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Alex, Mint Ventures 研究合伙人
嘉宾:大宇,知名华语加密 KOL
大家好,欢迎来到由 Mint Ventures 发起的 WEB3 Mint To Be。在这里,我们通过持续追问和深度思考,在 WEB3 世界里澄清事实、探清现实、寻找共识。为大家厘清热点背后的逻辑,提供穿透事件本身的洞察,引入多元的思考角度。
Alex: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之前参与过我们节目的老朋友,大宇老师。请大宇老师自我介绍一下吧。
大宇:我主要是在币圈做一些研究,然后炒币,同时也关注股票。和 Alex 认识好几年了,一直很欣赏 Alex 的投资风格和为人的品行。所以这次 Alex 邀请我一起聊一下 meme,虽然说自己谈不上什么经验,但也很乐意来交流一下,互相学习一下。
开启 meme 投资的时间与具体标的
Alex:好的,感谢大宇。大宇非常谦虚,他是我们华语 KOL 的顶流。我一直有在关注大宇分享的投资理念,包括他在 meme 交易上的一些心得,我觉得有非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加上这段时间的市场,其实从商业角度来说,整个 Web3 行业并没有特别多很硬核的商业趋势,反而在 meme 上有比较多的交易机会。所以今天我们也选用这么一个话题,请大宇来跟我们做一些分享。
那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播客内容。能不能先请大宇跟我们介绍一下,你是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做 meme 交易的?你还记不记得当时的原因,以及你当时参与的项目是哪个?
大宇:我印象中正式参与的第一个 meme 应该是叫 People。当时参与的原因可能是被 People 的特殊性打动了,它的内在东西打动了我这样一个文科背景的人,自己把自己洗脑了。但是 People 这个项目我在后面几年里基本上没提过。当时是我对 meme 还不懂的时候,没有什么 meme 的投资经验,只是自己真的喜欢这个东西,觉得它传播力很好。我还在电报群天天宣传它,这给我带来很大的一个坑。后来回过头看,meme 在 FOMO 当中上涨,一定会在 FOMO 结束时下跌。当时我作为一个社区里有点像明星一样的人物,玩 People 的都知道大宇天天在喊、在建设、在看好它。我是真的看好,但自己的持仓其实很少,因为当时本金比较少,持仓我记得大概是几十万人民币。现在回过头看,那其实是一个很可笑的仓位。但反过来也说明我这个人确实比较坦诚,一腔热血,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后来我发现了一些让我很难受的事情。比如在上币安的时候,我一直希望大家跟我一起去建设。我说上币安,大家就很 FOMO,币价也涨。我发帖子提示大家,希望多去建设、多去给各种帖子点赞,但发现大家完全不感兴趣。这种声音被淹没,大家只关心币价。那时候我就隐隐觉得不对头了,觉得怎么大家跟我想的不一样。我自己抱着一腔热血,觉得这个 meme 很好玩,对它很有理想,但发现大家不是。后来通过这件事情也成长了,就觉得币圈真的就是一个投机的场子,而且很多人是很坏、很邪恶、很阴暗的。他跟你一起玩,也在买,他也是市场的一份子。但是有些人面对我这样的建设者,在币价下跌后他就说:「你怎么还不发帖?你怎么还不建设?是不是你在卖?割韭菜了?」 那时候我太幼稚,内心很悲愤,就觉得再也不搞这种东西了。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是,自 People 之后我就不再参与任何 meme 项目了。比如项目方找我、给我筹码,或者朋友叫我买,我都不会说好。我都是自己看、自己决定。包括我分享给大家的,也都是我看好的、自己真金白银买的,才会分享出来。我只想站着挣钱,因为之前的阴影太大了。但从 meme 本身来说,People 带给我很大的收获。比如说 People 之后我就在想,所有这些 meme 的社区其实是伪命题,都是一群狂热的投机者,甚至是赌客在玩。每个人都非常狂热,这不叫社区,这是有毒的氛围。
后来也因此,在 NFT 刚刚兴起不久时,我觉得这个好像是个社区,就又投入到了杰伦熊,0.25 个以太买的,后面最高到了 8 个以太,但后来发现项目方其实也是来割韭菜的。我以为大家都是好人,你可能也一样,我们这种人容易把事情往好处想,觉得他们也想做大、想赋能,自己脑补给他们很多想象。最后当然又跌得很惨,自己也没怎么卖。再后来像 BAYC、哥布林等 NFT,其实和今天的 meme 玩法很类似。比如哥布林,它就是一个很独特的原创东西,丑出了天际。哥布林这个项目也给了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当时 0.25 个以太买的,后面卖的时候大概均价 5 个以太,高峰 8 个以太。以太当时几千美金一个,一下子收获了上千个以太,也算是第一桶金。不过回过头从我今天的认知看,从 meme 的角度,我觉得不可能再错过 BAYC。当时确实错过了 BAYC,有客观原因,比如玩 BAYC 的那群人有自己的圈子,在北美,线下玩得很嗨。像我这种比较宅、不混圈子的人,就很难理解和融入那个东西。
这就是大概的一个过程。后面水平更高了。所谓水平更高,其实有个底线、一个隐藏的规则。我开始意识到,所有的 meme 都是情绪、共识、叙事的产物,所有玩 meme 的人主要都是被投机驱动的。在这些过程中,自己玩 meme 的水平开始成长。具体的部分后面再讲。
对 meme 看法的转变及背后的原因
Alex:刚刚大宇讲到,你当时开始参与,不仅仅是买卖交易,你还在帮助建设第一个接触的 meme,也就是 People 的社区,希望扩大它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就是我们所谓的 Build。从最开始接触这个项目差不多已经是四五年前的事,因为 People 是上一轮的代表性 meme。后面你刚刚也谈到参与了 NFT,很多类似于 meme 的资产。那么从最开始到现在,你对 meme 的看法和投资方式,截至目前为止发生了哪些变化?促成这种变化的关键事件或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能不能帮我们总结一下?
