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稀缺性指数飙升:机构增持信号还是短期回调前兆?

近期,比特币的稀缺性指数(基于存量流量比 (SF) 得出的指标)飙升至 2025 年 6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引发了市场关于这是否标志着机构积累或回调前兆的广泛讨论。为了全面评估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链上行为、宏观经济因素以及历史数据之间的相互作用。
稀缺性指数:量化稀缺性的估值模型
SF 比率通过将比特币的流通供应量(存量)除以年产量(流量)来量化其稀缺性。截至 2025 年 9 月,比特币的 SF 比率约为 57.374。Tiger Research 发布的 25Q3 比特币估值报告 | CoinGecko[1]这一数字在 2024 年 4 月减半事件后稳步上升,区块奖励从 6.25 BTC 降至 3.125 BTC,导致流动性收紧和稀缺性加剧。比特币的稀缺性和价值存储属性 - 全球[6]。从历史数据来看,这种动态通常与价格上涨相关,正如 2021 年和 2024 年的牛市所见比特币存量流量模型初学者指南[4]。
此次稀缺性指数飙升主要由以下两个关键因素推动:
1. 外汇储备下降: 数据显示,交易所持有的比特币总量同比下降了 35%随着分布范围扩大,比特币所有权集中在交易所、公司和国家手中[5]。这表明大额持有者正在将 BTC 转入冷钱包,减轻了即时抛售压力,并符合价格大幅上涨前的历史形态。
2. 制度积累: MicroStrategy 和 Michael Saylor 等实体近期购买了 525 BTC(约 6020 万美元),进一步凸显了比特币作为长期价值存储手段的普及比特币稀缺性飙升预示着机构增持,价格有上涨潜力[2]。链上数据显示,自 8.3 万美元以来,长期持有者已增持超过 1250 亿美元的 BTC随着分布范围扩大,比特币所有权集中在交易所、公司和国家手中[5],进一步收紧了供应。
宏观经济顺风与监管催化剂
2025 年第三季度,比特币的价格走势受到多重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Tiger Research 预测,2025 年第三季度比特币的价格目标将达到 19 万美元,理由是全球流动性创历史新高(M2 超过 90 万亿美元),且美国现货比特币 ETF 已获批准,吸引了 600 亿美元的资产。Tiger Research 发布的 25Q3 比特币估值报告 | CoinGecko[1]。此外,特朗普政府于 2025 年 8 月发布的行政命令允许比特币进入 401(k) 计划,解锁了 8.9 万亿美元的资金池Tiger Research 发布的 25Q3 比特币估值报告 | CoinGecko[1]。
然而,风险依然存在。MVRV-Z 指标(衡量市场压力的指标)达到 2.7,表明短期内可能出现回调。Tiger Research 发布的 25Q3 比特币估值报告 | CoinGecko[1]尽管机构购买速度超过散户活动,但机构资金积累放缓(例如,平均 BTC 购买量减少)暗示了市场情绪趋于谨慎比特币(BTC)在经济转变和机构信号分析中失去动力[3]。
历史先例与战略切入点
从历史上看,稀缺性指数的飙升往往先于价格上涨。例如,2025 年 6 月比特币曾达到 12.4 万美元的峰值,同样发生在类似的由稀缺性驱动的上涨行情之后。比特币稀缺性飙升预示着机构增持,价格有上涨潜力[2]。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比特币可能会测试 12.5 万美元至 15 万美元的普遍公允价值区间比特币(BTC)在经济转变和机构信号分析中失去动力[3]。
投资者的关键切入点:
- 支持级别: 比特币必须维持在 11 万美元以上才能避免进一步回调。跌破该水平可能引发短期波动,但如果机构需求保持强劲,则可能带来买入机会。
- 阻力位: 12.5 万美元和 15 万美元是关键门槛。如果收盘价持续高于 12.5 万美元,将验证看涨判断,而 15 万美元则可能预示着新一轮牛市的到来。
- 链上信号: 监测 aSOPR (1.019) 和 NUPL (0.558),它们仍处于稳定区域Tiger Research 发布的 25Q3 比特币估值报告 | CoinGecko[1]。这些指标的下降可能表明市场疲软。
从 2022 年至今对比特币支撑位和阻力位的历史回测揭示了关键见解比特币稀缺性飙升预示着机构增持,价格有上涨潜力[2]。例如,16,000 美元的支撑位历来是可靠的底部支撑位,由于强劲的买盘兴趣,比特币在下跌后会反弹。相反,20,000 美元的阻力位则反复限制了上涨趋势,反映出集中的抛售压力。这些模式强调了识别和监控关键价格水平的重要性,因为它们通常反映市场心理和结构性供需动态。
结论:稀缺性是一把双刃剑
近期稀缺性指数的飙升为机构投资者增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信号,但投资者仍需保持警惕。虽然比特币向机构采用和监管清晰化的结构性转变预示着长期利好,但如果宏观经济状况恶化或监管阻力出现,短期内仍有可能出现回调。当前,市场似乎正在从投机狂潮向机构级资产转变,稀缺性指标和链上基本面为谨慎乐观的情绪提供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