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集团押注稳定币
作者:马丁
一家总资产近8000亿的产业巨头正式加入稳定币争夺战,创始人亲自带队一日内连会香港两位最高财经官员。
2025年8月6日,复星国际创始人郭广昌亲自带领公司稳定币团队骨干和高管,在一天之内分别拜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与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作为香港金管局的直属上级机构,财政司在稳定币牌照审批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这场高效会晤背后,是一个战略级的商业决策——复星已确定在香港申请稳定币牌照,并组建了完整的申请团队,背后是一场千亿美元级别的金融新棋局。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迅速反应,8月12日午后,港股市场掀起一阵波澜。复星国际(0656.HK)股价直线飙升超过20%,收盘仍保持13.3%的涨幅,市值单日暴增近60亿港元,创下2023年3月以来新高,当日成交额放大至超3亿港元, 复星国际最新市值达到503亿港元。
一、巨头的入场券
8月的香港,金融科技领域暗流涌动,在《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的第6天,复星创始人郭广昌亲自带队,踏入了香港特区政府的核心办公区,这并非普通的商务拜访,而是一次关乎复星未来金融科技版图的关键行动。
复星此次押注稳定币牌照绝非一时兴起,与在港其他业务不同,创始人郭广昌此次显得格外上心,亲自带队拜会香港两位最高财经官员的行为,在向来低调的金融牌照申请过程中实属罕见。
香港财政司作为稳定币牌照审批监管机构金管局的直属上级机构,此次会面发生在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的关键时间窗口。
根据香港金管局的时间表,7月底港府发布稳定币申请指引后,拟申请牌照的机构可在8月1日后正式与金管局等机构建立联系,所有申请材料需在9月30日前正式提交。
复星在数字资产领域的布局早有端倪,旗下复星财富已通过星路科技平台涉足Web3业务,参与了华夏基金货币基金代币化产品的分销,并开发了实物资产代币化(RWA)平台,7月21日,复星财富在香港提交了“星币”及“FosunWealth RWA”等商标注册申请,为稳定币业务埋下伏笔。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复星正在加速推进其稳定币战略布局,争取在首批香港稳定币牌照发放中占据有利位置。
二、资本市场的热烈回应
星此次大动作背后,是一个正在爆发式增长的全球稳定币市场,截至2025年7月,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已突破2500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超1100%,年交易额高达36.3万亿美元,首次超越Visa和Mastercard的交易总和。
市场对复星进军稳定币的反应迅速而强烈,8月12日午后交易时段,复星国际股价直线拉升,最高涨幅超过20%,报6.44港元,当日成交量显著放大,成交额突破3亿港元,显示出投资者对这一战略转型的高度认可。
复星国际旗下上市公司同样表现强劲,复星医药H股早盘一度大涨9.4%,创下近期最大单日涨幅。
虽然复星医药的上涨部分源于其与美国生物科技公司Expedition达成的1.2亿美元许可协议,但复星系公司股价的集体异动,反映了市场对整个集团战略转型的积极预期。
今年以来,复星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已相当亮眼,截至8月初,复星医药H股累计涨幅已超40%,远超同期A股10%的涨幅,更显著跑赢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
三、全球稳定币市场爆发
复星进军稳定币领域的决策,建立在一个蓬勃发展的全球市场基础上,2025年,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已突破2500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1100%。
这一市场呈现明显的双寡头格局,USDT与USDC两大稳定币的市值合计占市场的86.5%,但格局正在悄然变化。
USDC在2025年增速达到惊人的40.9%,按此增速推算,USDC有望在2030年前后超越USDT,成为全球最大稳定币。
从应用场景看,稳定币已从加密资产交易工具升级为全球金融新基建:
• 跨境支付领域:墨西哥2023年通过稳定币接收的汇款高达633亿美元,几乎占其总汇款流入量
• 全球薪资支付:阿根廷、土耳其等高通胀国家用户将稳定币作为“数字美元”避险工具
• 供应链金融:企业通过稳定币进行跨境支付,结算时间从3天缩短到5分钟,每笔节省约1.2%费用
• 现实资产代币化(RWA):波士顿咨询预测,到2030年RWA市场规模将达16万亿美元。
更令人震撼的是稳定币的实际应用规模,链上年转账总额高达36.3万亿美元,已超越Visa和Mastercard等传统支付巨头的全年交易总和,成为全球支付网络的新基石。
从用户规模看,全球月活稳定币地址已超过3000万个,总持币地址突破1.68亿。真实用户主导的交易占比从2023年的不足15%提升至当前的22%左右,使用者结构正逐步从套利机器人向企业与散户过渡。
四、复星的数字资产布局
复星集团拥有7965亿元资产,旗下业务板块涵盖消费、财富、医疗等多个领域。在港拥有复星医药、复星旅游文化等多家上市主体,为稳定币应用提供了丰富场景。
