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创业:成为合伙人是否等同于入股?
在前两天有关Yescoin纠纷的线上分享中,曼昆律师看到了这样一条留言:“在一起创业怎么就不算入股?”
这其实是Web3领域的一个普遍问题。许多核心团队成员觉得自己已经为项目付出了技术、经验甚至资金,理应被视为股东。但实际上,即使你顶着“合伙人”的头衔,并为项目贡献巨大,也并不一定算作法律意义上的股东。
为什么这么说?
传统创业模式下的入股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传统创业中“入股”是如何被法律定义的。
通常,“入股”指的是创业者或投资人以资金、设备、技术、知识产权等形式投入资源,通过成立企业或签订股东协议,获得明确的股东身份。这种入股方式在各国公司法中有成熟、清晰的法律定义和保护机制。
在传统模式下,每位股东的权益(如分红权、投票权、知情权等)都需要事先明确约定。公司章程或股东协议会清晰记录每位股东的出资方式、股权比例以及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换句话说,无论你是现金出资还是以技术、专利等形式参与,最终都必须转换成明确的股权比例,并正式登记。
由于这种明确性,传统企业在融资、分红或股权转让时,各股东的权责能够得到明确的法律保障。即使未来发生争议,所有权益关系也能清晰界定,不会出现“我到底是不是股东”这样的模糊情况。
但正是在这种明确性的对比下,Web3领域的入股问题显得更加复杂。
Web3创业模式下的入股
不同于传统创业模式,Web3的创业方式更灵活、更“去中心化”。许多团队并不急于成立公司,而是采用口头协议组成核心团队,或者直接成立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然而,在这些模式下,你投入的时间、技术甚至资金,是否能够像传统企业一样明确地被认定为入股?
核心团队模式
在Web3创业的早期阶段,一种常见模式是几个核心成员基于彼此的信任与热情,通过简单的口头承诺开始合作。每个人对项目的投入可能是技术、运营或行业资源,而大家默认自己已经成为项目的合伙人,期待未来按一定比例获取代币或股份。
然而,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看似简单”的模式可能隐藏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法律问题。
严格来说,基于口头承诺的贡献并不能自动等同于法律意义上的“股东身份”。一般需要明确的书面协议或股份登记程序。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主张权益。例如,在中国大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如果你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曾出资或贡献资源,并实际参与了项目管理,那么法院可能会将你认定为“隐名股东”。
类似地,在美国特拉华州和加州的一些判例中,法院也承认“事实上的合伙关系”,即如果几位创始人共同贡献资源并承担风险,即便没有正式文件和登记,也可能被视为事实上的合伙人。
不过,这些司法实践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安心参与这种模式的创业。一旦项目成功,比如融资顺利或代币升值,最初的口头约定往往难以约束各方利益:如何证明你是股东?即使承认你是股东,又如何确定你的贡献比例?更糟糕的是,如果项目失败,有人认为自己的权益受损,也可能引发纠纷甚至法律诉讼。
DAO模式
除了核心小团队创业,另一种备受欢迎的Web3创业形式是DAO。
DAO没有正式的公司实体,也没有公司章程或工商登记。成员通过贡献内容或购买代币的方式加入,并获得治理代币,通过投票行使决策权。
从法律层面来看,DAO推出的代币通常被定义为参与治理的工具或激励反馈,并不直接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公司股权。因此,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不会轻易将持有治理代币的DAO成员视为传统股东。
但问题在于,一些投资型DAO的运作模式已经接近传统的投资型合伙企业。其成员通过投票决定资金投资方向,并按持币比例分配利润。这种模式实际上具备了传统意义上的分红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DAO的代币最初未标注经济收益属性,一些司法辖区(如美国)仍可能将其视作证券或股权。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针对Ooki DAO的执法行动就是典型案例,监管机构认为DAO成员通过投票行使了企业管理者或合伙人的职能。
因此,在DAO模式下,成员是否属于“入股”不能简单看是否有注册公司或正式协议,而需综合评估是否存在明确的投资决策及利润分配行为。
传统公司模式
即使一些Web3项目选择注册公司并采用传统股权架构,但在涉及代币融资的情况下,股权与币权的界限依然容易模糊,甚至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Web3项目不仅涉及股权融资,还涉及币权融资。代币持有者虽然未必是公司股东,但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也可能参与治理、享有经济收益,甚至影响项目决策。这种“币权”与“股权”交叉的情况往往会带来以下两大法律问题:
首先,币权融资的参与者是否会被认定为股东?这取决于代币的法律属性。如果代币仅用于治理和生态激励,投资者通常不会被视为股东;但如果代币具有分红权或收益权,则可能被认定为“事实股东”。
其次,代币持有者的治理权是否足以构成股东身份?在某些情况下,当代币持有者对公司核心决策施加实质性影响时,一些司法辖区可能会将其认定为事实股东。
如何预防股权纠纷?
无论是哪种创业模式,最容易引发纠纷的往往不是项目本身失败,而是项目做大后,曾经模糊的股权归属成为问题。那么,如何在Web3创业中预防股权纠纷?曼昆律师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核心团队模式下,需要明确贡献关系,尽早签署书面协议。
为了避免后续利益纠纷,团队成员应在项目早期签订书面的《贡献者协议》或《股权架构协议》,明确各自的贡献类型、未来权益兑现方式、退出机制以及决策权。
第二,DAO模式下,需要明确代币的法律属性,分清治理代币还是事实股权。
为了防止未来可能的法律争议,DAO项目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在代币设计上,明确区分治理代币与股权代币。
- 通过投票权上限、时间加权投票机制等方式,避免巨鲸操控。
- 设立参与者协议,明确角色与法律责任边界。
第三,传统公司模式下,确保股权与币权边界清晰,避免利益错配。
公司章程和股东协议应清晰界定股东权益,Token持有者的权益则通过独立的治理框架进行管理。
第四,做好记录与存档,引入专业法律顾问,防患未然。
所有的贡献、权益分配和协议文件都应做好记录和存档,以防未来发生争议时无法举证。此外,建议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引入法律顾问,确保合规运营。
/ END.
本文作者:Iris
- 1加密市场乱象:CLS Global操纵案与做市商掠夺性行为的监管启示
- 2川怼怼 到底能不能开除鲍老板?
- 34 Alpha宏观周报:软硬撕裂、关税反复:衰退前夜?市场困局何在?
- 4Web3 “过气”的超级明星协议 如今都怎么样了?
- 5特朗普猛烈抨击鲍威尔引发市场震荡:美元下挫,比特币突破8.7万美元
- 624H热门币种与要闻 | 币安Alpha上线评估TGE及空投参与资格的积分系统;币安拟为加密资产管理者提供与传统金融交易类似的“基金账户”(4月25日)
- 7黄金疯涨后,白银会是下一个投资焦点吗?
- 8空投周报 | 币安即将空投EPT代币,Walrus计划向SUI生态游戏掌机持有者发放空投(4.14-4.20)
- 9AI Agent周报 | auto.fun平台上线,原生代币为ai16z;Virtuals推出新Launchpad平台Genesis(4.1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