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市场爆发:美债主导半壁江山 机构入场能否破解合规与流动性难题

1天前 20 技术

2025年第三季度,链上现实世界资产(RWA)总规模已飙升至300亿至330亿美元,较2024年的不足100亿美元暴涨224%。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行业纪录,更标志着从试验性代币化到体系化资产运作的飞跃。然而,在市场规模快速膨胀的背后,法律权属模糊与流动性错配问题正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瓶颈。

美债撑起半壁江山:链上“无风险基准”的崛起

在当前300亿美元的RWA总盘中,代币化美债(Tokenized Treasuries)占据了70亿至80亿美元,成为市场的核心驱动力。凭借日均超10亿美元的链上交易量,代币化美债被视为“流动性之王”,并成为机构进入RWA市场的首选资产。“现在我们配置RWA,第一件事就是看美债占比。”一位头部加密基金经理表示,“它就像链上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所有信用类资产都以此为锚点定价。”

这种现象得益于持续的高利率环境。2024年美联储维持5%以上基准利率后,传统金融机构开始将闲置资金转向链上美债产品。例如,Franklin Templeton推出的OnChain U.S. Government Money Market Fund通过以太坊发行代币化份额,规模已突破15亿美元,成为首个获SEC批准的链上货币市场基金。Ondo Finance则将美债收益与DeFi协议结合,其OUSG产品年化收益稳定在4.8%至5.2%,吸引了超20亿美元资金。

然而,美债的“无风险”标签正面临挑战。某律所合伙人透露:“近期我们接到多个咨询,争议集中在‘代币持有者是否真正拥有美债所有权’。”目前,大部分代币化美债采用“SPV(特殊目的实体)+托管”模式,代币仅代表对SPV的份额请求权,而非直接持有债券。一旦托管机构违约或遭遇司法冻结,投资者可能陷入“有Token无资产”的困境。

机构与DeFi的双向奔赴:增长引擎还是风险放大器?

RWA的爆发离不开机构资金和基础设施的双重推动。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5年间,Franklin Templeton、BlackRock、State Street等传统资管巨头相继推出RWA产品,合计带来超120亿美元增量资金。同时,KYC Token、白名单机制以及Chainlink Oracle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合格投资人完成身份认证并购买私募信贷代币的时间从3天缩短至15分钟。

与此同时,DeFi协议的需求进一步加速了RWA的普及。Aave、Compound等借贷平台将RWA纳入抵押品池,允许用户用代币化公司债质押借贷USDC,抵押率最高达70%;Curve等去中心化交易所开设RWA交易对,通过流动性挖矿奖励吸引做市商入驻。这种“传统资产+DeFi乐高”的组合模式,让RWA从静态代币转变为可组合的金融积木。

然而,繁荣背后隐藏着流动性错配的风险。某跨境支付RWA项目因底层资产为期限180天的贸易应收账款,却承诺用户随时赎回,导致2025年6月单日赎回量激增3亿美元,远超其1.2亿美元现金储备,最终触发清算并引发代币价格暴跌40%。“这就像银行挤兑的加密版——链上即时性与线下现金流的时间差是当前RWA产品的最大隐患。”一位风险分析师评论道。

多链并行与合规竞赛:谁能成为下一个“RWA主场”?

链生态的分化正在重塑RWA的格局。以太坊凭借智能合约安全性和机构信任基础,占据了约65%的机构资金,尤其是大额美债和公司债几乎全部选择在以太坊发行。然而,零售市场正在“逃离”高Gas费——Polygon上的小额商品代币(如黄金、农产品)规模一年内增长300%,Solana则凭借低延迟优势成为跨境支付RWA的首选,Stellar更通过与东南亚银行合作,将代币化汇款成本从传统的7%降至1.2%。

这种“多链并行”的趋势背后是一场合规化的暗战。2025年8月,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正式生效,要求所有RWA发行方注册为“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CASP),并对投资者实行严格的KYC/AML筛查。美国SEC则聚焦于“代币是否属于证券”,已对3家未注册的私募信贷代币发行方提起诉讼。“现在发行RWA,合规成本占总预算的30%以上,比技术开发还高。”某发行方创始人苦笑,“但这是必经之路——监管越明确,机构越敢入场。”

面对这样的市场,从业者提出了破局策略:产品端需设计“链上+链下”双重清算机制,如将50%赎回准备金放在智能合约,50%由银行托管;投资端建议以美债为“风险基准”,信用类资产需通过压力测试;合规端可采用“KYC白名单+信托优先”结构,确保代币持有者在法律纠纷中拥有优先受偿权。普通投资者可通过Dune Dashboard监控TVL变化、大户持仓集中度(当前Top 10地址持有美债代币的42%)和赎回频率,提前规避风险。

结语

RWA正处于从“野蛮生长”到“体系化”的关键转折点。美债的锚定效应、机构的资金注入以及多链生态的分工,使这个市场初具规模。然而,法律权属的模糊性与流动性管理的脆弱性仍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如一位行业老兵所言:“2025年的RWA像极了2017年的DeFi——充满机会,也遍地陷阱。”

未来一年,真正的胜负手在于谁能率先解决“Token=所有权”的法律确权问题,以及设计出既能满足即时赎回又不引发挤兑的机制。在这场3000亿美元的资产数字化浪潮中,唯有平衡法律与流动性,才能占据先机。对于分析师和新人而言,追逐增长数据的同时,更要洞察数字背后的资产本质——毕竟,在区块链上,任何脱离现实价值的代币,最终都只是一串代码。

币币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交易平台最新公告查看更多>
成交额排行榜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成交额
1 币安网币安网 ¥7,592.00亿
2 欧易OKX欧易OKX ¥2,655.06亿
3 HTXHTX ¥601.86亿
4 CoinbaseCoinbase ¥164.76亿
5 大门大门 ¥2,289.07亿
6 BitgetBitget ¥2,039.42亿
7 BybitBybit ¥2,376.12亿
8 双子星(Gemini)双子星(Gemini) ¥14.81亿
9 UpbitUpbit ¥90.08亿
10 Crypto.comCrypto.com ¥520.5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