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Alpha遭遇信任危机:ZKJ与KOGE暴跌80%,积分机制成“绞肉机”

近日,币安创新板块Alpha因代币ZKJ和KOGE的闪崩事件陷入舆论风暴。这两大热门交易对在短短两小时内暴跌80%,导致投资者平均损失超过800美元,远超此前通过刷分获取空投的收益。市场质疑声四起,矛头直指币安Alpha的机制设计与流动性管理。
作为币安Alpha上线以来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ZKJ和KOGE曾是该平台最受欢迎的交易对,日交易量一度占据总交易量的85.10%。然而,在6月15日晚的一场大规模撤池与抛售操作中,这两个代币瞬间崩盘,市值蒸发近八成。
根据链上分析师AI姨的分析,此次崩盘由三大主要地址主导,他们通过撤出双边流动性并集中抛售ZKJ完成资金退出。具体来看,0x1A2开头的地址在不到五分钟内撤出约430万美元的流动性,并将价值379.6万美元的KOGE兑换为ZKJ后分批抛售。随后,其他地址跟进清仓,最终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性踩踏。

这一事件背后,暴露了Binance Alpha积分系统的深层次问题。自去年12月推出以来,Alpha板块凭借其积分奖励机制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但随着刷分成本的不断攀升,红利逐渐消退。到了今年6月,获得空投所需的积分门槛已从最初的45分飙升至247分,而单号空投收益却远低于投入成本,形成了“血汗工厂”般的局面。
更糟糕的是,这种机制催生了虚假繁荣的现象。用户为了获取积分,纷纷涌入高收益但低流动性的交易对进行刷量,导致项目方得以低成本操纵市场价格。当LP(流动性提供者)意识到收益率下降时,便选择撤池离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币安官方虽未对此事发表明确态度,但已宣布自6月17日起调整Alpha积分规则,不再计入相关交易对的交易量统计。此举旨在遏制刷量行为,却未能挽回用户信心。
从战略层面看,Binance Alpha确实帮助币安成功构建了一个小型山寨市场,阻止了热点外流,同时激活了链上交易。然而,这场胜利更多属于交易所而非整个行业。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所谓的“风险隔离区”最终变成了大户收割散户的猎场。

面对质疑,币安是否能够重新审视Alpha的设计逻辑,将是恢复市场信任的关键。未来,如何在激励用户与保护投资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或许才是决定Binance Alpha能否继续运营下去的根本所在。
- 1比特币价格或先跌至11.6万美元 再迎突破12.2万美元关键阻力
- 2比特币巨鲸在沉寂14年后转移价值4.69亿美元的比特币
- 3GameSquare以500万美元收购稀有CryptoPunk NFT并借入稳定币
- 4Calamos发布突破性研究:建议比特币投资配置提升至传统水平的10倍
- 5比特币价格在11.8万美元附近横盘,但鲸鱼投资者持续增持
- 6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后迅速暂停Bitwise加密货币ETF转换计划
- 7 CMC集团推出双币生态系统——FUST和FUSD引领稳定币创新新前沿
- 8HTX热上币周回顾(7月15日至21日):以太坊领涨,新兴代币财富效应显著
- 9 我去了中国亿万富翁孙宇晨在佛罗里达州的 Tron 办公室——以下是我发现的东西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 交易所 | 成交额 |
---|---|---|
1 | ![]() |
¥9,804.48亿 |
2 | ![]() |
¥3,689.13亿 |
3 | ![]() |
¥758.27亿 |
4 | ![]() |
¥177.38亿 |
5 | ![]() |
¥2,890.84亿 |
6 | ![]() |
¥3,110.09亿 |
7 | ![]() |
¥3,099.13亿 |
8 | ![]() |
¥30.72亿 |
9 | ![]() |
¥157.80亿 |
10 | ![]() |
¥585.28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