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稳定币立法落地,市场反响平淡背后的意义与挑战

稳定币的全球竞争愈发激烈。在近期美国参议院通过稳定币Genius法案后,香港也迅速推进相关政策。5月21日,香港特区立法会三读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标志着香港正式将法币稳定币纳入监管体系,为虚拟资产监管机制划上了重要一笔。
尽管这一消息在内地引发了广泛关注,并被部分媒体解读为香港“抢跑”美国的标志性事件,但从加密市场的整体反应来看,其影响力远不及美国的Genius法案。市场对香港稳定币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发展前景可能面临诸多挑战。
香港稳定币法案:填补监管空白的重要一步
追溯香港稳定币监管的历程,自2023年底开始逐步推进。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与金融管理局联合发表文件,收集公众意见,为稳定币发行人设立发牌制度。随后,2024年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并在同年完成公众咨询,最终在今年5月正式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
该法案明确了稳定币的定义,涵盖了以单一或多个法币为锚定资产的稳定币,并建立了完整的持牌人监管框架。根据规定,申请牌照的机构需在香港设有实体公司或为认可机构,最低缴足股本为2,500万港元,且储备资产必须达到1:1全额覆盖,并与其他资金隔离。

从国际比较来看,香港的稳定币监管更显审慎与包容,相较于美国Genius法案的域外强制管辖,香港更侧重本地发行,同时允许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参与。此外,香港未对储备资产作出具体限制,但要求定期披露相关信息,合规成本相对较低。
此次立法的意义不仅在于完善香港的虚拟资产监管体系,还为传统金融机构与Web3技术的融合提供了契机。同时,港元稳定币的推出也为跨境支付、资产代币化等场景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市场质疑:香港是否“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尽管香港在稳定币立法上走在了美国之前,但市场对其实际效果存疑。从历史经验来看,香港在加密领域的多次尝试虽领先一步,但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例如,香港比特币现货ETF的总资产净值仅为4.4亿美元,而美国同类产品的规模高达1276亿美元。

市场对香港稳定币的需求同样受到质疑。目前,美元稳定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USDT和USDC合计市场份额超过80%。在此背景下,港元稳定币的实际应用场景有限,尤其是在香港与内地通道尚未完全打开的情况下,其竞争力更显不足。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稳定币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跨境支付和跨司法管辖区的交易。然而,短期内稳定币的发展仍需依赖政策推动和市场培育。
港元稳定币能否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对于港元稳定币是否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市场观点不一。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认为,港元稳定币的推出将为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提供平台支持。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当前讨论人民币国际化仍为时尚早。
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似乎有所放缓。央行近期对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节奏趋于稳健,强调以“稳”为主。尽管如此,数字人民币在政企服务和跨境支付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

总体来看,香港稳定币的推出既是应对非法交易的现实需求,也是维护支付主权的战略举措。尽管市场反应平淡,但从长远来看,这一政策或将为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