大宇:好的。我觉得 meme 的变化这个问题的角度思考得非常好。因为币圈的 meme,我觉得经历了几个明显的阶段变化。第一个是蛮荒期,就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时候。那时候 Doge 是马斯克喊的,我觉得他是第一个理解这种东西的大人物,而且他亲手促成了这一切。马斯克讲过一句话:「谁掌握了 meme,谁就掌控了世界。」 当时 Doge 从一个打赏支付的币,到那一轮牛市的时候,我听说有一位大佬用 100 个比特币在高位买了 Doge,然后涨了 10 倍,卖了变成了 800 个比特币。我当时很震惊,不懂他们为什么会知道这些。现在回过头看,其实很好解读。马斯克这样的人,他知道叙事和共识这些东西本身就可以和代币结合,变成一种经济。这是全新的东西,是巴菲特也好,传统投资逻辑也好,都没有涉及的。但没涉及不代表它不存在。它确确实实存在,只要稍加推理就能感受到。这就是蛮荒期,那时候懂的人早就财富自由了。从 Doge 到 Shib,这些都是这样,名人参与、传播角度都非常强,比如 Shib 也有马斯克参与,全世界炒币的人都看到他。当全世界所有炒币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里,且它本身没有任何包袱,没有交付压力,不像做项目要证明用户量和收入,meme 没有这些负担,它就是赌博。而黄赌毒是人亘古不变的三大需求。赌的需求超级大,只要赌的需求加上传播和代币,它就变成一个简单易行的赌场。像我和 Alex 都不是那种会去澳门倾家荡产赌的人,但我们得承认,世界上有很多人一旦占了赌就离不开,会 FOMO,会疯狂。还有一大部分人处于中间态,享受赌、迷恋赌。所以,Dogecoin 和 Shib 在这个背景下就好理解了。
第二个阶段是成长期。马斯克不可能天天喊,那怎么办?币圈就有了自己的庄家、KOL。于是出现了一堆币,比如 People、Bonk、Pepe、WIF、Bome 等。其中 Bonk 是当时我刚好从原来的工作岗位离开,全职进入币圈。当时 Bonk 涨了 5 倍,对我来说挺满意。我现在的财富很多都是从 Bonk 开始的。印象很深的是,当时大多数钱都在线下,像房子、现金等,场内的钱就 10 万 U。我用这 10 万 U 买了 Bonk,变成了几十万 U。后来我以为它跌下去就归零没有了,结果庄家很猛,又拉了 100 倍,就在熊市过后,太牛了。然后是 Pepe,当时市值 2000 万美金的时候我发在推特上,但那时候水平有限,还不理解叙事、价值、长期性这些,就错过了很多。Pepe 是 2000 万美金市值的时候买的,但估计涨到 1 亿美金市值左右的时候就卖掉了,后来它涨到了几十亿。WIF 因为中文区讨论少,也错过了。Bome 当时属于少见的大池子币,格局很大,打的钱直接加池子,大家变得很 FOMO。那时候就是成长期,大家都在找能形成市场合力的标的。这种市场合力是指所有人都注意到、有好的叙事、能讲故事。包括 Ordi 其实也是成长期的一种 meme。用传统价值投资的逻辑去看,它的本身价值是零,但它的价格因为那些属性可以变得很高。
再后来就是最后一个时期,也就是当前的毁灭期。 Pump 出来之后,发 meme 变得非常简单。以前发 meme 要找几个人,有技术开发、做网页、做推特,像专业的 pepe 有做市商、拉盘控盘等,复杂得很。所以那时候玩 meme 的人不多。但 Pump 出来之后,每个人都能发币。一只松鼠死了都能出来 N 个币。一个网红说句话,马斯克发张图,马上就能变成一个币。所有的东西都代币化了。比如说 NEIRO 小狗、大狗、小写狗、大写狗、首字母大写狗等等。这时候 meme 出现一个特点,变得泛滥。蛮荒期可能就两个:Dogecoin 和 Shib,都推到千亿和几百亿美金市值。成长期时也有百亿级的,比如 Pepe 等 meme 加起来也有几百亿资金。假设币圈资金就是几百亿,这合理。那毁灭期来了,这么多 meme 出来,每天几百上千个。今天炒一个共识好、叙事好、角度好的,明天又有更好的,那怎么办?没了。meme 的寿命变得很短,死得很快。像 Bonk,你在第一轮高点没跑也没关系,后来还能拉 100 倍,拿一年两年三年。帽子狗也是这样,到最后才归零。但到了毁灭期就不一样了。当然毁灭期也有异类,比如影响力足够大的川普币。一发,全世界都看到了,币价一下涨到 700 亿 FDV。这就到头了,和 Doge、Shib 的 千亿差不多。现在币圈资金虽然比以前多,但整体的估值区间差不多,因为这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
