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AI Agent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能否开启超越DeFi的新叙事奇迹?
原文作者:Haotian(X:@tme l0 211 )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关于AI DePIN、AI MEME和AI Agent等AI叙事之间的逻辑关系。然而,在探索AI可能带来的Alpha收益时,面临的选择变得复杂起来:是跟随由可能是阴谋集团推动的、虽然财富效应明显但频繁变化的AI MEME?还是选择那些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早期阶段的协议框架?抑或是投资于一些具有独特应用场景且看起来很酷的独立AI项目?坦白说,这一系列问题让我困惑了很久。下面是我的一些初步思考:
1)从大趋势上看,毫无疑问,AI Agent既非一种“资产”,也非一种简单的“应用”,而是一种正在形成的大规模区块链生态“叙事”新范式。
这就像是2020年的区块链领域经历了一次DeFi Summer一样,围绕着AI Agent相关的Token发行、托管与交易;基础设施构建如框架、标准制定、通信技术发展、堆叠服务以及SaaS封装;还有应用程序开发、运营策略制定、聚合平台搭建及迭代更新等方面将产生一个庞大的Build+Speculation的新“泡沫”周期。
回顾过去,DeFi确实促进了前一轮牛市的增长,并通过稳定币+借贷+去中心化交易所这三大支柱激活了巨大的市场活力。根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多链DeFi总锁定价值达到了1,346亿美元,流通中的稳定币总量超过了1,000亿美元,每月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高达3,723亿美元,贷款总额接近200亿美元等,这些数据表明整个DeFi行业的市场规模及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正持续扩大中,而这还不包括由于DeFi兴起所带来的各种链条及相关应用程序更广泛的市值表现。
我认为,AI Agent同样能够创造出甚至可能超越DeFi故事的新一轮奇迹,想象空间或可达200亿至500亿美元?不要再仅仅期待新的DeFi Summer 2.0了,请紧跟当前的AI Agent Summer叙事潮流,不要被落下。
2)基于上述逻辑来看待当下AI Agent市场中存在的所谓“乱象”:
- $GOAT、$FARTCOIN、$ACT等AI MEME社区之间的口水战及领导地位之争; - $VIRTUAL、$AI16Z等就AI Agent框架标准展开的竞争; - $VVAIFU、$GRIFFAIN等涉及资产发行流通领域的基础设施争夺; - $AIXBT、$AVA、$BULLY等单一AI Agent应用间的较量等等。
可以发现,这一切都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相比之下,在DeFi领域内出现的各种借贷平台、衍生产品、机枪池以及治理代币至少已经有了像以太坊这样的基础执行框架作为支撑。而AI Agent生态系统目前甚至连专属的基础架构条件都没有。从生态系统的可塑性角度来看,AI Agent所代表的机会比DeFi更加广阔。
换言之,这些所谓的“乱象”其实并不混乱。如果你对AI Agent的故事有信心,那么在各个细分领域中,凡是已经拥有一定市值并具有一定用户基础的资产,在即将到来的庞大AI Agent故事爆发之前都可能是优质的投资标的。就像以前的YFI、CRV、UNI、DYDX等曾经达到数百亿美元市值高度的项目那样,你无需过分担忧。
当然,信心归信心,不能因此就肆意妄为。别忘了,在“大姨夫”之外还有“二姨夫”这样缺乏真实价值却试图以短期吸引力迷惑人的资产存在。这类资产往往以诱人但长期有害的方式悄然侵蚀你的钱包。
3)由于我们仍处于这个故事发展的初期阶段,对于某些显然受到幕后操纵的AI MEME项目也不宜一概而论地建议大家避免参与。毕竟,在一个新兴赛道里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其最终能带来多少财富效应。而且,即便是那些看似更有价值且具备实际用途的框架标准也可能随时面临着被竞争对手超越的风险。
总之,很难给出一套明确的Alpha挖掘策略。这里仅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研究思路供参考:
