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市场190亿美元闪电崩盘:内幕与教训

1天前 24 技术

来源:Insights4.vc 翻译:善欧巴,金色财经

2025年10月10日(周五),一场由地缘政治新闻引发的闪电崩盘席卷加密货币市场。短短数小时内,超过190亿美元杠杆头寸被清算,成为加密货币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去杠杆事件。此次崩盘不仅暴露了市场的结构性弱点,也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8QVLN1ZD4DJ8ED5R0Yh35Gxi8zw8sPVfYPB4rHLh.png

2025年加密货币闪电崩盘交易所清算数据(来源:http://coinglass.com/)

价格大幅下跌

在崩盘最剧烈阶段,比特币从约12.2万美元跌至10.5万美元,跌幅达14%;以太坊跌至3436美元左右,跌幅12%。主流山寨币日内跌幅更为极端:Solana一度暴跌超40%,Toncoin短暂跌至0.5美元(跌幅80%),Worldcoin市值蒸发70%后才出现部分反弹。部分小市值代币如Cosmos(ATOM)在“流动性归零”的插针式下跌中,价格瞬间接近零。

NGzDnT11LOraunY06zYGhxgjmbpqxTrAm4X2ETrj.png

市场瘫痪与交易所故障

10月10日美国东部时间16:30后,受美国关税新政影响,非比特币、非以太坊类加密货币价格在25分钟内下跌约33%。随着连环保证金追加通知触发,多家头部交易所出现故障与延迟:币安平台因负载过高陷入卡顿,恐慌最严重时,部分用户的止损订单失效、账户被冻结;Coinbase与Robinhood也报告出现短暂交易暂停。这些技术故障导致大量交易者无法追加保证金或套利价差,进一步加剧了崩盘的严重程度。

史无前例的清算与自动减仓启动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平台合计清算162万个交易者账户。据估算,87%的清算头寸为多头,显示崩盘前市场已累积极高的多头杠杆。多家交易所动用保险基金填补坏账,仅币安就消耗约1.88亿美元。抛压过于猛烈,许多平台不得不启动“自动减仓(ADL)”机制——即便盈利的空头头寸也被强制平仓以维持平台偿付能力。做市商纷纷撤离,订单簿实质呈现单向抛售状态,稀薄流动性下“闪电崩盘”式价格频繁出现。

崩盘余波与未来展望

截至10月12日,加密货币价格已从低点企稳:比特币反弹至约11.2万美元,市场总市值较低谷回升约5500亿美元。此次事件未导致任何头部借贷机构或交易所倒闭,损失似乎仅集中在交易层面,未引发广泛连锁风险。观察人士指出,此次事件清除了市场过剩杠杆,或有助于提升未来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vPIB6GPTbfGO0DPTZyboPjA9iGG7kZsJdbm7e278.png

清算总额图表

2025年10月10日-12日闪电崩盘时间线

rbSxrP2LZVf21pMkSF9XZpr6JVlEf4vPNY5Rqd5V.png

初始冲击:本周美国股市收盘后不久,有报道称美国计划对中国商品加征巨额新关税,全球风险资产随即转向下跌。此前一周触及12.5万美元历史高点的比特币,迅速跌破12万美元。

10月10日美国东部时间15:00-16:00连锁反应: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此时间段内通过社交媒体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激进贸易政策的落地引发猛烈抛售潮:几分钟内,自动化订单淹没市场,比特币跌破关键支撑位,从约12.2万美元跌至11万美元,部分期货交易所甚至触及10.4万美元,日内跌幅约15%-17%。

10月10日深夜-11日凌晨:从周五夜间到周六凌晨,自动清算引擎持续运行。部分平台(尤其是去中心化协议)相对平稳地应对了此次动荡:Aave在混乱中自动清算约1.8亿美元抵押不足的贷款,全程无需人工干预且无停机。

Vzt9HzQaSGIegUx3nYBe3Ef44usvcTZ7cDgxJwG8.png

放大崩盘的核心机制

M13pLhrMfgU2IwZHaBqZAgSVVQg80PCsYaNUMhQC.png

多重结构性弱点叠加,将一轮急剧抛售演变为恶性流动性螺旋。

虚假流动性与做市商撤离

崩盘暴露了压力环境下加密货币订单簿的脆弱性:许多资产在市场平静时看似流动性充足,实则真实深度极低。10月10日价格开始暴跌后,做市商要么撤回买单,要么触及风险上限,留下买方真空。

