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轮融资陷全线亏损:资本围猎场的真相与反思
原文作者:Fairy,ChainCatcher
原文编辑:TB,ChainCatcher
曾经风光无限的KOL轮融资,如今却成为众多投资者的“噩梦”:
“去年投了十多个KOL轮,全部亏钱。大部分连币都没有发,直接没了。”
“这么跟你说吧,这轮基本所有KOL轮都是没怎么赚钱的。”
“去年投了十几个,最后成功发了2个。发了的5000 U进400 U出。”
本以为是低成本参与优质项目、实现财富增值的捷径,结果却是全线亏损。有人无奈调侃:“丢了脸同时丢了钱。”
KOL轮似乎也快成为一个贬义词,从财富密码沦为“资本围猎场”。
双赢的“人设”,失衡的结果
KOL轮融资最初被设定为一种互利共赢的早期融资模式,旨在为项目方和KOL构建双赢生态。
项目方借助KOL的影响力,快速提升知名度,吸引初期流量,并建立活跃社区,以推动项目长期发展。KOL则以较低成本参与早期投资,若项目成功,不仅能获得回报,还能提升行业影响力,实现名利双收。
然而,现实市场并非如此理想。理想中的“双赢”逐渐变成了单方面的收割游戏。
高估值、长锁仓、低回报逐渐成为KOL轮的三大标配,许多项目方的目标已不再是长期建设,而是短期套现。
一地鸡毛,KOL们也在这场游戏中逐渐迷失,甚至被反向收割。
这轮KOL轮为何全线亏损?听听KOL们自己怎么说:
-
缺乏持久叙事支撑
@realChainDoctor 表示:“这一轮没有特别持久的叙事(热点)。”
没有长期热点支撑的项目,KOL轮本质上只是“付费宣发轮”,一旦市场热度减退,项目难以维持估值,投资回报大幅缩水。
-
高估值 + 长锁仓,成“定点坑”
@blockphd 7 表示:“kol轮基本上都是定点坑,估值高+锁仓久。”
KOL轮融资的估值普遍虚高,同时锁仓时间长,流动性受限,项目方往往承诺“带朋友上车”,实则是精准收割。有的项目方甚至利用线性释放机制,逐步砸盘,导致KOL轮投资者最终被迫“平进平出”甚至亏损离场。
-
一级市场空间被严重压缩
@0x cryptowizard 表示:“炒币前置,项目现在给一级和kol的空间直接压缩到2-3倍预期,还锁一年加cliff。”
这种设计极大地压缩了投资者的盈利空间,导致回报率不如牛市二级市场。
-
市场环境恶化,项目方圈钱行为增多
@yuyue_chris 表示:“市场环境差了,十一二月的高点有大量项目方想尽办法圈钱,尤其是找到身边人,通过OTC的形式出货的同时让散户成为退出流动性 同时也有骗局,借投资名义圈钱rug……”
许多项目方缺乏长期规划,开盘即抛售,奉行“多搞项目、小割即安”的策略。这种短线思维让KOL轮投资回报极度不稳定,甚至连本金都难以收回。加之市场环境变差后,项目方为了圈钱不择手段。
-
KOL能力局限,信息不对称
@yuyue_chris 表示:“虽然KOL需要自己辨别项目质量,但是大部分KOL也只是大号散户,没有能力完全辨别信息的真实度,所以基于假消息和虚假信息被蒙骗坑杀。”
KOL轮还能玩吗?
据@YeruiZhang披露,KOL轮大致可分为三类:
-
黑奴轮:一般最多赚2倍本金或退本金
-
投资轮:风险与收益并存,伴随着大赔大赚
-
OTC喊单轮:TGE后折扣买币
黑奴轮条款苛刻,适合希望通过积累人脉、争取额度的小额投资者。收益有限,但对眼光的要求较低,核心策略是通过与项目方建立关系,争取更多额度。
投资轮需要“落子无悔”的心态,对项目的底层逻辑、团队背景和市场前景有深刻理解。KOL需具备定价能力,避免因高估值而陷入陷阱。这也是最容易“出事”的类别。
OTC喊单轮的关键在于对冲策略,KOL需对流动性有深刻理解。
这三类都有其独特的风险和收益模式。从整体来看,一级项目的KOL轮考验的是投资者的眼力,而二级项目的KOL OTC轮则考验对流动性的理解。不过,最重要的是KOL在谈判价格时的能力。如果定价谈不好,一切都是空谈。
如今,KOL生态门槛越来越低,粉丝可以刷,壁垒可以破。越是如此越容易被盯上。目前许多KOL选择远离KOL轮融资,一些散户也明确表示“绝不打KOL轮的项目”。
当然,KOL轮融资并非全无优质项目。未来的KOL轮,可能不会彻底消失,但必须回归理性。当投机者退场,只有真正具备价值捕获能力的人,才能在这场游戏中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