meme 的价值是零,价格靠短期的情绪、叙事、赌的需求共同促进,但资金推到一定地步就没空间了。所以我觉得这几个阶段非常明显。在这些变化中,不跟上变化的人很容易吃亏。其实很多人都跟不上。我看到推特上有些比较愚蠢的评论说:「你说的那个 Pandora 跌没了。」但其实我说的时候它已经涨了 10 倍。他说「归零了,你割韭菜,说的没用」,但其实这些人都是留在旧时代的,他们在投资中不可能赚到钱。因为山寨的价值就是零,这句话是币安的一个客服讲的,我觉得特别经典,一度成为热梗。山寨的内在价值是零,你怎么能期待它价格一直涨?不可能,最后都会归零。之前有比较好的朋友问我:「这个 meme 还能抄底吗?还能买吗?」 我说,你遇事不决就想想川普币。川普币是最好的 meme,最强大的 meme,你看看它的 K 线是什么样的。想抄底、想找价值,就多想想川普币。这一招特别好用。包括我自己也是,当我对一个 meme 充满了美好幻想的时候,我就想想川普币。
meme 在投资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
Alex:OK,刚刚大宇给我们讲了他对于 meme 的认识,包括整个类型的一个进化。他讲到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从最开始的蛮荒期也好,成长期也好,到现在的毁灭期,其实整个币圈 meme 的总市值,可能也就是几百到千亿左右的规模。只不过现在毁灭期 meme 的数量太多,所以每个 meme 分摊的资金量和注意力都变得很小,生命周期和市值天花板也变得很低。
那么刚刚大宇讲到,其实你现在对于 meme 的认知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币安的客户说的「山寨的价值是零」。但我看其实你还是有在实践 meme 的一些投资操作。那么在你目前的投资体系当中,meme 资产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它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大宇:对,meme 的价值是零,但价格可以是无限,这里面其实就是机会。所以我会把 meme 当成一个高风险和高收益的一侧。有很多看不起 meme 或者说看不懂币圈的人,就老派投资者。我一方面很谦虚,但另一方面我觉得所有不与时俱进的人,肯定会被不断迭代自己的人所淘汰。那在这种高风险的策略当中,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赔率。比如说我在买一个 meme 的时候,假如通过自己的综合判断——不管这个判断是什么,是叙事经济学,还是「傻逼投资学」,我不管——只要你找到你的逻辑,它可以反复适用。你在这个过程中,假如总共出手 10 次,其中三次或者有一半是亏钱的,但你亏钱可能是亏 30%、40%。为什么呢?因为像我买 meme,基本上都是买那种流动性很好的,我不会去赌归零的那种,我买得很少。那这种情况下,我每次亏 50%,那我亏了 10 次出手当中的 50%*10。但是另外有 5 个,因为是高风险高回报,比如达到了 5 倍、10 倍,甚至还有 100 倍的,那这个收益就很可观。比如说川普币,我是 1.2 几左右的成本,我拿了很多筹码。还有 bome 的时候,那些都是几天时间就几十倍,非常疯狂。那在这种赔率之下,我觉得 meme 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其实说 meme 的时候,也能想到整个币圈,其实逻辑是一样的。