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繁荣与失业”共舞
在当代美国经济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正在悄然上演:企业销售总额持续创下新高,而失业率却呈现出罕见的上升趋势。这种分歧并非偶然,而是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市场动态交织的结果。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数据,截至2025年8月,美国失业率升至4.3%,较7月的4.2%小幅上升,而芝加哥联储对10月的初步估计显示,这一数字可能进一步攀升至4.35%。与此同时,美国制造商销售总额在2025年8月达到6082.7亿美元,环比增长0.88%,同比上升1.8%。这一对比凸显了经济体内部的结构性转变:生产力和销售在科技驱动下高速增长,但就业岗位却未能同步跟进。
本文将基于历史数据和最新统计,剖析这一分歧的成因,探讨自动化尤其是人工智能(AI)在其中的作用,并评估其对未来经济的影响。
销售与就业的异常分歧:20年来的首次剧变
过去20年来,美国贸易和制造业部门的销售总额与倒置失业率(即将失业率曲线翻转,以反映就业改善)之间,通常呈现出高度正相关:销售增长往往伴随就业扩张,反之亦然。这种关系源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即需求拉动生产,进而刺激就业。然而,自2022年以来,这一模式出现了历史性破裂。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制造业与贸易库存与销售报告(MTIS),2025年7月,美国制造业与贸易产业的实际销售总额(以2009年不变价计算)达到15567.4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5%,创下疫情后新高。同期,失业率从2022年的3.5%逐步攀升至2025年的4.3%,这不仅是过去20年中最显著的分歧,还标志着企业开始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脱钩增长”。
这一分歧的量化分析显示,其幅度已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峰值。联邦储备经济数据(FRED)数据库记录显示,2025年上半年,贸易和制造业销售总额累计增长5.2%,而倒置失业率下降了0.8个百分点,表明就业市场未能捕捉到销售扩张的红利。经济学家将此归因于“生产函数的转变”:企业通过自动化设备和软件优化流程,单位劳动力产出显著提升。根据美联储的工业生产与产能利用率报告,2025年8月的工业生产指数为103.92(以2017年为基准100),较2024年同期上升0.9%,处于历史高位附近。这意味着美国经济体在货物和服务产出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却未转化为广泛的就业机会。
进一步考察分歧的时空分布,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企业利润报告显示,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代表美国50%就业市场和90%企业收入)的销售总额增长了12.3%,但其总就业人数仅微增0.4%。相比之下,小型企业(市值低于20亿美元的公司)销售增长仅为3.1%,就业收缩1.2%。这种不对称性反映了技术采用的门槛效应:大型企业拥有更多资源投资自动化,而小型企业则面临资金和技术壁垒。
工业部门的先例:生产巅峰下的就业崩塌
工业部门为这一分歧提供了最清晰的镜像。自1980年以来,美国工业生产指数虽经历全球化和供应链外移的冲击,但整体呈上升趋势。美联储数据显示,2025年7月的工业生产指数为103.82,较1980年的基准值增长超过80%,当前水平接近历史峰值。这得益于先进制造技术的普及,如机器人臂和数控机床的应用,使单位投入的产出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业就业的持续萎缩。
根据BLS的就业形势总结报告,2025年8月,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为1280万,较上月减少1.2万,全年累计下降7.8万。自1980年峰值1900万下降至今,制造业就业已缩水约32%。这一“脱钩”并非突发,而是渐进式技术取代的结果。举例而言,汽车制造业中,机器人焊接线已将每辆车所需人工小时从1980年的40小时降至2025年的8小时。国家制造商协会(NAM)报告指出,2025年8月制造业职位空缺为40.9万,较7月减少2.9万,但招聘需求主要集中在高技能工程师而非一线工人。
工业股票市场的表现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趋势。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在2025年上半年上涨15.2%,工业子板块(如机械设备和化工)涨幅达18.4%,创下20年新高。这反映了投资者对自动化效率的乐观预期:企业通过技术投资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利润率从2020年的7.5%升至2025年的11.2%。然而,这种繁荣的代价是社会层面的不稳定。工业就业的流失加剧了中西部“锈带”地区的收入不平等,2025年该地区基尼系数升至0.48,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这也间接推动了政治极化和社会动荡,如2024年大选中制造业复兴议题的突出。
股票市场与失业率的并行繁荣:历史罕见
更令人警醒的是,股票市场的繁荣与失业率上升的同步发生,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标普500指数(S&P 500)在2025年截至10月的年迄今回报率为18.38%,价格回报17.15%,股息回报1.22%。这一表现超越了2023年的24.2%峰值,主要由科技和工业板块驱动。然而,同期失业率从4.1%升至4.3%,非农就业月均增长仅12万,远低于疫情前18万的水平。
