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业领袖:美国高额关税政策使贸易难以为继
在香港工业联合会(FHKI)董事长史蒂夫·楚顿(Steve Chuang Tzu-Hsiung)的带领下,香港行业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提出严厉批评。他们指出,当前的关税政策已使得国际贸易对本地公司“几乎不可能”继续开展。
周四,Chuang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税措施正在迫使香港制造商做出艰难抉择,例如延迟运输或停止生产。
“目前的关税已经达到了任何人不可能做生意的地步。”Chuang说道,他同时是该市四大主要商业机构之一的负责人。“无论是125%、34%还是84%的税率,这已无关紧要。它不再只是价格问题,而是一场贸易战。”
行业领导者Chuang:在当前情况下不可能开展业务
根据Chuang的说法,许多香港出口商依据“免费上船”(FOB)条款运作,卖方负责将货物运送至港口并完成装运,而运输费、保险及进口税等责任则由海外买家承担。
然而,当前的不确定环境使得买卖双方都对开展业务持谨慎态度,因为他们无法预测商品到达时会面临何种关税。
香港企业担忧美国客户可能取消订单或拒绝接收货物。Chuang指出,即便公司已经基于先前协议投入了原材料和生产成本,美国买家仍要求推迟货运以避免潜在财务损失。
Chuang强调,关税对中小型企业(SMEs)的影响尤为严重,这些企业往往因未售出库存和未结款项而承受巨大压力。
“中小型企业的现金流非常紧张,”Chuang警告道。“目前,帮助他们解决资本问题是当务之急。”
Provista集团首席执行官称赞香港货币局近期推出的政策,包括贷款还款援助和扩展信贷支持,认为这些举措将帮助企业缓解现金紧缩状况,维持运营。
自2018年特朗普首次任期内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以来,一些制造商已开始将业务迁往东南亚。然而,Chuang指出,如今从越南、泰国等国发货的商品也无法幸免于美国关税,因为特朗普的政策涵盖超过100个国家的基准税率,尽管多数国家暂时享有90天豁免期。
浸信会大学经济学家Billy Mak Sui-Choi表示,美国希望通过125%的关税打破供应链依赖并减少对中国贸易赤字。
“除非中美愿意尽快展开谈判,否则我们不应幻想情况会有所改善,”Mak估计。
Mak建议企业与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以及关税较低的地区开展贸易。
小包裹混乱中的香港物流部门
香港货运与物流协会(HAFFA)主席Gary Lau Ho-Yin担忧,尤其是电子商务领域,将迎来不可避免的业务放缓。
他提到,美国将于5月2日起对小包裹实施90%的关税,此举可能消除成千上万在线零售商的成本优势。
“小包裹税收豁免将被取消,并增加额外费用。这使得向美国运送小包裹几乎不可行,”Lau说道。
Lau告诉《南方中国晨报》,货运经营者和电商公司正急于在新关税生效前履行订单。他还补充道,这些企业正在探索中东等其他市场,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后者目前仍占香港出口总额的30%-40%。
Chuang指出,如今已有56%的香港制造商专注于国内市场和中国大陆市场,他认为这一策略有助于抵御外部冲击。
“对于主要聚焦出口的企业来说,其市场份额已降至44%,”他表示。“看来他们都采取了明智的战略调整。”
尽管如此,在当前关税纷争尚未明朗的情况下,Chuang等人认为,密切观察局势发展是最优选择。
“现阶段的最佳策略是静观其变。但没人知道我们还能等多久,”他总结道。
周一,香港特首李家超(John Lee Ka-Chiu)谴责华盛顿放弃自由贸易原则,并通过单边决策破坏全球经济稳定。
“美国已不再遵守自由贸易原则,”李表示。“其鲁莽行为损害了全球多边贸易体系。这些关税将对众多国家和地区产生深远影响。”
加密大都会学院:即将推出 - 一种新的方式,在2025年通过DEFI赚取被动收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