比如说比特币,比特币当然有价值,它的价值体系和 meme 不一样,但在情绪、共识、传播的角度上是一样的。我的意思是,如果回到 10 年前,即使不认可比特币的内在价值,认为它是 0,从传播与共识的角度,它也可以作为传统投资的一部分配置。所以我觉得,如果回到 10 年前,以我现在的认知,我一定会买比特币。因为我现在的投资体系就是认可这种杠铃策略,高风险高收益。在币圈,我之前讲过一句传播挺广的话,就是「技术不值一提,共识价值万金」。因为在币圈,随便拉一个开发团队,都可以搞一些技术、做点东西,但产生的实际收益很少,就是用户少、收入少,那这种技术其实本身不值一提。不是否定所有的技术,而是币圈的大多数技术如此。「共识价值万金」就是说,在技术很差、PMF 很差的地方,它的共识叙事会有很高的价值。而且这已经被验证过了。比如说 PEPE,看不起 PEPE 的人,如果在 2000 万美金市值买,最后涨到几十亿美金;川普币也是,从 1U 或者零点几 U 涨到几十亿、几百亿美金。这个时候再去理论对错,非说不玩 meme 才是对的,就很苍白,只是人脑的自我麻痹。人脑有时候会把很多偏见伪装成一种「我比别人更聪明」,这其实很危险。
在 meme 的叙事、共识、情绪当中,我觉得生活中也时刻在发挥作用。举个例子,原来大家看新闻是看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华社新闻,后来今日头条出来了,它认为关键不在于你得到正确的新闻,而是让你看得爽。所以今日头条叫「推荐」,推荐的就是你越看越爽。我老爸以前用头条的时候,我很鄙视他,我说你怎么老是转发一些错误、愚蠢、过时的信息?后来我有一天突然明白了一件事,不是头条傻,也不是我爸的问题,其实是我傻。为什么?因为我得理解头条做的东西,包括后来转投抖音,现在人人都离不开抖音,小孩、老人天天拿着手机刷。当然很多智慧的人不刷,是为了避免掉入这种情绪与共识的陷阱。现在币圈其实就是把这些人性当中的东西代币化了。从 doge 开始到今天的 meme,我觉得系统地联系起来想,就是币圈有了币之后,把所有的东西都代币化了。谁能捕捉到这种代币化的轨迹,谁就能赚到钱。而且我自己来说,meme 帮我达成了很多人生目标,所以我会持续关注这个东西。
这里我再展开一个例子,就是泡泡玛特。我关注太晚了,是在它涨到 150、160 左右我才知道这家公司。当时我看完就感慨:「天啊,要是早一点知道就好了。」当然现在也还有机会,因为它也跌了不少。我认为泡泡玛特是我最喜欢的公司,因为刚刚说的这些逻辑,它是所有传统企业里最符合的。它卖的就是情绪、共识。所谓 IP,就是你不想买假的泡泡玛特,你得买正版、买好的。其实原来的 LV 这些奢侈品,最早是法国大革命以前的皇家贵族用的东西。国王被砍头,王后下台,权贵阶层没了,裁缝店怎么办?它得谋生,搞限量。结果一限量,大家更喜欢了。所以我觉得泡泡玛特是我非常喜欢的公司。这种公司有个特点,就是品牌价值会越来越大。如果它把泡泡玛特这个 IP 做得越来越强,大家认可它的话,它会越来越有价值。还有老铺黄金也是妖股。我发现有些女性朋友在金价很高的时候,仍愿意顶着溢价买,她们就是喜欢。我听到也很震惊,能让大家溢价买单的公司是伟大的公司。泡泡玛特也是这样,通过盲盒机制、通过自己的 IP 持续进化,我超级喜欢这种公司。所以还是马斯克那句话——谁掌握 meme,谁就掌握世界。
meme 的筛选标准与参考依据
Alex:了解。刚刚我们谈的问题是 meme 资产在大宇的投资体系中的位置。大宇讲到杠铃策略,一边是比较蓝筹,可以压箱底、长期持有的资产;而 meme 是杠铃的另一侧,高风险也高潜在回报。当然,也需要大量投机的技巧和对市场情绪的把握。那么在你杠铃右侧这些高风险但高收益的 meme 资产选择上,以你这么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实践,你现在筛选一个 meme 时,会有哪些比较硬的标准?或者说筛选一个 meme,你的参考依据一般有哪些?
