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增产石油战略:短期抢占市场,长期稳固霸权
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近日,沙特阿拉伯推动欧佩克+(OPEC+)快速增产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此举不仅有助于其短期内抢占市场份额,还为长期巩固石油市场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上周六,由沙特、俄罗斯、阿联酋、科威特、阿曼、伊拉克、哈萨克斯坦和阿尔及利亚等8大产油国组成的联盟宣布,将于8月联合增产54.8万桶/日,以加速解除自今年4月开始的217万桶/日减产计划。
这一加速增产计划结合阿联酋额外30万桶/日的产量配额上调,可能使欧佩克+今年的总产量目标提升250万桶/日。然而,新配额实际上不会显著改变该组织的实际产出——多数成员国早已达到或超过其配额水平。
例如,哈萨克斯坦长期以来未遵守欧佩克+的产量目标,令沙特颇为头疼。据路透社估算,该国6月原油产量高达188万桶/日(与3月历史峰值持平),远超8月153万桶/日的目标。
整体来看,上述8大产油国6月的总产量已达3200万桶/日,高于3138万桶/日的配额。显然,此次解除减产很大程度上是“向实际产量靠拢”。
然而,作为欧佩克+的实际领导者以及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此时推动增产,既能重建组织纪律性,又能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
沙特的闲置产能优势
根据能源研究所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评论》,过去30年间,沙特在全球石油产量中的占比从平均13%降至2024年的11%;分析公司Kpler数据显示,其原油出口占全球海运出口的比例也从过去十年的平均18%降至2024年的15%。
为了扭转这一趋势,沙特正在采取行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2024年油气收入占沙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2.3%,巩固其全球主导地位对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沙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其充足的未开发产能。
咨询公司Oilytics创始人凯沙夫·洛希亚(Keshav Lohiya)援引Petro-Logistics数据指出,6月沙特原油产量约为955万桶/日,根据欧佩克+协议,8月前仍有20万桶/日的增产空间。国际能源署(IEA)估算,沙特还有近300万桶/日的缓冲产能,可在90天内启用。
简而言之,除阿联酋外,沙特是欧佩克+中唯一能在未来几个季度大幅增产的成员国。
价格战的潜在逻辑
欧佩克+的额外增产无疑将进一步压低基准原油价格。叠加美国总统特朗普贸易战引发的需求担忧,布伦特原油价格今年已下跌15%,降至每桶70美元以下。
但低油价可能对沙特有利:面对低价环境,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均倾向于缩减投资,而沙特凭借其充足的闲置产能和较低的生产成本,比竞争对手更易满足未来的新增需求。
近期油价下跌已对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产生明显影响。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美国原油产量将从2024年二季度的历史峰值1350万桶/日,降至2026年四季度的1330万桶/日,这是自上一轮增产潮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基于此,沙特未来几个月可能进一步推动欧佩克+加速增产,在增加自身产量的同时,加大对竞争对手的压力。
沙特的长期押注
归根结底,沙特的战略是一场长期豪赌。尽管灵活的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可能迅速对沙特的举措做出反应,但对整个行业的影响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显现——例如,海上油田等新产能的投资放缓需数年才能转化为产量下降。
国际能源署预测,2025年全球原油供应将增加160万桶/日,至平均1.046亿桶/日,2026年再增97万桶/日,超过同期需求增幅;且供应增长主要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圭亚那、加拿大等非欧佩克+国家。
正是这些预测让沙特必须采取行动以维持长期市场主导地位。当前市场环境下,由于油价疲软以及能源转型期全球需求的不确定性,产油国普遍不愿大举投资新产能,这使得沙特的这场豪赌很可能最终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