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DTSP新规解读:加密资产行业迎来严格监管时代
近日,随着《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FSM Act)于2025年6月30日正式实施,新加坡的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DTSP)新规也随之生效。这标志着新加坡正式进入对加密资产行业的严格监管阶段,类似于中国2021年的“9.24通知”时刻。未持牌项目和大量从业者将面临又一次的大规模调整。
新加坡迎来自己的“9.24”时刻
对于加密货币领域的资深人士来说,2021年9月24日无疑是一个铭记于心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即“9.24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此后,中国大陆的加密货币市场几乎销声匿迹,大批从业者迁往新加坡。
然而,新加坡在享受加密资产带来的经济红利的同时,也意识到其潜在的金融风险。因此,早在2022年4月,新加坡就通过了《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明确了对加密资产的具体监管方式。遗憾的是,这一动向并未引起大多数从业者的重视。
哪些业务需要DTSP牌照?
DTSP全称为Digital Token Service Providers,即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总体而言,DTSP牌照规制的是在新加坡展业的数字代币(加密资产)服务提供者们。
(一)受限制的经营范围
根据FSM Act第137条的规定,符合以下标准的加密资产服务商需要持有DTSP牌照:
(1)在新加坡展业的个人或法人实体;
(2)面向新加坡境外客户提供数字代币服务的新加坡注册公司。
简单理解:DTSP规制的是在新加坡开展加密资产业务的主体,或是注册在新加坡,虽不在新加坡展业,但客户包括新加坡境外客户的主体。
需要注意的是,新规对于“在新加坡展业”的定义极为宽泛。只要“肉身”处于新加坡,无论是在路边摆摊还是在家里通过网络经营加密资产业务,都属于“在新加坡展业”。有伙伴咨询飒姐团队,如果在新加坡境内用科学上网技术将自己的IP跳转至第三国是否可行?飒姐团队认为,该行为同样属违法行为,一旦被查出,将会遭受处罚。
(二)受限制的业务范围
总结来说,与加密资产相关的交易业务、金融业务均属于受规管的业务,具体分类如下:
哪些业务不受规制、无需持牌?
总体而言,纯粹的数据存储、身份验证、网络通信以及与经营加密资产相关但较为边缘的技术支持类服务不在受规制业务范畴,具体内容详见下表:
写在最后
不少伙伴认为,新加坡此次监管系“突然发难”,其实不然。早在2022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就已经公开发布,并给予了3年的窗口期。然而,大部分从业者未能对此提起足够重视,如今只能无奈再次漂泊。
我们认为,加密资产合规展业在世界范围内将成为大势所趋。因此,想要长期经营、秉持行业健康发展观念的伙伴们,务必重视合规建设,尽早布局相关牌照。
另外,对于接受新加坡“数字难民”的国家或地区,东南亚的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近年来对加密资产持相对开放友好的态度,可作为目的地考虑。还有部分从业者选择布局迪拜、阿布扎比等地区,主要看中这些地区允许资金灵活流动的政策优势。总之,各花入各眼,伙伴们量力而行即可。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感恩读者。
- 1 2025年比特币策略:5步实现你的第一个100万美元
- 2稳定币脱锚事件对加密市场的影响:从价格突变到系统性风险
- 3以太坊(ETH)价格分析:7月25日市场展望与关键阻力位解析
- 4“卖出以太坊,买入比特币”——彼得·希夫的建议是否值得跟随?
- 5稳定币合法化如何推动以太坊进入全新金融时代?
- 6比特币实际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但需警惕这些风险信号!
- 7空投周报 | Linea代币经济学预计7月底揭晓;MetaMask新增空投申领工具(7.14-7.20)
- 8万事达卡称《GENIUS法案》为稳定币发展带来重要转折点
- 9Peter Thiel豪掷重金押注以太坊:BitMine股价飙升背后的加密帝国布局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 交易所 | 成交额 |
---|---|---|
1 | ![]() |
¥4,999.14亿 |
2 | ![]() |
¥1,803.26亿 |
3 | ![]() |
¥335.26亿 |
4 | ![]() |
¥161.26亿 |
5 | ![]() |
¥1,350.91亿 |
6 | ![]() |
¥1,552.89亿 |
7 | ![]() |
¥1,557.60亿 |
8 | ![]() |
¥16.86亿 |
9 | ![]() |
¥107.97亿 |
10 | ![]() |
¥194.81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