大宇:我自己总结了几个角度,有些角度可能现在已经不一定适用了。
首先是天然性。之前在 Ordi 的时候我说,天然钻石永远好过人工钻石。天然性就是说它是妙手偶得。这个 meme 它不是谁都能随便拉几个开发人员,编个故事就能出来的。你能编,他也能编;你能拉开发人员,他也能拉。那这种东西马上就会变成烂大街的东西,是不可能炒得起来的。比如说 Ordi,一开始是个铭文,它只是一个技术上的创意,不是来搞 meme 的。而 Ordi 是这个铭文单词的前半部分,一个 meme 币就这么出来了。那这就是在区块链上铭刻一些东西,这个技术有一个代币可以炒。它是第一个代币,这就是天然性。第二个就不叫天然了,是跟风的。比特币是天然的,一个区块链点对点的系统;第二个莱特币,那就差远了。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复制一套代码出来一个「汉语币」,没有用。天然性就是指它不是人想开发就能开发出来的。
第二个是独创性,最好是它有独一无二的创新。比如 Bome,他搞了个打钱,打钱本身不新鲜,但他偏偏打了很多钱,这就有意思了。你很难复刻,有几千万美金的规模,还有格局,那就厉害了。当然后面出了很多打钱盘,变成了大家说的畜生盘,打完钱就走人。比如麻吉大哥,打了钱,加一点池子,直接拿走几千万美金跑路。
第三个是传播性。一个 meme 能不能传播开,取决于它的叙事大不大。比如马斯克发一张图片,那只是无数推文中的一条,传播就一般;但如果他说他改了个签名,炒一波到 1 亿;再改头像、换名字,又炒上去,这都是传播性。特朗普亲自发币、建网站,那传播性就更大了。所以大概从这些角度去判断。当然每个 meme 都不一样,真的很难复刻。比如 Bome 是打钱,Pandora 是解决了 NFT 的问题,川普币是总统发币,Ordi 是比特币链上铭文,每一个都不一样。
我参与的依据还有一条,就是进的位置,不能太高了。太高了,安全边际差。比如说币圈最牛的 meme,总市值也就几百亿。现在搞一个 meme 已经 200 亿了,比如 PEPE,我就不太感兴趣。Pepe 70 亿,理论上能超过川普币吗?我觉得很难,叙事和传播的角度来说都不太可能打败他。目前川普币几十亿,Pepe 就算再涨几倍,也可能到不了。再说 meme 的价值是零,如果进入熊市它的吸引力也不大了。
所以我在 meme 上是「敢为天下后」。我一般不是最早进场的,因为最早进场是很考验勤奋的,出手的频率可能很高。我没有办法花那么多时间。我会让资金去筛选,比如几个 meme 围绕同一个叙事,你不好说哪一个是正统,那就让市场资金去跑,这就是资金的博弈,真金白银最真实。另外,晚一点进也有好处。比如我一般都是市值 1000 万美金以上才考虑进入,这样原地归零的概率大大降低。比如我要买 1% 的筹码,那 1000 万美金市值时进场就是 10 万美金。按我的资金体量来说,一年出手 10 次还可以接受。而且 meme 拿 1% 也差不多了。有些人拿 10%,那进得早、拿太多,可能庄家跑了,别人不敢上,也容易拿不住。
所以在参与的依据上,我主要看价格,再结合前面说的几个点:天然性、独创性、传播性,再来做决策。
meme 投资的正反案例
Alex:好的,刚刚大宇把自己做 meme 筛选上的一些标准,包括投资方法和思考说得非常清楚了。能不能结合一下你过往的 meme 投资经验中的一些实战案例,给我们做一下分享?就选两个,第一个是你印象中最成功的案例,第二个是你认为比较糟糕的案例,然后聊一聊你从这两个案例中的收获和复盘。
大宇:其实有四个都觉得比较满意。第一个是 Bome,前面已经提到过,它是打钱,有格局,而且在那个时间点非常好,链上资金很活跃。我进入的时间大概是 3000 万美金市值,那时候进场其实已经很高了。很多人都说自己拿到了上万倍的收益,比如那些打钱的人,打完钱就赚很多。我那个时候进去,拿了比较大比例的筹码。当时三天就上币安,非常疯狂,账户里的资金涨得离谱。当时 Bome 上币安的消息出来后有一波冲高,那时候我自己也很看好,所以一直拿了好几天。我就在想他超过 pepe 也是有可能。pepe 那时候是 70 亿,他那时候才 10 亿,再涨 7 倍,一次赚麻了多好。但上币安之后,我提醒自己差不多得了,还是卖吧。我一边卖它一边跌,我也没有心理顾虑,想着还是把它变成钱。后来继续跌,具体数字前面几个零我记不准确了,大概就是 0.2 跌到 0.15 左右这么个意思。我卖完后又涨回了 0.2 多,当时觉得有点遗憾,觉得要是不卖的话就好多钱。最后留了点底仓,每天跌,边跌边卖,就出手了。第二个是川普币。看到的时候已经是 10 亿市值,但时间还很早,大概是上线后 10 多分钟。我也发在自己群里,很多群友都在这一波实现了巨大收益。