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市场与传统资本市场的双向奔赴

7 小时前 13 技术

全球加密市场正经历从 “野蛮生长” 到 “合规化、主流化” 的转型巨变,传统“去中心化基金会” 模式在现实商业中显露出的局限性难题再也难以被忽略和掩盖。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与加密生态的 “双向奔赴” 成为破局关键,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则作为结算媒介,进一步打通加密市场与传统金融的价值链接。

加密行业的合规化转向

早期的加密项目以 “去中心化协作” 为核心标签,大多依赖于 “基金会模式”。但随着行业规模扩大,这一模式的矛盾逐渐凸显:基金会的非盈利属性与创业团队的盈利需求存在天然冲突,去中心化组织(DAO)的决策效率难以匹配商业市场的快节奏,而全球监管趋严更让 “合规性” 成为不可回避的命题。

这种背景下,上市公司与加密资产的联动(“币股联动”) 成为新的探索方向。一方面,传统上市公司渴望通过加密资产配置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另一方面,加密项目希望借助上市公司的合规身份、资本渠道实现规模化发展二者的融合,并非偶然的商业尝试,而是行业从 “野蛮生长” 向 “合规化、主流化” 演进的必然结果。

这一 “双向奔赴” 趋势已在多地落地,形成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双向奔赴:传统资本与加密生态的融合实践

(一)传统上市公司:主动拥抱加密资产,开辟增长新空间

全球范围内,“上市公司配置加密货币” 已从个别案例发展为规模化范式。2025年7月数据显示,全球至少116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持有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仅一个月后,这一数字增至142家,半年内新增近100家。背后的核心逻辑的是:比特币等加密资产过去十几年的投资回报率跑赢99.99%的传统资产,成为对抗通胀、优化资产配置的重要选项。

1. 微策略:“比特币信仰” 驱动的正向循环

美国上市公司微策略(Strategy)是这一趋势的标杆。其创始人以 “坚定的比特币支持者” 著称,目前公司持有约62万~ 63万枚比特币,是全球持有比特币数量最多的上市公司。其商业模式的核心是 “低成本融资—增持比特币—资产增值—再融资” 的正向循环:

  • 通过发行低息债券、可转让股权等工具,获取低成本资金;

  • 大规模买入比特币,拉动市场需求与价格上涨;

  • 比特币增值后,通过增发股票、质押融资等方式获得更多资金,进一步增持。

尽管市场担忧这一模式存在 “泡沫风险”,但从财务数据看,策略发行的低息融资工具期限长、成本低,足以支撑公司数十年稳定运营,其商业模式的安全性在当前阶段具备可持续性。

2. 博雅互动:港股公司的Web3转型样本

与策略不同,港股上市公司博雅互动的转型更具 “传统业务 + Web3” 的融合特征。作为原本专注出海游戏的企业,博雅互动2023年宣布战略转型 Web3,目标是成为 “领先的Web3项目公司”:

  • 资金来源上,不只依赖外部融资,而是用游戏业务产生的现金流配置比特币;2025年还增发5亿港元,进一步扩大加密资产储备;

  • 业务布局上,除比特币储备外,还投资行业数据平台RootData、参与加密基金,同时将Web3技术、GameFi玩法融入核心游戏业务。

转型效果显著:2023年前,博雅互动市值仅约4亿港元,股票交易量惨淡;转型后,交易量增长50-100倍,市值提升约13倍。对比早年买币后又出售的公司,博雅互动的案例证明,“传统业务与Web3的深度融合” 比单纯配置加密资产更具长期价值。

除企业外,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加速入场。纳斯达克已向美国SEC申请允许 “代币化股票” 在其交易所交易,同时投资加密货币交易所,标志着传统资本市场对加密领域的认可从 “被动接受” 转向 “主动布局”。

(二)加密生态:借道资本市场,实现合规化破局

过去一个季度,另一大趋势逐渐清晰:加密项目通过 “借壳上市” 等传统资本路径,摆脱 “基金会模式” 的局限,实现合规化、规模化发展。核心逻辑是:收购一家市值较小、主营业务弱化的上市公司,将加密资产(代币、技术 IP 等)作为增资款注入,使其成为上市公司核心资产;同时剥离原有非主营业务,最终形成 “加密项目 + 上市公司身份” 的双重属性,既解决合规问题,又提升资产流动性。

1. Tron:借壳上市的 “加密标杆”

Tron是较早探索这一模式的代表。通过境外资金或投资方收购上市公司后,注入加密资产,不仅推动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上涨,还让原本处于 “灰色地带” 的代币获得 “上市公司资产背书”,形成实质性利好。行业内曾调侃:“2023 年2月前,加密交易员被视为‘边缘玩家’;比特币 ETF 获批后,大家突然变成‘尊贵的纳斯达克交易员’。” 这种 “身份转变”,正是加密项目渴望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的目标 —— 从 “小众” 走向 “主流”,从 “高风险” 走向 “合规化”。

