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GEN 开放交易 再谈 EigenLayer Tokenomics 设计哲学
作者:haotian
果然,传言中Eigenlayer将于9月30日开放交易的消息是真的。昨晚,Eigen Foundation发布了移除 $EIGEN 限制交易的最终时间:9.30.2024。
如何看待呢?接下来,结合其Tokenomics设计哲学以及质押提现7天等待期,来谈谈我的看法。
1)Eigenlayer的第二波空投之后,包括Eigenpie、Puffer、Stakestone、Swell等在内的Restaking平台都相继推出了空投活动,Restaking赛道确实有“一花开,则百花齐放”的热闹效果。想必,开放交易功能后,EIGEN二级市场表现对再质押赛道的影响一定小不了。但为何基金会会在此“薛定谔的牛熊尴尬期”开放可交易功能呢?
一方面或许代表Eigenlayer基金会对降息后后续市场的乐观,另一方面,整个Restaking生态都在等待“老大哥”的引领,AVS基础设施的逐渐落地和其他再质押平台也都积压了许久的市场期待,到了不得不挺身而出的时候了。在我看来,现在开放无论宏观市场情绪还是以及生态市场基本面都是最佳选择。
2)取消质押存在7天的等待期,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赶在可交易日当天转移的话,今天就得行动了。Eigenlayer基金会选择在一周前公布消息充分照顾到了质押者顾虑。官方说鉴于EIGEN的创新分叉功能,但很多人不解,质押等待期和分叉有啥关系?这就得再谈谈其抽象的代币经济学了。
最近,Eigenlayer研究员@0xkydo也跟我Bullish了intersubjective创新代币范式。
简单而言,EIGEN是一种“不确定态”的代币,任何AVS节点或者个体都可以发起对Eigenlayer协议的分叉行动,而最终只有大多数人选择支持的协议及对应EIGEN代币才是合法的。
这种设计体现了深刻的Tokenomics设计哲学,是一个可自我调节和适应的系统。
这意味着,若部分AVS或群体权利过于集中,则可能被分叉,若短期投机用户大于长期价投用户也可能被分叉,当然团队的表现和市场预期出现严重脱节也有几率被分叉。假定开放交易后出现大量的抛压,质押的用户不爽了有足够时间(7天)可以发起投票分叉。(这是极端情况下,事实上考虑在流通代币数量受限,暂时分叉的概率较低,举此例只辅助理解)
总之,相较EIGEN上线后的二级市场表现预期,Eigenlayer的intersubjective创新代币范式也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尤其是现在POS链统一遭遇质押收益抵不过市场波动损失的现状下,有不少人对POS链的叙事正确性都产生了怀疑。
这种主导长期价值导向且能动态持衡的代币经济学值得行业范围内借鉴和学习。
- 1比特币价格飙升至$118,000,等待回调的投资者集体踏空
- 2Bitwise首席投资官预测:比特币将在2025年突破20万美元大关
- 32025年ETH价格预测:看涨上限或将突破9000美元
- 4美国国会“加密周”深度解析:三大法案内容、市场影响与业内声音
- 5起底“鑫慷嘉”稳定币骗局:年化收益365%背后,130亿资金被卷,创始人携款潜逃国外
- 6本杰明·考恩:比特币主导地位或将在2025年10月再度攀升,超级周期模式显现
- 7暴涨后的沉思:我们正处于宏观周期的哪个阶段?
- 82025年7月16日比特币价格走势分析与预测
- 924小时数字货币动态与全球要闻 | PUMP代币即将上线;特朗普向8国发出关税信函(7月10日)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 交易所 | 成交额 |
---|---|---|
1 | ![]() |
¥1.06万亿 |
2 | ![]() |
¥4,075.78亿 |
3 | ![]() |
¥741.19亿 |
4 | ![]() |
¥290.51亿 |
5 | ![]() |
¥2,967.04亿 |
6 | ![]() |
¥3,634.38亿 |
7 | ![]() |
¥3,392.03亿 |
8 | ![]() |
¥26.88亿 |
9 | ![]() |
¥209.98亿 |
10 | ![]() |
¥603.49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