Bome、川普币、ordi、pandora 这四个币里,有群友赚到上亿美金的。当时 Bome 之后,有些群友给我发红包,几万美金的都有。有四、五位实现阶级跨越的。川普币那次因为大家手里有钱了,下手更狠。我自己在川普币上也拿了很多筹码,下手很狠,仓位很大,涨得也很快。但大概在 10 倍收益的时候我开始卖出,因为波动太剧烈,有点怕。短短两三个小时,大仓位 10 倍收益,其实很考验心性。我那时候一边和群友讲话,一边和朋友交流,脑子特别乱,就条件反射式地操作了。我注意到 0Xsun 的操作和我一模一样,买卖时机、比例都差不多,我卖了 90%,他卖了 80%。事后看,这都是错误决策。主要那时候太乱了,账面每次跳动都是几百万美金,太多信息要判断,精神高度紧张。当时觉得它一百亿市值,对很多 meme 来讲是很大门槛。之所以说错误,是因为人一生中碰到总统发币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没有跳出去想,而是陷入到了很多信息之中。所以我今天在跟你聊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感觉,有时候要做重大决策的时候,或许可以一个人静下心,比如去散步,在好的环境里想一想,就像冥想一样。Bome 那次,我正好在香港一个公园里散步,有李小龙和金庸的展览,我边看边想,慢慢想清楚不要太贪心,就卖出了。那次是在没有很好的框架下的一个比较好的卖出,而川普币那次已经有好的框架了。川普币我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卖掉了,因为我有好的投资框架,让我在绝大多数 meme 上收获颇丰且不会套牢,稍有异动就跑很快,15 分钟 k 线跌破我就走。川普币上我也这么做,事后看是错误的,因为这样的叙事很少。
说到失败的案例,就来自于这个复盘。川普币之后我在想,对的事情就要狠一点,要抽离所有的东西去思考。我想,总统发币这么好的机会,其他国家会不会效仿?哪个总统最可能会?我想到阿根廷总统米莱,他搞改革,国际上有声誉,又亲数字货币。如果他发币肯定能火,我就想等他发币一定再干一票大赚特赚。果然他发币了,我很早就看到,几分钟内就买,还在群里喊买。买进去很快就翻倍,我是大仓位进的,池子很大,交易活跃,买多少都行。翻倍后感觉一切如我预料,加深了自信。但是这个时候我没有按自己的交易策略走。我就一直看着价格跌下来,盈利没有了,本金开始亏。这不对啊,怎么会跌这么多呢?刚开始跌没事,但是跌到我的成本线,我是一直把巴菲特的那句「不要亏损本金」记在心上,那我投机更要如此。这时候我没想通,不知道为什么,但还是止损,亏了 20% 左右。虽然亏得不多,但内心很受伤。后来阿根廷总统出来否认,成了一出狗血闹剧。复盘来看就是,大机会要敢干,但是基本的铁律还是要注意,不能亏损本金或者只能亏损一点点,不能有赌徒心态。像川普币,如果从这次复盘讲,那时候 10 倍卖掉已经很好了。我觉得在币圈最重要的是活得久,只要活得久,能赚大钱的机会一直都会有,早晚发财。
优秀的 meme 投资者必备的素质
Alex:好的,刚刚大宇讲了三个案例,都非常详细。市场上或者说在投资者社群里,有一种声音是:能不能投资 meme ,或者说在 meme 的投资中能不能获得好成绩,是非常考验天赋的。在你看来,包括天生的禀赋、后天修炼得来的能力在内,哪些素质是一个优秀的 meme 投资者必须具备的?
大宇:我不是很确定是否需要天赋,因为这个界定其实比较复杂。但我觉得,无论是投资 meme,还是投资其他任何东西,甚至包括要不要做投资,都要结合性格来看。每个人性格不同,而性格其实也包含在天赋或能力里。比如一个人读书很少、智商很低,那他的性格可能就符合他内在的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之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性格。有些人三分钟热度,想法多、变化快;有些人非常长情,喜欢一个东西或持有一个东西就会拿得很久。这些都会对投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我自己玩 meme 的话,我举个例子,就是一定要做个渣男。渣男绝对不要谈恋爱,千万不能搞真爱。你买一个 meme,要知道它的价值就是零。你现在只是和它虚与委蛇、共度美好时光。但只要觉得稍有不对劲,一个白眼翻过来,就立刻走人,毫不犹豫。但如果你是个痴情的人,非要玩 meme,我觉得小试一下就好。不同个性决定了不同结果。所以,前面问到是否需要天赋、要具备哪些素质,我觉得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看性格,没有其他。