- 对于AI MEME类项目,只考虑像$GOAT这种带有开创性质的“龙头币”。尽管它们主要表现为投机属性,但在市场教育、提升公众认知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类似于DOGE对于加密货币普及所起到的作用。
- AI Agent的基础设施非常重要,从长远来看普遍被低估。例如$ELIZA这样的项目,它不仅拥有丰富的GitHub开源库,而且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尽管它确实处于非常早期阶段,随时有可能流失流量给其他更强的竞争对手,但是其绝对优势在于开源共享以及先发优势构成了难以逾越的壁垒。如果有比它更好的框架大概率也会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也许会影响它的增长速度,但不会彻底将其淘汰。
- AI Agent资产的发行、托管与交易环节目前仍旧停留在较为表面化的MEME资产发行层面。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平台本身的价值而非平台上可能出现的“垃圾资产”。理由很简单,AI Agent本质上是一个结合了Crypto激励机制的价值实现过程,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早期基础设施、应用程序还是协议框架都尚未成熟,怎么可能轻易诞生出类似AIXBT那样的超级应用呢?发币的便捷性又能带来什么呢?仔细想想就知道了,最终这不过是为了给VIRTUAL、VVAIFU等资产发行平台制造热度的泡沫陷阱而已。
- AI Agent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大量空白区域等待填补。比如,像ELIZA这样的早期框架仅解决了大型语言模型(LLM)与AI代理对话机制的问题,并应用于Twitter、Discord等场景,但实际上更多地仍然是Web 2.0信息的撮合。如果有一套能够基于公链模式将ELIZA框架与Web 3.0交易场景相结合的升级版ELIZA++出现,那将是值得期待的发展方向。
- 此外,Virtual、VVAIFU等AI代理资产发行平台虽然可以快速生成资产,但在后续资产去中心化托管、AMM意图式交易等方面尚存较大不足。此前讨论过的AI代理+TEE私钥管理方案何时才能成熟?资产发行平台如何能在交易层面上拓展出新颖有趣的玩法以及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模型?是否会出现专门针对AI代理构建交互标准的链,成为AI代理时代的Cosmos,提供标准化互操作能力?或者是否有专注于为AI代理提供持久内存模块化存储功能的链,为其构建必要的数据可用性(DA)能力?另外,还有一些AI代理可视化工具、执行引擎、模块化组合封装服务等领域也有待探索。
- 随着这些技术和市场需求驱动下的配套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你还担心会被一堆看不懂的MEME币困扰吗?
至于那些基于智能合约模式构建的各种Layer 1高性能链、跨链基础设施、链抽象技术、数据可用性组合链、Layer 2解决方案以及重新质押机制等已有的完备基础设施未来出路何在?除了解决原有基础设施的应用程序市场匹配度问题外,另一个突破口或许就是利用“蹭AI Agent热度”的新概念来寻找机会。
因此,哪条链能够率先站出来为AI代理提供诸如通信协议、数据可用性、应用开发等服务,就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当然,其中肯定会有纯粹为了搭便车而来的链,但这总比停滞不前的老牌链要好得多。
无论如何,请紧盯着AI代理这条赛道,迎接即将到来的史诗级牛市主升浪吧!
- 1加密市场乱象:CLS Global操纵案与做市商掠夺性行为的监管启示
- 2川怼怼 到底能不能开除鲍老板?
- 3Web3 “过气”的超级明星协议 如今都怎么样了?
- 44 Alpha宏观周报:软硬撕裂、关税反复:衰退前夜?市场困局何在?
- 524H热门币种与要闻 | 币安Alpha上线评估TGE及空投参与资格的积分系统;币安拟为加密资产管理者提供与传统金融交易类似的“基金账户”(4月25日)
- 6特朗普猛烈抨击鲍威尔引发市场震荡:美元下挫,比特币突破8.7万美元
- 7黄金疯涨后,白银会是下一个投资焦点吗?
- 8AI Agent周报 | auto.fun平台上线,原生代币为ai16z;Virtuals推出新Launchpad平台Genesis(4.14-4.20)
- 9Bitget交易所因做市商BOT漏洞引发VOXEL交易对价格异常波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