连环保证金追加与预言机反馈循环

此次抛售因高杠杆加持,形成了自我强化的崩盘链条:初始价格下跌使大量多头头寸跌破维持保证金,交易所开始向下跌的市场批量清算这些头寸;而清算本身又增加抛压,进一步压低价格,触发更多保证金追加通知,形成典型的死亡循环。

自动去杠杆(ADL)和“社会化”损失

当市场无买家承接、保险基金耗尽时,最后的保障措施便是对对手方头寸执行自动减仓。10月10日至11日的极端行情中,多家平台不得不启动自动减仓机制,通过平仓盈利空头头寸来平衡账目。

h3JiQOgfOs10JBCFhyJ1o4x1j2rRI1XYarIId15q.png

保险基金与有限保障

从根本来看,加密行业的保险基金规模,相较于此次崩盘的破坏力而言明显不足。10月10日,币安保险基金支出约1.88亿美元填补负余额,这一数额看似庞大,却仅占该平台当日约24亿美元清算总额的8%。

交易所基础设施与提现问题

中心化交易所的技术故障,同样是放大崩盘的关键因素。行情最激烈时,用户无法转账资金或执行交易,导致市场“陷入单向循环”。

谁损失惨重?谁扛住了冲击?

杠杆多头与散户交易者:绝大多数损失来自失败的看涨押注。数据显示,87%的清算头寸为多头,其中多数由散户交易者持有。

巨鲸与机构交易者:大资金玩家同样未能幸免:从绝对金额来看,巨鲸损失最大。已知的单笔最大清算为Hyperliquid上一笔2亿美元的以太坊多头头寸,瞬间归零。

改进建议

1. 推行熔断机制与拍卖定价机制

加密货币交易所应借鉴股票市场,引入全市场统一的熔断机制。

2. 充实保险基金,完善应急流动性方案

交易所必须扩充保险基金规模,并探索新的应急流动性计划。

3. 制定透明、公平的自动减仓规则

自动减仓是此次事件的核心痛点,相关改革至关重要。

4. 强化预言机与稳定币抗风险能力

预言机提供商与稳定币发行方需复盘此次事件,吸取教训。

5. 推动跨交易所协同,统一行业标准

加密行业需建立更协同的风险防护体系。

崩盘后的赢家与输家

崩盘后的赢家

  1. Hyperliquid(链上永续合约交易所,保持透明且无永久性坏账)

  2. 保持偿付能力与透明度的DeFi平台

  3. Solana(压力测试下表现稳健)

  4. 有实际现金流支撑的资产

崩盘后的输家

  1. 币安品牌与Launchpool模式(短期受损,上币条款与预言机选择引发争议)

  2. 高杠杆散户与追逐永续合约点数的基金

  3. 仅靠账面估值支撑、无实质买盘的小市值山寨币(多数仍低于崩盘前价格)

  4. 收益叙事代币(短期用户与交易量锐减,业绩承压)

  5. 跨平台Delta中性基差交易(空头端因自动减仓被迫平仓)

结论

综上,此次闪电崩盘为加密市场敲响警钟,暴露了基础设施层面的诸多短板。通过引入熔断机制等传统市场防护措施、扩充风险基金、优化自动减仓规则、完善预言机设计、推动交易所协同,行业可大幅降低类似流动性危机的重演概率。

币币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交易平台最新公告查看更多>
成交额排行榜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成交额
1 币安网币安网 ¥6,212.23亿
2 欧易OKX欧易OKX ¥2,235.52亿
3 HTXHTX ¥446.67亿
4 CoinbaseCoinbase ¥184.96亿
5 大门大门 ¥1,648.87亿
6 BitgetBitget ¥1,088.65亿
7 BybitBybit ¥1,834.83亿
8 双子星(Gemini)双子星(Gemini) ¥15.78亿
9 UpbitUpbit ¥69.88亿
10 Crypto.comCrypto.com ¥457.5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