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慢节奏外交:如何在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中寻找平衡
作者:张冬方
欧盟的贸易反制措施需要绝大多数成员国的同意,因此其决策过程较为缓慢。欧盟始终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这种“慢一拍”的策略旨在为谈判留出余地和时间。
特朗普的全面关税政策一度让全球陷入混乱。然而,仅一周后,他暂停了对75个国家的关税加征90天,同时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提升至125%,加上此前的20%,总计达到145%。包括欧盟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松了一口气,显然特朗普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其他国家只是陪衬。
特朗普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描述了这一局势:“我告诉你们,这些国家正在给我们打电话,拍我马屁。”他认为这些国家迫切希望与美国达成协议,并愿意为此付出一切。然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施压、威胁和讹诈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于4月11日发布公告称,鉴于美国输华商品在当前关税水平下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相比之下,欧盟的反应显得低调许多。当特朗普在2日宣布对欧盟征收20%关税时,欧委会仅回应称“我们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并未透露具体措施。
事实上,在4月9日美国对欧盟和其他国家的对等关税生效当天,欧盟成员国通过了一项针对价值近21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的措施。该措施分为三阶段实施:4月15日实施涉及39亿欧元贸易的措施,5月16日再实施135亿欧元的措施,12月1日实施最后一轮35亿欧元的措施。不过,这一“三部曲”其实是针对特朗普3月中旬生效的钢铝关税,而非最新的对等关税。
欧盟的慢节奏源于两个原因:首先,贸易反制措施需获得绝大多数成员国的同意,决策过程复杂且耗时,利益博弈也时常存在。其次,欧盟更倾向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即使手头有“反胁迫工具”和打击美国科技公司的措施,也不愿进一步恶化与美国的关系。在9日欧盟成员国就反制措施达成共识后,欧委会声明称:“如果美国同意达成公平平衡的谈判结果,这些反措施可以随时停止。”
此前,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曾提出“零对零”关税方案,即欧盟愿意将对美国进口汽车和工业品的关税降至零。然而,特朗普拒绝了该提议,并要求欧盟承诺购买价值3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
尽管如此,即使是慢节奏的报复,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根据POLITICO的统计和分析,欧盟的关税措施将对美国红州(支持共和党的州)价值高达135亿美元的出口造成冲击。例如,大豆作为报复清单上的首要目标,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生产国和出口国。2024年,美国向欧盟出口了价值24亿美元的大豆,其中21亿美元来自支持特朗普的州。欧盟希望通过精准打击特朗普的选民基础,触及他的痛点。
然而,几小时后,特朗普宣布暂停对“服软”的75国关税加征90天,同时对中国采取最高级强硬措施。这并非因为欧盟宣布了反制措施,甚至特朗普可能未注意到欧盟的行动。这一暂停实际上是对国际社会强烈反弹和市场剧烈动荡的妥协,而对中国的极端强硬也掩盖了这一“服软”。
一天后,欧盟宣布暂停对美国的关税反制措施90天,欧委会表示:“我们想给协商一个机会。”欧委会发言人透露,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将于4月14日再次前往华盛顿寻求谈判,这是他自去年12月上任以来第三次赴美。
在服软与硬碰硬之间,欧盟更倾向于前者。然而,这种暂时的喘息可能是短暂的。随着特朗普对中国的关税进入新高度,欧盟将再次面临选边站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