25美元到60美元。

消费级AI公司如何颠覆传统企业软件市场

Gamma的Plus计划每月8美元,用于去除水印,并为添加到工作空间的每个协作者收费。

消费级AI公司如何颠覆传统企业软件市场

从第一天就投资企业级能力

Moore建议,消费级公司现在应该考虑在成立后的一到两年内雇佣销售主管。虽然这与传统的消费级产品策略背道而驰,但却是明智之举。

个人采用只能让产品走到一定程度;确保广泛的组织使用需要导航企业采购并完成高价值合同。这需要专业的销售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依赖产品的自然传播。

消费级AI公司如何颠覆传统企业软件市场

未来的机会和挑战

虽然我对Moore描述的“大扩张”现象感到兴奋,但我也看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挑战和机会。

挑战方面,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那些能够建立强大差异化和网络效应的公司将在长期竞争中胜出。

机会方面,垂直化的AI工具有很大潜力,针对特定行业或用例的深度优化可能比通用工具更有价值。

最终,我相信Moore描述的“大扩张”只是AI革命的开始。我们正在重新定义软件的本质——从工具变成智能伙伴,从功能变成结果。

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分享你的观点!

觉得内容不错的朋友能够帮忙右下角点个赞,分享一下。您的每次分享,都是在激励我不断产出更好的内容。

币币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交易平台最新公告查看更多>
成交额排行榜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成交额
1 币安网币安网 ¥6,171.73亿
2 欧易OKX欧易OKX ¥2,161.34亿
3 HTXHTX ¥410.72亿
4 CoinbaseCoinbase ¥102.79亿
5 大门大门 ¥1,653.94亿
6 BitgetBitget ¥1,629.17亿
7 BybitBybit ¥1,955.24亿
8 双子星(Gemini)双子星(Gemini) ¥5.08亿
9 UpbitUpbit ¥133.80亿
10 Crypto.comCrypto.com ¥226.0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