复星进军稳定币并非从零开始,在此之前,复星在港的财富板块主体——复星财富国际控股已经涉足Web3业务,公开资料显示,复星财富参与了华夏基金推出的三只货币基金代币化产品的分销,积累了宝贵的行业经验。
复星财富旗下的星路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平台,除了提供传统金融产品外,还提供虚拟资产产品,该公司今年推出了发行RWA(真实世界资产)产品的平台。
RWA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现实世界的资产代币化,这些资产包括酒店租赁、光伏发电、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使其能够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管理和流通。
7月,复星财富在香港提交了 “星币”及“FosunWealthRWA”等商标注册申请,为稳定币业务做好了品牌准备。
复星在稳定币领域的独特优势可能在于:
1. 产业生态丰富:医疗、旅游、消费等板块可形成稳定币应用闭环
2. 跨境业务布局:复星全球业务网络天然需要高效跨境支付工具
3. RWA先发优势:旗下星路科技已具备现实资产代币化能力
市场预期,复星可能率先在以下领域推出稳定币应用:
• 医疗健康支付:结合复星医药生态,构建医疗健康支付系统
• 旅游消费场景:在复星旅游文化旗下度假村、酒店实现稳定币支付
• 跨境贸易结算:为复星全球供应链提供高效结算工具
• 资产代币化平台:将复星旗下不动产、酒店等资产进行代币化
复星财富CEO程康曾在2024年底表示,星路科技是复星集团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关键布局,覆盖客户超过200家,致力于促进web3虚拟资产生态的发展,这一表态如今看来,正是复币战略的前奏。
五、香港的战略地位及稳定的挑战和未来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正在积极推进虚拟资产监管制度创新,吸引全球资本关注,香港稳定币牌照是全球首个针对法币挂钩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
在监管设计上,香港要求稳定币储备金实行100%隔离托管,确保用户资金安全,这一严格而明确的监管框架,为金融机构参与稳定币业务提供了制度保障。
香港本地媒体报道显示,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和科技巨头正在积极布局香港稳定币市场,应用场景涵盖跨境支付、投资交易和消费结算。
复星作为在港上市的重要中资企业,拥有复星医药、复星旅游文化等多家在港上市子公司,在香港金融市场的深厚积累成为其申请稳定币牌照的独特优势。
对于复星而言,需要证明自己具备发行稳定币的关键能力:
• 储备资产管理能力:确保100%足额储备且高流动性
• 风险控制体系:防范挤兑等极端情况
• 合规运营能力:满足香港金管局严格监管要求
郭广昌亲自带队拜会港府高层,正是向监管机构展示复星对合规的重视与承诺,这种高层沟通在牌照申请的关键时刻,可能成为复星的重要竞争优势。
从全球视野看,稳定币正成为大国金融竞争的新战场,花旗银行预测,到2030年稳定币规模或达3.7万亿美元,香港试点参与标准制定,可避免美元体系全面主导数字金融秩序。
尽管稳定币市场前景广阔,但仍面临多重挑战,稳定币转账额中70-80%可能由机器人和交易所内部转账构成,真实使用规模仍需进一步验证。
透明度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行业,部分主流稳定币仍未发布完整审计报告,储备资产结构与风险敞口长期是市场争议焦点, USDT曾因储备不足引发脱锚,市场对其兑付信心仍存疑虑。
各国监管政策差异更增加了全球化运营的复杂性,美国正在推进的《GENIUS法案》明确稳定币不属于证券、禁止算法稳定币、要求储备金100%为高流动性资产,若正式生效将深刻影响现有稳定币的运行逻辑与全球合规结构。
尽管如此,稳定币的未来机遇仍然令人瞩目:
• 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支付巨头已在B2B结算中引入稳定币。
• 高通胀地区用户将稳定币视为“数字美元”避险工具,新兴市场需求旺盛。
• 稳定币成为连接DeFi与RWA的核心基础设施,打开万亿级市场空间。
• 非美元稳定币处于发展早期,欧元稳定币市值仅4.9亿美元,日元、英镑等规模更小,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距离9月30日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截止只剩六周,资本市场已用20%的涨幅为郭广昌的决策投下赞成票。
香港金管局首批稳定币沙盒测试名单中,京东、渣打等机构已先行一步,而复星凭借其横跨健康、消费、旅游等多产业生态,一旦成功获取牌照,可能打通从消费场景到金融服务的闭环,构建一个基于“星币”的复星生态圈。
全球稳定币市场超过2500亿美元的市值中,非美元稳定币占比尚不足1%,当复星的“星币”最终面世,它承载的不只是一家企业的转型梦想,更可能成为香港重塑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加密基石,传统金融与加密资产的边界,正在这些巨头的脚步声中逐渐消融。
全球稳定币市场正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狂奔,2025年稳定币交易额的核心区间为:全球总量约10万亿美元(保守)至35万亿美元(链上转移量),香港地区1.5万亿美元(占全球跨境支付15%),当传统产业巨头与金融科技新浪潮相遇,复星的这一搏,可能决定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全新站位。