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c Eden发币首日市值稳定,但NFT市场持续低迷
Magic Eden终于发币了,并且首次在币安上线。
新币发行首日,其市值稳定在五十几亿美金的规模。
尽管这一完全稀释估值(FDV)看似很高,但实际上并不算突出:
因为Magic Eden累计融资额高达1.5亿美金,而最近一轮的融资对其估值已达16亿美金。
Magic Eden的发展历程颇为坎坷,在完成最新一轮融资后不久,FTX便暴雷了,这对作为Solana生态中NFT平台的Magic Eden产生了负面影响。
两年后的今天,虽然$ME成功登陆币安,但是风险投资机构(VC)从中获得的回报率并不高。
与同期也在币安上市的$Move相比,两者表现可谓天壤之别:
作为Layer2领域的新兴力量,$Move仅筹集到约四千万美金的资金,不到$ME总额的四分之一。
一般情况下,VC的投资成本上限大约为4亿美金,有时甚至更低。
然而,$Move目前的流通市值已达到十五亿美金,其FDV更是接近数十亿美金,这意味着VC有十几倍的盈利空间。
由此可见,加密货币行业确实偏好新项目。许多人都曾使用过ME,但尝试过Move的人可能并不多。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NFT作为一种代币形式和ICO的替代品,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政策打压背景下诞生。随着监管环境逐渐宽松,NFT作为代币替代品的角色自然开始弱化。
这反映在2024年的牛市期间,NFT的表现相当疲软:
根据CryptoSlam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NFT最高的单月销售额仅为20亿美金,主要得益于铭文被归类为NFT。这一数字远低于前几年NFT火爆时期单月销售额达60亿美金的峰值。
与此同时,比特币价格持续上涨,相比之下NFT销量却呈现下降趋势,年底与年初相比,销量大幅下滑。
不仅是NFT的整体销量在减少,Magic Eden的市场份额也遭受重创:
今年大部分NFT交易量由Blur贡献,不排除存在刷量行为。
据统计,截至11月份,Blur占据了4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OpenSea以29.2%的份额紧随其后;而Magic Eden仅占5.4%。
当前,$Blur的流通市值为6.8亿美金,FDV约为10亿美金。
相比之下,OpenSea的情况更为严峻,2022年巅峰时估值高达133亿美金,如今据说已经缩水至13亿美金左右,跌幅达到了90%。
基于当前趋势分析,预计$ME还有较大下行调整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