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发布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十七个核心问题全面解析
移动支付网讯: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正式发布了《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简称《指引》)。作为《稳定币条例》的核心配套文件之一,《指引》旨在规范稳定币发行人的运营行为,防范潜在金融风险,并确保投资者权益及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此前,香港金管局公布了《指引》的草案并广泛征求业界意见,共收到28份反馈。在总结各方意见后,香港金管局形成了《指引》的咨询结论,从中可以了解业界主要关注的问题以及金管局的回应。
全额储备的要求是否适用于全球储备资产池?
香港金管局明确表示,无论采用单一司法管辖区发行安排还是多司法管辖区发行安排,持牌机构都必须确保指定稳定币整体实现全额储备,包括那些已被冻结或列入黑名单的稳定币。
符合条件资产的代币能否视为储备资产?
香港金管局采取技术中立的态度,表示可以接受符合条件资产的代币作为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但前提是持牌机构需向金管局证明这些资产符合《指引》的相关要求,并且不存在任何未解决的风险,包括潜在的技术或运营风险。
是否允许货币错配?
如需采用货币错配,持牌机构应提供合理理由,并事先获得香港金管局的批准。金管局可有条件地允许部分案例进行货币错配,但持牌机构必须证明始终具备全额兑付能力,特别是在极端和市场压力条件下,同时确保不会将风险转移给稳定币持有者。
储备资产是否可存放在香港以外地区?
香港金管局并未明确禁止将部分储备资产存放于香港以外地区,但持牌机构须充分说明理由,并选择合适的托管人。此外,持牌机构还需证明这些储备资产已得到妥善保护,并确保在稳定币持有人提出赎回请求时能够及时提取。
是否可以委托投资经理管理储备资产?
香港金管局认为,持牌机构可聘用投资经理,但需确保其具备相关资质,且不会影响稳定币持有人的保障水平。
什么是“有效赎回请求”?
香港金管局解释称,开户程序等前提条件所需的时间不应计入“一个工作日处理赎回”的要求内。此外,任何未解决的合规问题可能导致赎回请求无效。
是否允许在香港以外地区聘用分销商?
香港金管局并不禁止持牌机构在香港以外地区聘用分销商,但要求进行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是否必须聘用第三方机构以提供二级市场流动性?
与“做市商”合作并非强制性要求,但若选择合作,持牌机构需妥善管理相关风险及利益冲突。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用户使用VPN?
香港金管局建议持牌机构制定有效的措施识别VPN及后续活动,而非全面禁止。
是否设定超额抵押的量化要求?
香港金管局现阶段无意对超额抵押设定具体要求,但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后续是否提供相关指引。
是否加强代币风险管理技术?
香港金管局鼓励采用分级管理的安全做法,但无意对具体技术进行规定。
私钥管理业务是否可外包?
香港金管局指出,私钥管理是核心业务之一,虽未禁止外包,但在评估风险时会采取谨慎态度。
是否取消私钥管理的本地化要求?
香港金管局强调,本地化要求有助于监管工作的有效进行,但也为灵活性提供了空间。
智能合约审计第三方需具备哪些资质?
香港金管局期望持牌机构在评估第三方审计资质时,应综合考虑专业能力、业绩和声誉等因素。
所有代码变更是否均需进行智能合约审计?
香港金管局认为应对所有代码变更进行智能合约审计。
香港监管与其他地区监管可否探讨互认机制?
香港金管局表示会持续关注国际动态,并在未来探讨互认的可能性。
是否对系统重要性稳定币实施专门监管措施?
目前暂无安排,但香港金管局将视国际监管情况决定是否增加额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