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迈向全球经济舞台中心的"惊险一跃"

15 小时前 25 观点

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其进程与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的快速提升相比仍显滞后。本文深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发展的可行性及利弊分析,从"流动性溢价"的独特视角阐释人民币迈向国际货币体系中心的可能性与深远意义。

本文要点:

  •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中国经济体量显著不匹配,在外汇交易、国际支付等关键领域的占比远低于经济规模占比。
  • SWIFT系统对人民币支付存在统计低估现象,实际支付结算比例约在8%左右,但存在地域分布过于集中的问题。
  • 历史数据表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并不必然导致贬值,2005年汇改后曾出现连续九年升值。
  • 货币风险溢价由流动性溢价和信用溢价构成,缩小汇率差需同步改善流动性和增强货币信用。
  • 人民币市场汇率相对购买力平价存在明显低估,主要源于全球范围内流动性不足导致的高流动性溢价。
  • M2规模大不等于贬值压力大,扩大人民币流通范围反而有助于提升估值水平。
  • 美元目前处于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高估状态,配置过多美元资产存在信用绑架风险。
  • 当前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企业出海带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显著增加。
  • 建议扩大资本账户开放度,提供换汇便利,并推动人民币稳定币立法。
  • 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利于降低GDP增速要求,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 国际化进程将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优化资产配置组合。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与经济地位不相称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GDP达18.9万亿美元,占全球18%,排名第二。然而,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与这一经济规模极不匹配。

来源:BIS/SWIFT/IMF/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在外汇交易方面,根据国际清算银行2022年数据显示,人民币交易占比仅7%,排名第五。国际支付领域,SWIFT数据显示2025年5月人民币支付占比仅为2.89%,排名第六。

数据来源:BIS,中泰证券研究所

值得注意的是,SWIFT系统对人民币支付存在显著低估。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和CIPS系统的使用,实际人民币支付结算比例估计在8%左右。截至2025年5月末,人民银行已与32个国家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额度达4.46万亿元。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然而,人民币支付存在明显的地域局限性,超过70%的国际支付集中在香港地区。

人民币国际化前景: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外部环境看,美元指数持续下行,美国债务压力上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契机。内部而言,中国企业加速出海,跨境业务中人民币使用显著增加,这些都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快推进:

  • 扩大资本账户开放度,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管理制度
  • 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便利的换汇服务
  • 研究推动人民币稳定币立法
  • 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增持黄金和优质权益资产

人民币国际化: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关系到货币地位的提升,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适度升值,可以降低对GDP增速的过度依赖,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空间。

来源:世界银行,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展望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帮助实现资产多元化配置,推动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

币币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交易平台最新公告查看更多>
成交额排行榜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成交额
1 币安网币安网 ¥4,747.80亿
2 欧易OKX欧易OKX ¥1,837.83亿
3 HTXHTX ¥351.23亿
4 CoinbaseCoinbase ¥92.51亿
5 芝麻开门芝麻开门 ¥1,274.73亿
6 BitgetBitget ¥1,686.13亿
7 BybitBybit ¥1,579.71亿
8 UpbitUpbit ¥86.84亿
9 Crypto.comCrypto.com ¥226.43亿
10 BitfinexBitfinex ¥25.9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