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读x402:AI与支付融合背后的真正驱动力

9 小时前 11 技术

作者:Charlie Liu

如果你关注金融科技、加密货币或人工智能领域,近期「x402」这个词无疑已成为热门话题。

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智能体支付」这一新兴赛道:Coinbase与Cloudflare联手成立x402开放基金会,Google将加密扩展嵌入其AP2标准,而一向稳健的Adyen也加入了竞争。Visa推出的TAP致力于实现互联互通,Stripe则与OpenAI合作,将ACP和「即时结账」推向行业标配。

一个曾经几乎被遗忘的互联网状态码——402「需要付款」,如今俨然成为决定下一代AI智能体商业模式的关键。

事实上,在支付行业的内部,这股趋势已经酝酿了大半年。

今年二月,我在Substack上发表了一篇文章《AI Agents: The Next Frontier Reshaping the Future of Payments》,其中提到像Skyfire、Payman这类获得千万美元级种子轮融资的明星项目,背后有Web2和Web3支付巨头如Visa和Coinbase的支持,正在布局这一领域的初创公司。

此外,Stripe、Visa和PayPal等支付巨头也在年度报告中提及了AI智能体与支付结合的前景,尽管篇幅有限。

然而,最近几周x402的真正出圈,得益于AI巨头与金融科技巨鳄的一系列动作,使得x402及其更广泛的智能体商业趋势吸引了科技和投资界的广泛关注。

许多评论提到了x402源自HTTP 402状态码,并分析了智能体AI的崛起以及逐渐主流化的加密技术如何为这一话题注入活力。

但这些讨论普遍忽略了一个根本驱动力:这场AI与加密技术融合的背后,真正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一切的起点:AI公司的生存危机

表面上,大家都在讨论「智能体终于能自主付款」,并畅想未来AI智能体可能解锁的新技能。

然而,据我从硅谷某明星投资人闭门交流中得知,这一切的源头其实是OpenAI、Anthropic等大模型厂商面临的生存压力。

这些公司一边向资本市场描绘万亿规模的未来蓝图,一边却面临版权诉讼堆积如山的局面,公众对其训练数据伦理问题的质疑也日益高涨。如果不能建立规模化、自动化的方式来补偿他们爬取的数据和资料库,后续融资及庞大的资本开支都将受到威胁。

有消息称,OpenAI的Sam Altman因此找到了Coinbase的Brian Armstrong——两人都出身于YC体系。这也解释了为何Coinbase在今年初曾短暂推出AgentKit产品。这是一个面向开发者的工具集,支持OpenAI SDK,让智能体具备交易能力。

然而,AgentKit并未持续多久便下线了。原因并非方向错误,而是两家公司的战略重心迅速分化:路径出现了分歧

或许是迫于Perplexity与Shopify合作的压力,OpenAI的增长战略开始偏向消费者电商——成为人们发现和购买商品的界面——因此它倾向于一种商户无需大动干戈即可采用的结账方案。

而Coinbase这边,由于GENIUS法案和美国一系列加密执法监管动作,其野心逐渐转向互联网货币基础设施,这自然将其推向「机器对机器」的流量模式,即无需创建账户,机器人直接向页面或接口付费。

透过第一性原理看巨头阵营的形成

尽管AgentKit昙花一现,但它为Coinbase后续推出的升级版——x402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巨头玩家打开了新思路。

正是因为上述提到的原始驱动力,通过第一性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巨头们形成的各阵营之间的竞合关系:

Stripe × OpenAI:占领消费者场景,做「平滑升级」

OpenAI与Stripe共同构建的ACP协议,并在ChatGPT中推出了即时结账功能。这本质上是对现有支付网络的「优雅升级」。

Stripe发行一种针对特定订单和商户的共享支付令牌,智能体携带它完成交易,商户端沿用熟悉的防欺诈、退款和税务流程——无需重组团队或重新培训。

Etsy已实际接入,Shopify也在排队等待。这套策略的核心在于利用现有渠道与使用习惯:将智能体交易无缝嵌入商户已跑通的支付流水线。

Coinbase × Cloudflare:瞄准机器经济,做「底层重构」

Coinbase的升级版x402野心更为彻底。它让HTTP协议中的「402需要付款」状态码变得可执行:服务器声明价格与接受的代币,客户端完成支付(首选当然是Base链上的USDC)并凭证明继续操作。无需账户、登录或月结账单。

这套方案在0.01至0.1美元的微支付场景中优势尽显——例如按次调用API、按篇获取文章上下文、按次使用分析工具——与它投资的Skyfire初期demo如出一辙。

Cloudflare此前推出的「按次爬取付费」已为此铺路,而Coinbase的强势入场,更团结了AWS、Circle/USDC、NEAR等关键玩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Anthropic,可谓是始作俑者OpenAI的完美替身。

与OpenAI走向消费者购物的方向相比,Anthropic的核心战略MCP框架专注于让智能体发现并按次调用工具,其经济模型与x402的「按请求付费」天然契合,远胜于面向店面的消费结算。

Google × Adyen:制定规则,确保合规与审计

Google的AP2标准致力于解决支付体系中最棘手的授权问题。它通过一套签名的授权指令,将用户的意图(如价格上限、频次限制、品类范围)与具体操作绑定。该设计天生与支付渠道无关,并包含一个加密扩展,使得智能体在处理极小额支付时,可无缝连接至x402链路,同时保持完整的审计追踪。