那在性格适合的基础上,有些人就是想挣钱,觉得 meme 可以高风险高收益,也有可能玩得不错,且比如这人的性格是中性的,那在这种情况下,我总结了几个需要具备的优势:第一,有的人资金小,但非常勤快。这里有两个杰出代表:oXsun 和镭射猫。他们都有自己的社群,社群非常活跃,每天都在关注各种 meme。还有台湾的一个叫大 D 的玩家。他们几乎每一个合约、每一个 meme 都会注意到。出来的时候可能才 1 万美金市值,甚至还在内盘阶段就已经参与。那他们的出手频率肯定就很高。比如我在一个币 1000 万美金市值时花 10 万美金接盘,他们可能只花 100 美金,已经涨了 1 万倍。这就是勤快,当然其他的素质也必不可少,因为越早期的币,99% 都是归零的,你越勤快可能亏得越多。但我这种敢为天下后的做法,也需要勤快。比如川普币出来的时候,我正好在电脑前,这就是必备因素。因为我每天都在电脑前、阅读、学习,保持规律。要是没看到,机会就错过了。错过了,十分钟时市值是 10 亿,三十分钟后就是 30 亿,再晚两小时,可能在外面吃个饭没看手机,就 100 亿了。100 亿时我已经第一次出货了,那时候再想赌一把,就需要气运好了。要是再上大仓位,跌个百分之五十是寻常事。
第二,眼光。眼光没法展开讲太多。我早几年没什么眼光,水平很菜。这个东西要靠大量训练。你性格要活跃、投机、很渣男,还要经过真金白银的训练,真的有亏钱、赚钱,那你的眼光自然会上来。不是瞎玩,而是每次带着判断去玩,玩完还要复盘、思考、总结、提高。
第三,气运。听起来很玄学,但我觉得人确实需要一点运气。你没有运气,在炒 meme 这种事情上其实很难成功。meme 的价值本身是零,无论你的判断多准,它依然像打德州扑克一样,有很多算计,但也要靠一点运。怎么让运气好?从玄学角度说,就是多做好事、做个好人。我冥冥之中有个想法,人所获得的财富,其实都是命运暂时交给我们保管的。要承接得住财富,你最好是一个很好的人,最好有理想,赚很多钱后能去回馈社会,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这样气运就会更好。
还有一个是胆量。一般来说好的投资,比如价值投资是不需要胆量的。你看懂了,自然就会想投,跌下来也不怕,因为你知道它的价值在哪里。但是玩 meme 需要胆量,因为它真的有赌的成分,需要气运,也要胆大。胆大,也要看是真胆大还是假胆大。有些人买之前胆子很大,买完就变胆小,那不是真的胆大。真正胆大的,比如凉兮就是真胆大。他可以一个晚上赚两个亿,也可以三天亏完两个亿,但他下次还敢再来一次,这就叫真胆大。像我们普通人要是这么搞几次,心态早就崩了。并不是说一个人有了很多钱之后就一定胆大,这还是跟性格有关。比如一个人赚了两个亿,但他本身如果是一个谨慎、思考全面的人,那他不可能说:「我现在有钱了,拿一个亿去赌一下。」而另一个人可能只有 1000 万,他可能说:「直接梭哈!输了拉倒,重新去跑外卖。」这就是性格的差别。
最后一条,我觉得一个优秀的 meme 投资者要会止损。meme 其实是以小博大,高风险高倍率。但你如果能在风险这块控制得更好,收益肯定会大幅提升。所谓的风险控制,就是尽量买得便宜一点,在可能出现危险的时候跑得快一点。实在没机会跑,也要严格止损。比如我之前买阿根廷币,当时我还看好它,看不到太多风险,但它一直跌。我就知道,一定是有人在大量出货,可能是割韭菜的做市商,项目方在出,不然没办法解释,我就果断止损。止损要无情、坚决。我发现很多人买山寨币被套牢之后,是这样的:买了 100 万,跌到 90 万的时候,他说「没关系」。如果这时候我说这个项目其实是不好的,已经有风险了,他就会冲上来骂我;跌到 80 万、70 万时他说「快反弹了」;跌到 50 万时他就不骂任何人了,沉默了;跌到 40 万、30 万时,干脆不看了,麻木了,习惯了。我觉得不要这样。如果我买了 100 万,现在跌到 80 万、70 万,我就止损,那我还剩 70 万。如果跌得很快,比如早上起来 100 万变成 30 万,那我也一样能止损。我会换一个思路去想:如果我现在手上有 30 万,我会不会买现在这个币?如果答案是不会,那我就卖。我不会想「我从 100 万亏成 30 万」,我只想「我现在有 30 万,还要不要」。
meme 与其他资产类别的平衡
Alex:好的,说得非常具体。那其实我们知道 meme 是大宇投资的资产类别之一,他的投资种类和标的类型都非常丰富。你目前的投资体系来说,能不能给大家分享一下,除了 meme 之外,还有哪些资产类别?你又是怎么去平衡这些蓝筹类的,以及价值投资类资产类别和 meme 投资之间的关系?
