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支持者猛烈抨击 Stripe、Circle 等企业构建专属 L1 区块链
随着区块链技术逐渐被主流接纳,一波由企业主导的区块链网络正在兴起。这波浪潮带来了更快的稳定币支付和更便捷的实际应用场景,但这些进展却与加密社区的核心理念产生了冲突。
支付巨头 Stripe 在加密投资公司 Paradigm 的支持下,推出了一条名为 Tempo 的全新 Layer 1(L1)区块链,专注于全球支付。Stripe 和 Paradigm 并未选择在以太坊等现有网络上构建第 2 层(L2)解决方案,而是决定从零开始建立自己的区块链。
与此同时,稳定币发行商 Circle 也在推进其自身的 L1 区块链计划,而谷歌则正在开发一条主要面向企业用途而非零售用户的链。然而,这些举措尽管有大公司的背书,却引发了加密社区中一部分人的强烈批评,他们认为这些企业区块链偏离了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所倡导的开放与去中心化的愿景。
企业 L1 的争议焦点:开放性 vs. 控制权
Stripe 和 Paradigm 的 Tempo 被视为这场企业级 L1 浪潮中的领头羊,因为其团队试图将其定位为一个更加开放、以公众为中心的网络。相比之下,Circle 的 Arc 和谷歌的企业链更专注于特定产品的应用需求。
Tempo 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致力于成为一个“对稳定币持中立态度的平台”,允许用户使用任何稳定币进行转账并支付 Gas 费。Paradigm 联合创始人 Matt Huang 在 X(原 Twitter)上表示,该协议将逐步实现“无需许可的验证和智能合约部署”,类似于比特币、以太坊和 Solana 的开放性。
然而,Avail 和 Polygon 的联合创始人 Anurag Arjun 提醒道,不应简单地将 Tempo 归类为传统意义上的 L1 或 L2。他在接受 The Defiant 采访时表示:
“Tempo 的积极一面在于,它将真实的交易流引入加密轨道,可能涉及数十亿美元的支付。但争议的一面在于,它体现了一种高度企业化的发展路径:一条由少数机构验证者引导的公链,这引发了对其去中心化和中立性的质疑。”
Arjun 指出,虽然 Tempo 宣称自己是“无需许可”的,但实际上,它的早期阶段将主要服务于企业客户的需求,并非完全追逐代币经济或 DeFi 生态系统,而是注重合规性和支付效率。
“与加密货币的本质背道而驰”
Matt Huang 承认,Tempo 将从一组经过许可的验证器起步,但他表示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最终目标是实现去中心化。即便如此,这一策略仍未能平息批评者的不满。
《DeFi 报告》作者 Michael Nadeau 在回应黄仁勋的帖子时直言,Stripe 的举动“与加密货币的本质背道而驰”。他警告称,Stripe 试图“拥有整个网络”并取代传统支付巨头如 Mastercard 和 Visa。
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 Omid Malekan 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在 X 上写道,与比特币或以太坊不同,企业链上的验证者是已知且负有法律责任的。这种许可链的设计更像是“一套最佳实践建议”,而不是不可更改的协议规则。
“在许可链中,协议并非不可侵犯,而是可以因监管压力随时被改变甚至终止。参与验证者和守门人可能会被追究责任,因为他们有权违反活性、安全性和其他规定。”
Malekan 进一步指出,在监管压力下,这些企业链可能被迫回滚交易或停止运行,而这在无需许可的网络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收益型稳定币项目 Stabolut 的联合创始人 Eneko Knörr 则认为,Stripe 的行动表明该公司希望完全控制专为其支付目的设计的区块链。他评论道:
“虽然 Stripe 的进入对加密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认可,但这种‘围墙花园’的做法令人担忧。它集中了权力,违背了去中心化的初衷。”
历史教训:企业 L1 的失败案例
加密货币历史上不乏企业 L1 失败的案例。Meta 的 Libra(后更名为 Diem)便是一个典型例子。Christian Catalini 在分析当前趋势时指出,像 Tempo 和 Arc 这样的企业链如果成功,将意味着加密货币实验并未带来真正的革命,而是回归了传统的市场结构。
他还强调,企业 L1 的推出本质上是一次高风险实验,试图将企业控制与中立言论结合起来。
公共区块链仍是标准
面对企业和加密原则之间的矛盾,Compound 前法律顾问 Jake Chervinsky 表示,监管机构并未强制要求企业采用许可验证者模型。他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
“如果你有充分理由构建特定产品的 Layer1,那就去做吧。如果没有,而你只是担心合规性问题,那么去中心化的公链仍然是标准。”
Polygon Labs 联合创始人 Sandeep Nailwal 提议,将企业链整合到多链框架中,以实现共享互操作性同时保留自主权。他举例道,即使 Stripe 声称 Tempo 对所有人开放,但 PayPal 很可能仍会选择推出自己的链。
这场争议反映了加密社区与企业利益之间的根本分歧。每当企业试图掌控区块链基础设施时,社区都会发出强烈的反对声音。Stripe、Paradigm、Circle 和谷歌等公司希望通过可预测的基础设施实现规模效应,但加密社区担忧的是潜在的监管风险和对中立性的破坏。
正如 Malekan 所言,“这些企业链最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严密管控。一旦发生足够严重的问题,它们甚至可能被迫停止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