此外,支付巨头Adyen的参与,意味着从第一天起,这套系统就具备了企业级的纠纷处理与合规能力。

Visa TAP:不做新轨道,兼容并包

Visa的TAP并未试图重建支付轨道,而是扮演了关键的兼容角色:帮助发卡行(issuer)和收单行(acquirer)识别智能体交易流量,并对其应用统一的风险与纠纷规则。

其关键在于互操作的定位——TAP明确表示将与Stripe+OpenAI阵营的ACP对齐,并与Coinbase+Cloudflare阵营的x402互联互通,实实在在地贯彻了其Network of Networks的定位,令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加上万事达卡的「Agent Pay」,你会发现银行卡品牌正在引导标准趋同,而非竖起智能体商业的围墙。

尽管这些方案看似各自为战,但它们在实践中正在形成一种分工协作、层层互补的格局:

  1. 授权层:Google+Adyen阵营的AP2标准提供用户意图的可验证凭证,成为所有操作的「通行证」。

  2. 执行层

    • 面对消费者购物,走OpenAI+Stripe阵营的ACP+传统卡网,体验平滑。

    • 面对机器间微支付,走Coinbase+Cloudflare阵营的x402+加密货币,成本极致。

  3. 协调层:Visa阵营的TAP等在背后告知银行「这是智能体交易,非欺诈」,保障流程畅通。

一个典型的场景可能是:你的旅行智能体先通过x402花2美分查询多家航司票价(受AP2授权约束),在你确认后,它切换至ACP通道完成机票购买,TAP同时向银行说明情况。同一任务,两种支付轨道,一套审计日志

在这个未来体系下,互操作性将是核心要素,这也是为什么在上周的美联储支付技术大会上,各个行业参与者首先强调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未来支付系统的互操作性。

谁是智能体支付这条大赛道的赢家?

现有巨头赢了第一局,因为身份验证、欺诈、退款、税务和纠纷处理都是规模游戏。ACP/TAP/AP2直接对接了让CFO们安心的成熟体系。

但如果我们回到开启这整件事的原始动机:OpenAI试图向内容所有者付费。事实上,这样一个互联互通的智能体商业生态系统,同样惠及「长尾」参与者。

长尾参与者在那些单位金额极小、以往繁琐流程会扼杀交易的场景中获胜:按次请求的API、按文章获取上下文、按次使用工具。

许多初创公司正作为上述三层基本架构之外的附加值领域——比如粘合层涌现,构建跨协议的身份+支付解决方案,让两三个人的小团队无需设立计费部门就能实现计量收费(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像Stripe最初的价值主张?)。

更进一步,如果我们跳出线上空间思考——当我们开始意识到AI最大的限制因素其实是现实世界时,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领域,智能体加上x402/AP2/ACP/TAP将显著改变经济模式:

  1. 预测市场与预言机革命:DeFi预言机若采用AP2授权+x402支付,将能激励数据源提供更实时、更优质的数据,从根本上提升市场效率与流动性,让近期爆火的预测市场打开更大可能性。

  2. AI数据中心与电网弹性:训练算力需求波动剧烈,边缘的储能设备、EV车队可通过x402按秒向数据中心出售冗余电力,将粗糙的「限电」变为精准的「竞价市场」。

  3. 气候数据与DePIN:成千上万的传感器可成为数据中心,将空气质量、温度、洪水位等读数通过x402按次出售给市政机构或保险公司,AP2授权确保数据使用范围,所有交易可审计。

总结:分工协作的胜利

回望起点,OpenAI们最初只是想解决「版权原罪」——为所用数据支付合理对价。

但最终的答案,并非某个单一的技术突破,而是一场精妙的产业分工

  • OpenAI+Stripe的ACP让大规模、合规的消费者交易成为可能。

  • Coinbase+Cloudflare的x402为机器经济的碎片化支付提供了基础设施。

  • Google+Adyen的AP2建立了可信的授权与审计标准。

  • Visa的TAP化解了传统金融体系的疑虑。

Coinbase最终与Anthropic深度绑定,是因为MCP与x402的微观经济模型天生契合;OpenAI选择与Stripe深耕消费场景,是因为那里能最快看到增长并建立信任。两者从同一痛点出发,选择了不同的战场,最终却共同编织了一张更坚韧的生态网络。

对于初创团队,基于这四个阵营形成的「授权--执行--协调」核心架构之外的增值层级与服务,则是切入的好机会。

甚至对于线上领域以外来说,从预测市场及预言机反应真实世界数据能力、AI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以及气候灾害风险带来的天气数据需求等,都是意义非凡的机会领域。

币币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交易平台最新公告查看更多>
成交额排行榜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成交额
1 币安网币安网 ¥6,176.24亿
2 欧易OKX欧易OKX ¥2,343.83亿
3 HTXHTX ¥443.46亿
4 CoinbaseCoinbase ¥143.18亿
5 大门大门 ¥2,083.08亿
6 BitgetBitget ¥871.50亿
7 BybitBybit ¥1,954.96亿
8 双子星(Gemini)双子星(Gemini) ¥11.18亿
9 UpbitUpbit ¥80.56亿
10 Crypto.comCrypto.com ¥311.2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