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聚焦ANPRM:市场意见或将重塑稳定币未来
币圈的朋友们应该都还记得,2025年7月特朗普签署了《GENIUS法案》。这才没过多久,美国财政部就启动了ANPRM意见征集,一下子又在圈子里引发了热议。
相信大家都迫切想了解最新情况,飒姐团队这篇文章还是老样子,先带大家回顾美国稳定币发展史,继而拆解《GENIUS法案》和ANPRM的核心焦点。
01 美国稳定币发展史 —— 围绕《GENIUS法案》
老友们都清楚,美国加密监管早年间是“多头混战”:SEC说加密币是“证券”,CFTC说是“商品”,各州也不一样,纽约BitLicense严到劝退企业,怀俄明州却给加密公司开绿灯。2025年,局面开始改变,参众两院推出的《GENIUS法案》与《STABLE法案》相继落地,标志着美国稳定币监管进入“双子座”时代,所以若大家想了解清楚美国稳定币的现状和《GENIUS法案》征集意见的作用,这两部法案需要先放在一起唠唠。
这两部法案堪称美国稳定币立法的“双子座”,路径也有相似之处。
先看《GENIUS法案》(全称“2025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的国家创新法案”),2025年2月由参议员提出,核心是给“支付型稳定币”量身定制发展路径。它的关键内容一表可概览:
再看《STABLE法案》(全称“2025年稳定币透明度和问责制更好的分类帐经济法案”),它和《GENIUS法案》核心逻辑一致,但细节有差异。第一,定位侧重不同。同样定义支付型稳定币,但特别强调“发行人必须承诺能以固定货币兑换、赎回或回购”,更突出保本属性;第二,核心规则相同:也是1:1持高质量流动资产、定期审计披露、许可发行,但在国际发行人要求、州级监管权限上限。
总的来说,这两部法案没有实质性冲突,更像“互补搭档”:《GENIUS法案》搭好框架,明确稳定币的监管归属和发展方向;《STABLE法案》补全透明度和问责细节,盯着用户资金安全。
02 ANPRM六大议题及公众意见焦点
了解了美国稳定币的发展史后,老友们可以转移视角看看与评评美国财政部近期发布关于正式推进《GENIUS法案》落地的ANPRM。这份意见征集几乎覆盖稳定币生态全环节,核心聚焦六大议题:一是发行人资质界定(含境外发行人“等效监管”认定),二是储备资产持有与披露规则,三是域外适用范围(境外机构对美服务的合规要求),四是反洗钱与营销限制,五是联邦所得税定性,六是利息支付禁令(含间接支付争议)。目前意见还在收集中,虽然结论还难形成,但其中有几个核心议题飒姐想跟大家唠唠。
第一,谁有资格发行稳定币,这是决定USDT能否留在美国市场的关键问题。《GENIUS法案》规定,只有获得官方许可的“支付稳定币发行机构”才能在美国发币。所以美国财政部本次询问中,一个核心议题是“谁可以在美国发行支付稳定币”。按照GENIUS法案规定,只有被许可的支付稳定币发行人(PPSI)可以在美国发行这类稳定币。而在ANPRM中还要求公众反馈是否需要额外定义、是否给小额交易开“绿色通道”等问题。
对此,对于发行USDT的Tether公司来说,如果不符合这些新要求,或许就只有三条路可走:要么按新规整改,要么退出美国市场,要么推出符合规定的新币种。Tether宣布推出专为美国设计的USAT,其实就是想通过“拆分业务”来满足监管条件。而对国外发行机构的监管标准认定更有深远影响,美国通过追问其他国家的监管制度是否达标、机构合规能力如何,实际上是在争夺全球稳定币规则的制定权,未来不符合美国标准的外国稳定币,可能很难进入美国市场。
第二,稳定币能不能给用户发收益,这个问题也吵得很凶。法案虽然禁止发行方直接给用户利息,但没拦住交易所等平台变相奖励。比如Coinbase平台给用户4%的稳定币持有奖励,银行就不干了,指责这是偷偷揽储,还一直在游说政府改规则。监管部门询问“间接给利息算不算违规”,背后其实是传统金融和加密行业在抢蛋糕。
写在最后
说到底,《GENIUS法案》和ANPRM,本质是美国想把稳定币圈进美元霸权体系。法案靠绑美债、定框架能保美元稳定币优势,但说“霸权实现”太乐观,加密市场本就去中心化,全球监管又在竞争,再加上香港崛起、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推进,飒姐认为美国根本没法独大。
最后给老友们一点实在建议,一要盯紧ANPRM反馈结果,尤其是储备托管、利息支付规则,这直接影响USDT、USDC的成本和流动性;二重点要看香港市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有估值洼地,早布局可能有机会。现在监管和创新天天博弈,看懂规则、选对赛道,才能在稳定币浪潮里不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