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加密世界基金会:Web3公司双轮驱动时代来临

6 小时前 18 技术

多年前,区块链项目的“入场仪式”几乎是固定的——在某个离岸地注册一个基金会,在白皮书中写满“非营利”“开源”“透明”,路演时反复强调“社区治理”“分布式自治”。但十年过去,行业趋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基金会不再是“标配”,项目团队开始主动拥抱公司制,甚至直接将代币纳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

无论是Conflux通过港股上市公司领航医药注入核心资产,还是Tron借壳纳斯达克的小市值公司SRM Entertainment改名“Tron Inc.”,再到Sui推动美股公司配置巨额SUI代币做财库管理,Web3项目正借助传统资本市场完成估值兑现的新方式。而就在这一“从理想转向交易”的趋势中,纳斯达克申请SEC批准上架代币化股票,更是为加密资产与主流金融的深度融合递上了最后一把“合规钥匙”。

理想的壳,换成了资本市场的壳

今年7月28日,美股公司Mill City Ventures III公告完成4.5亿美元私募,明确表示将大比例资金配置为SUI代币,转型为“SUI金库策略”。8月25日,公司进一步宣布更名为“SUI Group Holdings”并更换交易代码为SUIG;9月2日,他们披露持有SUI达1.018亿枚(按当天价格折算约3.32亿美元)。这是一条清晰的路径:将“代币”装入“上市公司”盘子,用年报、审计和股东大会承载原本挂在基金会名下的权责与资产。

9月初,Conflux基金会发起治理提案,准备授权其生态基金与“上市公司”开展金库/财政性合作,并提出不少于四年的锁定期等约束。这不是新闻噱头,而是公开将“与上市公司打交道”写入治理流程,逐步将代币管理、资金安排和生态扶持迁移到更被传统金融理解包容的框架下。

9月8日,纳斯达克迈出了更为关键的一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申请,明确寻求批准上架代币化股票。一旦SEC最终批准,纳斯达克现有的数千家上市公司理论上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每股股权的代币化改造,实现无痛上链。这将是美国国家市场体系首次正式接纳区块链底层技术,真正打通华尔街传统金融体系与加密世界之间的壁垒。

回到底层逻辑:为什么基金会在退场?

第一,盈利与非营利的结构性冲突。

基金会披着“非营利”的外衣,但绝大多数项目团队是创业者,而非学术机构。创业的本质是要创造现金流、激励团队和留住人才。然而,基金会天然不适合股权/期权激励,也不便于将“代币升值”的收益透明归属到个人或经营实体上。于是陷入矛盾的局面:名义上“公益组织”,实操上“变相商业化”。以Ethereum Foundation为例,2024年财报显示,其库存资产约9.70亿美元,其中7.89亿美元为加密资产,相比2022年的16亿美元缩水约39%。这提醒我们:基金会的财务并不等于生态的商业能力

第二,治理效率与责任边界。

DAO的投票虽美好,但商业竞争不等人。参数升级、生态激励和市场窗口往往需要以“小时”计。相比之下,公司制的董事会、股东会和管理层分工明确,决策链路清晰,出现问题也知道谁负责。速度与问责,这是公司制天然优于基金会的地方

第三,合规身份与对话能力。

监管的要求不是“是否理想主义者”,而是“谁负责”“财务怎么算”“客户资产如何托管”。例如,香港SFC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持牌要求以“公司”为申请主体,围绕托管、合规、审计和风控设定标准。拿一家上市公司去谈牌照、银行合作或受托监管,逻辑瞬间接通。这不是技术的胜负,是制度语言的对话

叙事更替,链上华尔街时代企业该如何布局?

SUI的“公司化金库”路线并非“技术公司借壳上市”,而是现有上市公司主动将资产端、品牌端、治理端向SUI靠拢:先拿钱(私募),再拿币(建仓),再改名(品牌合并),最后在公开披露里讲清楚“我们持有什么、按什么规则计量、如何影响每股净值”。这给了机构投资者一个熟悉的坐标系:你投的是一家公司,账面资产的一部分是某公链代币

Conflux则将“与上市公司做财政性合作”写成治理授权,并设置长锁定期这类“传统资本能理解的稳健约束”。这一步的价值在于将“生态金库—上市公司—锁定期—对价安排”四件事放到公开治理中讨论,程序上承认这类合作是生态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用长锁和治理流程管理“短期博弈”的风险。

SUI和Conflux的这些探索,本质上是在为“加密资产对接传统金融”搭建零散的“小桥”。而纳斯达克的动作落地,则将这些小桥连缀成了能走通的“主干道”。“代币入财报—股权代币化—主流交易”三者连成可复制的行业范式,标志着行业真正进入“制度框架+技术优势”的阶段。

这场“角色更替”改变了项目与资本的关系。基金会时代,投的是“愿景+共识”;公司制时代,投的是“能力+现金流”。这不是“理想的终结”,而是“理想找到更合适的容器”。当代币的托管、记账、披露和风险管理被放入公司法与证券法的秩序,网络的反脆弱性可能更强。

对企业而言,借由合规的股权架构,对接机构资本、完善治理体系,为Web3布局筑牢“合规底座”;而Token激励则承担着“激活生态、绑定共识”的角色,成为与企业业务深度绑定、受合规约束的“生态润滑剂”。

Web3公司双轮驱动能实现“1+1>2”的协同:股权融资带来的合规性与资金实力,让Token激励有了“落地的底气”。两者共同指向“账本清楚、生态健康”的成熟形态。

最后,别了,加密世界基金会。

你好,双轮驱动Web3公司。

币币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交易平台最新公告查看更多>
成交额排行榜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成交额
1 币安网币安网 ¥7,234.58亿
2 欧易OKX欧易OKX ¥2,439.21亿
3 HTXHTX ¥444.76亿
4 CoinbaseCoinbase ¥134.71亿
5 大门大门 ¥2,031.50亿
6 BitgetBitget ¥1,815.94亿
7 BybitBybit ¥2,227.47亿
8 双子星(Gemini)双子星(Gemini) ¥10.52亿
9 UpbitUpbit ¥112.71亿
10 Crypto.comCrypto.com ¥353.9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