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推进CBDC计划:2029年前将全面实施强制数字身份系统
英国正在加速建设其数字身份和央行数字货币(CBDC)基础设施,这一进程引发了关于金融控制与隐私权的广泛讨论。根据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的确认,到2029年,数字身份证将成为强制性工具,用于工作权检查。 政府官方新闻稿指出,这一政策将在2025年9月前逐步铺开。
与此同时,英格兰银行正积极推进其数字英镑试点项目,这是一种支持交易控制的可编程货币系统。结合英国部分产品上已开始出现的碳信用评分追踪标签,这种集成化的监控体系被一些人认为与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具有相似之处。
数字身份、CBDC与碳积分:英国迈向“类社会信用体系”的道路?
BritCard 系统与数字身份及CBDC的融合
英国的数字身份与CBDC系统要求用户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强制性验证,并辅以额外的身份检查机制。智库“工党联盟”(Labour Together)提出的BritCard提案建议,每次身份验证都应记录在“事件日志”中,从而形成一个可搜索的数据库,记录公民何时何地证明其身份。目前,已有约400万合法移民使用类似的电子签证系统,而这一模式正逐步扩展至所有居民。
牛津IT顾问Anna Best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
“这种系统的推广可能带来便利,但同时也意味着政府对个人行为的监控能力大幅增强。”
CBDC可编程货币与碳信用评分的应用
CBDC的可编程特性使发行方能够设定消费条件,甚至限制货币的具体用途。自2025年1月起,英格兰银行启动了数字英镑的试点项目,测试包括交易限额、商户限制等功能。与传统现金不同,CBDC可以限制购买特定商品、设定有效期,甚至完全阻止某些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英国零售商已经开始在产品上标注碳信用评分,例如“占每日建议碳排放量的3%”。当这种机制与BritCard监控体系及CBDC相结合时,系统可以自动执行复杂的限制措施。
伦敦的工程服务规划师罗里(Rory)对此表示:
“这种技术可能会鼓励环保行为,但也可能成为一种隐性的社会控制工具。”
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比较及潜在安全风险
尽管英国与中国在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两者在技术应用方面却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通过追踪个人行为、限制旅行,并将金融服务与合规性挂钩,形成了全方位的社会管理网络。而英国的BritCard监控体系则以“效率”为宣传重点,但其技术架构同样具备类似的控制功能。
居住在丹麦的36岁软件开发人员亚历山大(Alexander)对此评论道:
“无论在哪个国家,这种系统的核心问题在于透明度和滥用风险。一旦建立,就很难逆转。”
此外,英国在推进数字化进程中也面临安全挑战。例如,2025年4月,英国法律援助机构遭遇网络攻击,导致数十万条记录泄露。而爱沙尼亚的数字身份证系统——常被视为全球典范——也曾因安全漏洞于2017年屏蔽了76万张身份证。将碳信用评分、CBDC可编程货币以及强制性数字身份验证整合在一起,虽然为未来政府执法提供了便利,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技术与伦理隐患。

币安网
欧易OKX
HTX
Coinbase
大门
Bitget
Bybit
双子星(Gemini)
Upbit
Crypto.com
泰达币
以太坊
比特币
USD Coin
Solana
币安币
瑞波币
First Digital USD
狗狗币
大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