历史数据表明,这种“繁荣-失业”并行仅在19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和2000年代初两次出现,每次后均伴随市场调整。FRED数据库显示,自1950年以来,S&P 500年回报超过15%而失业率上升的年份仅有5次,且平均后续12个月市场回调10%-15%。2025年的情境更复杂:通胀率稳定在2.5%,美联储基准利率维持4.75%-5%,经济软着陆迹象明显,却未转化为就业反弹。这暗示了结构性因素——技术驱动的成本节约,使企业无需依赖劳动力扩张即可实现盈利增长。
小型股票市场的表现则更贴近劳动力现实。罗素2000指数(Russell 2000,小盘股基准)2025年迄今回报仅为8.7%,远低于S&P 500,且自2021年以来累计收益下降5.2%。先锋集团(Vanguard)分析显示,小盘股盈利增长率从2021年的12%降至2025年的4.5%,与失业率上升高度相关。这表明,小型企业(占美国就业60%)更易受劳动力成本波动影响,无法像大型企业那样通过自动化缓冲冲击。
AI向服务业渗透:自动化浪潮的下一个前沿
工业部门的自动化已成定局,而人工智能(AI)的兴起正将这一浪潮推向服务业——美国经济中占比达80%的就业领域。服务业包括金融、零售和专业服务,这些领域传统上依赖人力密集型劳动,但AI的生成式模型(如GPT-5)正重塑其生产范式。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AI预计到2027年将取代8500万个岗位,但同时创造9700万个新岗位,净增1200万。然而,短期内取代效应更显著:高盛(Goldman Sachs)2025年估计,6%-7%的美国白领岗位(如数据分析和客服)将因AI自动化而消失。
CEO调查数据强化了这一预期。KPMG 2025年全球CEO展望报告显示,79%的CEO表示AI已促使他们重新审视员工培训策略,71%将AI视为未来3年劳动力转型的主要驱动力。福布斯(Forbes)2025年C级高管调查进一步指出,94%的受访者预测未来2年内AI将消除不到5%的岗位,但59%认为AI最终将提升整体生产力。PwC的2025全球AI就业晴雨表则乐观地指出,AI暴露度高的岗位薪资增长率达4.2%,高于平均2.8%,表明技术可使劳动力“增值”而非单纯取代。
再技能项目的激增是这一转型的晴雨表。Udemy 2026年全球学习与技能趋势报告显示,2025年AI相关课程注册量较2024年激增5倍,超过1100万次,涵盖企业员工和个人学习者。edX平台2025年调查显示,53%的工人计划在未来6个月启动再技能,52%认为需全面重塑技能以应对AI冲击。WEF预测,到2025年底,50%的员工将需要再技能,重点领域包括机器学习和数据伦理。这些投资反映了企业和个人的共识:AI不是就业终结者,而是生产力放大器。以工业为例,机器并非100%取代人力,而是使一人操作多台设备,产出提升4-5倍。AI在服务业中可能类似:一名AI辅助的金融分析师可处理相当于4-5人的工作量。
当前AI实施的尴尬现实:高投入低回报
尽管预期乐观,AI的实际部署却面临瓶颈。麻省理工学院(MIT)2025年生成式AI报告更新显示,95%的企业AI试点项目未能产生投资回报(ROI),主要因基础设施成本高企和集成难题。报告分析了500家企业,发现仅有5%的项目实现快速收入加速,其余多在概念验证阶段停滞。预算分配上,超过50%用于销售与营销工具,但最大ROI出现在后勤自动化,如供应链优化,效率提升15%-20%。
小型企业的挫败感更强。一项2025年盖洛普(Gallup)调查显示,55%的中小企业主承认替换人力以AI后悔,原因包括培训成本(平均每员工5000美元)和产出未达预期。相比之下,大型企业虽投资数十亿美元于AI基础设施(如Meta 2025年资本支出占收入36%-38%),但短期ROI同样渺茫。BCG 2025年AI工作场所报告指出,企业AI采用率达94%,但仅有30%报告生产力提升,剩余多为“硅天花板”效应——基层员工难以突破技术壁垒。
大型 vs. 小型企业:分歧的放大镜
S&P 500大型企业与劳动力市场的分歧尤为突出。这些公司占美国企业收入90%,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增长14.9%,就业仅增0.5%。罗素2000小盘股则2025年收益下降2.1%,与失业率同步走低。先锋集团预测,小盘股未来10年年化回报将落后大盘1.9个百分点,主要因融资成本高和技术采用滞后。
剖析大型科技巨头,利润扩张多源于非AI因素。NVIDIA 2025财年收入1305亿美元,增长114%,但主要来自数据中心芯片高定价,毛利率达75%。Meta和Alphabet通过广告优化提升利润,Meta 2025年运营利润率升至28%,Alphabet现金流增长13.2%。Amazon的收益80%来自AWS云服务和广告,非AI核心。Microsoft软件业务边际成本低,收入增长随规模扩张,2025年预计营收增长14.9%。这些公司AI支出达数百亿美元,却未转化为成本节约;相反,AI基础设施已成为新成本中心。
综上,美国经济正处于技术驱动的十字路口:销售与生产创纪录,就业却滞后,形成20年罕见分歧。工业部门已完成自动化转型,服务业正跟进AI浪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工业生产高位运行,就业持续萎缩;S&P 500繁荣掩盖了小盘股与失业率的镜像。CEO调查预示劳动力重塑,但MIT报告警示实施瓶颈。大型企业利润非AI功劳,小型企业挣扎求生。
短期风险突出:AI相关股票(如NVIDIA)估值泡沫化,2025年P/E比达60倍,远超历史均值35倍。若ROI持续低迷,市场调整可能引发就业连锁反应,高盛警告6%-7%岗位流失。长期看,AI再技能将释放4.4万亿美元生产力潜力(麦肯锡估算),但需政策干预:政府补贴再培训、税收激励自动化公平转型。否则,分歧将放大不平等,威胁经济稳定。
展望2026年,若美联储持续降息,小盘股或反弹10%,但AI泡沫破灭风险达30%。企业需平衡投资与人力,员工应拥抱再技能。技术非敌人,而是镜子,映照经济需更包容的未来。

 币安网
币安网 欧易OKX
欧易OKX HTX
HTX Coinbase
Coinbase 大门
大门 Bitget
Bitget Bybit
Bybit 双子星(Gemini)
双子星(Gemini) Upbit
Upbit Crypto.com
Crypto.com 泰达币
泰达币 以太坊
以太坊 比特币
比特币 USD Coin
USD Coin Solana
Solana 币安币
币安币 瑞波币
瑞波币 First Digital USD
First Digital USD OFFICIAL TRUMP
OFFICIAL TRUMP 狗狗币
狗狗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