大宇:其实我自己评价,我是一个价值投资人。当然这个自我评价听起来可能有点搞笑,因为我赚的钱很多是来自投机。那为什么说我是价值投资人?因为我认为 meme 的价值就是零,而价格可以是无限。我在这个过程中,把「价格可以是无限」的逻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也解释了为什么以及我怎么去参与。所以这部分更多是我赚钱的一个工具。我觉得在赚钱这件事上,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都是赚钱,没有高下之分,关键是自己适不适合。如果适合,那就去做。而我说自己是价值投资人,是因为我深信复利,也深信企业的内在价值,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比如说一个股票今天涨、明天跌,我不关心。我更常想的是,如果这家公司现在市值 100 亿美元,而我有 100 亿美元,我愿不愿意把它整个买下来,然后就不管了,作为大股东享受公司成长的红利,它赚多少钱我就赚多少钱,就这么回事。从平衡的角度看,我觉得两者在我这里其实是和谐的。meme 的内在价值是零,而我真正长期持有的,是那些内在价值很高的东西。
资产类别上,主要还是股票。黄金的话,我觉得比特币就是黄金的替代品。另外我跟着别人投资了一些电影,收益要等上映之后再看,因为我自己也有点导演梦。此外,我还有一家在海外注册的公司,下一步想投资 SpaceX 这类股权项目。股权类投资也就是早期项目。像 SpaceX 现在市值 4000 亿美元,按 PE 等指标看,其实现在是高估,也因此很多早期投资者愿意转让老股。但我非常看好这种股权投资。等人类真正进入星际时代,这类公司的市值将来可能达到几十万亿、甚至上百万亿。传统投资方面,我更喜欢腾讯、拼多多这类公司。腾讯的实力众所周知,而拼多多,我非常喜欢它的商业模式,就是把资本主义「倒过来」。就商业模式来看,我不会拿它和亚马逊去比,我觉得拼多多要干掉的是全球所有的零售,包括 Costco、沃尔玛、山姆这些。现在可能别人会说这怎么相提并论呢,它连京东都打不过。但是我觉得这个商业模式决定了它一定会赢。这种判断其实和当年马斯克造电动车时的逻辑类似,当时全世界都没有电车,但他说电车就是要取代油车,因为效率更高,最后也实现了。有足够厉害的人推动就能做,黄峥又年轻,所以我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的公司。
给 meme 投资新人的建议
Alex:那进入咱们今天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播客的听众里应该有不少还没正式进入 Web3,或者还没开始投出自己第一笔 Web3 投资的新朋友。假设你有一个朋友,他是 Web3 的投资新人,今天听了这期节目,觉得 meme 这个东西挺适合他的性格,也想去试试。如果你要给这样一个新人最多三条投资 meme 的建议,你会给什么建议?
大宇:新人的话,我觉得最好是不投,先拿着比特币。比特币的风险已经够大了,对很多新人来说已经挑战不小。我的建议是先理解比特币。比特币是对抗法币增发的,而法币一定会增发。比如美国每年收入 5 万亿美元,利息支出 1.5 万亿,这肯定不可持续。美国赚的钱如果比军费都高,它就不得不增发货币。在这种情况下,比特币和黄金一样,都会在对抗法币的路上一路狂奔。如果比特币赶上黄金,还有十多倍的空间。比特币相比黄金,十年之内,黄金的共识更强;但一百年后,我认为 100% 是比特币的共识更强。我一直有个判断,也和 SpaceX 有关,就是外太空的黄金储量是无限的。现在人类很难开采,但未来随着星际飞船、火星移民、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的采矿船都可以无人化,靠机器人搭建矿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这样一来,黄金可能就变成一种普通的矿材。原来我有在想人类进入星际时代,比特币节点如何同步的问题。最近发现,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量子通信就是给比特币这样的东西用的。杨振宁说各个国家都把量子通信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了很多年,无论相隔多远,没有电磁感受,直接就可以交换信号。比特币就变成星际资产,属于星际公民的资产。如果进入星际时代,国家的概念也会被弱化。比如火星殖民地,它可能不归地球管,会有新的系统出现。说回来,如果你真的想参与,就用 1% 的资金。如果你发现自己容易上头,那就回到第一条,不要投。因为人性是很难对抗的,贪婪和恐惧很难对抗。如果只用 1% 的资金,不管涨跌都能保持好心态。
Alex:好的,感谢大宇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这么多,从他个人在 meme 投资的具体实践,到抽象出来的投资方法论,还有与性格、认知相关的部分,内容非常丰富,也很有启发。再次感谢大宇做客我们的节目,希望以后还能有别的话题一起来聊。

 币安网
币安网 欧易OKX
欧易OKX HTX
HTX Coinbase
Coinbase 大门
大门 Bitget
Bitget Bybit
Bybit 双子星(Gemini)
双子星(Gemini) Upbit
Upbit Crypto.com
Crypto.com 泰达币
泰达币 比特币
比特币 以太坊
以太坊 USD Coin
USD Coin Solana
Solana 币安币
币安币 瑞波币
瑞波币 First Digital USD
First Digital USD OFFICIAL TRUMP
OFFICIAL TRUMP 大零币
大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