2. Sui项目:私募与上市联动的新尝试

Sui是一家由Meta(原Facebook)原Libra团队核心成员创立的Web3项目,主打游戏与支付赛道。前段时间,团队通过私募募集4.5亿美元,按约0.35美元 / 枚的价格大量回购自身代币,并推动一家上市公司增持该代币;过去两周,这家上市公司不仅更名以凸显Web3属性,还持续增资扩股购入更多代币,复制了 “资产注入 + 市值提升” 的路径。这种 “私募资金 + 上市公司增持” 的组合模式,降低了单一主体的风险,也为加密项目提供了更灵活的资本化选项。

3. 树图区块链:国内项目的港股合规探索

树图区块链(Comflux)是国内较具代表性的Web3项目,依托 “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姚班,获地方政府支持。近期,树图计划与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开展独家合作:将自身代币注入上市公司,使其成为树图在港股的运营主体;同时核心股东承诺 “未来一年不减持代币”,以增强投资人信心。这一尝试为国内Web3项目提供了新思路 —— 在合规框架内,通过与传统上市公司合作,对接全球资本市场资源。

RWA:连接现实与虚拟的第三条路径

除 “股币联动” 外,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是另一大连接传统商业与Web3的关键方向。但行业对RWA的理解存在明显割裂,实际上,当前RWA可分为三类,适用场景与合规逻辑差异显著,需区别看待。

  • 传统金融产品代币化:最有质感的普惠路径

核心是将股票、基金、债券等传统金融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 “封装” 成代币,在链上或合规交易所实现7×24小时交易。例如,将特斯拉、苹果的股票,或OpenAI的非上市股权代币化,让受资本管制、开户不便的用户,通过链上操作持有全球优质资产。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既拓展了传统金融产品的受众与销售渠道,又未改变资产本质,合规成本相对较低。目前香港已有合规交易所尝试将货币基金代币化,吸引链上用户与机构参与,验证了其商业可行性。

  • 新能源 RWA(香港模式):偏向探索或 PR 属性的资本玩法

这类模式以境内外稳定收益资产(如充电桩、光伏电站)为底层,将其收益权打包成理财产品(债券或基金),在境外发行给合格投资人。由于境内外存在利息差,过去一年多,蚂蚁、朗新、协信新能源等上市公司成为主要参与者。

但需客观看待其价值:这类模式更适合 “有市场营销预算、需资本市场话题” 的企业。对非上市公司而言,若想通过这种方式解决融资问题,可能面临合规成本高、流程复杂等问题,性价比并不高,更多是 “借 RWA 概念提升品牌关注度” 的PR行为。

  • 非金融 RWA:中小企业的 “轻量切入” 选择

这类RWA偏向 “商品预售” 或 “会员权益代币化”,核心是从 “客户 / 消费者” 端获取资金,而非依赖股东或机构投资。例如,将产品预售权、会员积分转化为代币,既能提升品牌曝光、激活潜在用户,又能为业务发展注入现金流。

尤为看好这一模式:一方面,它不触碰金融红线,合规风险低;另一方面,它直接连接 “业务需求” 与 “用户价值”,无需复杂的资本运作,对中小企业而言是切入Web3最安全、最务实的路径。

未来趋势:企业币股双轮驱动

随着 “双向奔赴” 与RWA的发展,未来公司的组织形态与价值分配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 ——“币股双轮驱动” 将成为主流选择,但它与 “发币融资、炒作暴富” 的传统认知完全不同。

  • 传统股权解决 “融资” 与 “长期权益共享” 问题,面向股东与投资人,核心功能是为公司发展注入资本,让投资人分享长期价值增长,是企业的 “资本基石”。

  • 代币(Token)解决 “生态协作” 与 “用户价值共享” 问题,面向消费者、产业上下游伙伴,形式可包括数字藏品、积分代币化(如AMT)等,核心定位是 “福利、空投、价值共享工具”,而非融资载体。

香港HashKey集团的案例极具代表性:其发行的生态积分(HSK)不具备融资属性,仅用于与合作伙伴的市场联动、员工奖励;更关键的是,集团每年拿出20%的盈利回购HSK,让积分持有者(用户、员工、合作伙伴)间接享受生态增值,类似 “虚拟股东” 或 “股权激励池” 的效果。

简言之,股权解决 “钱从哪来”,代币解决 “价值分给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未来公司的价值体系,既保留传统资本的稳定性,又具备Web3生态的灵活性。

币币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交易平台最新公告查看更多>
成交额排行榜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成交额
1 币安网币安网 ¥8,036.67亿
2 欧易OKX欧易OKX ¥2,972.86亿
3 HTXHTX ¥539.20亿
4 CoinbaseCoinbase ¥171.20亿
5 大门大门 ¥2,330.98亿
6 BitgetBitget ¥2,457.00亿
7 BybitBybit ¥2,620.58亿
8 双子星(Gemini)双子星(Gemini) ¥12.66亿
9 UpbitUpbit ¥142.18亿
10 Crypto.comCrypto.com ¥462.3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